哲学故事新解人教必修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03836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故事新解人教必修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哲学故事新解人教必修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哲学故事新解人教必修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故事新解人教必修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故事新解人教必修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故事新解:疑心生鬼有一个又笨又胆小的人,名叫涓蜀梁。一天晚上,月光很亮,涓蜀梁出门去办事。走在路上,他偶然低头一看,只见地上有个黑影。他想,不好,一定是遇到鬼了,于是拔腿就跑。那黑影老追着他。他跑多快,黑影也跑多快。他越跑越害怕。跑着跑着,他的发髻j 也跑散了。古时候的人把头发留得很长,发髻一散,头发披了下来。他看见自己披散的头发,以为又碰上一个站着的妖怪,于是又回转头向家里跑。他跑到家里,已经上气不接下气,没等坐下来,就断了气。荀子说:人自以为看见鬼的时候,多是在神志恍忽不清的时候,因为神志不清才会把有当作无,把无当作有。荀子不相信有鬼,更反对求鬼神保佑的迷信活动。他说,如果有人得了风湿

2、病,不去找医生,而去敲鼓、杀猪、祭鬼神,那么,白白地把鼓敲破了,损失了大肥猪,也不可能治好病。这样的人,和那位涓蜀梁并没有多少差别。我们学过自然科学知识,知道世界上确实没有鬼神。然而在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弄不明白,对人为什么会做梦也解释不清楚,就很容易以为风雨雷电、山川草木都各有各的“神”,以为人的身上还有一个灵魂,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躯体,便成了鬼。这种原始的迷信思想,是唯心主义的胚胎。到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之后,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往往要借用鬼神的名义,来骗人,吓唬人。他们宣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神创造的,由神安排的,神的意志决定一切。他们还胡说,神和鬼比活人有更大的

3、本领,能够决定人的祸福。世上发生了灾难,是鬼神在作怪,人们只能求鬼神保佑。劳动人民受剥削,也是“命”里注定的,因此不能反抗,反抗就要受到鬼神的惩罚。在新社会,也还有些坏人装神弄鬼,骗人钱财,干坏事。有些无知的人往往要上当。有人说,死去的某人的鬼魂,附在他的身上了,因此他能够预言别人的吉凶祸福。有人说,什么地方的破庙里有“大仙”显圣,那里的水和土都成了能包医百病的仙丹妙药。如果你求得了“药”,仍旧治不好病,那只能怨你的心“不诚”。有人说,你的命从一生下来就定了。他能从你的生日,或者从你的指纹算出来。还说这是从海外来的“最新科学成就”。这些当然都是骗人的鬼话。可是有些在学校里学过科学知识的青少年居

4、然也相信。这说明,他们的科学知识没有学好;也说明,他们对于人生、对于社会还有许多疑问,没有得到解释。我们提倡解放思想,目的就是要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如果我们相信鬼神,以为它们可以主宰人的命运,那我们就用不着努力干“四化”了。因为,照那些迷信的人的说法,如果鬼神不保佑,你干也是白干;如果鬼神保佑,你躺着睡大觉,“四化”也能成功。同样的道理,什么努力学习,努力劳动,也统统可以用不着。奇怪的是,那些提倡迷信的人,个个都不肯不吃饭。在这件事情上,他们都变成了“唯物论者”。我们很想问他们一下:如果鬼神注定你活一百岁,那你不吃饭也不会饿死,何必还要浪费粮食呢?(故事见荀子解蔽)哲学故事

5、新解:郑人买鞋古时候,有个郑国人,想买双新鞋子。上街之前,他先找了根草,量了脚的尺寸。可是出门的时候,他匆匆忙忙的,忘了把记尺码的草带上。他走到街上,进了鞋店,拿到鞋子,打算用那根草来量一量大小是否合适,但是在身上摸来摸去,找不到那根草。别人问他找什么。他说:“我把尺码丢在家里了。”说罢,他回头就往家里跑。等到他在家里把那根草找到,急急忙忙赶到街上,天已经晚了,鞋店也关门了。他白跑了两次,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你是替别人买鞋子吗?”他说:“是给自己买。”“那你为什么不伸出脚来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不能相信自己的脚。”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尺码之所以可信,就在于它是

6、根据脚的大小量出来的,脚的大小是鞋子是否合适的标准。像这位郑国人那样,有了尺码就不相信自己的脚,在实际生活当中有没有呢?有的。这就是那些迷信“本本”的人。人从实践当中得到知识,把它们总结起来,记录下来,这就是书本知识。一切正确地反映了实际的书本知识都是很可宝贵的。没有它们,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怎么进行呢?但是,这些书本知识所以靠得住,只是因为它们是从实践当中来的。如果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实践,那就同郑人买鞋差不多了。这位郑国人拿草量脚的尺寸,这件事情还比较简单,一般来说,不容易发生差错。如果他出门的时候没有忘记带上这个尺码,大概是可以买到合适的鞋子的。书本知识的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了。首先,记录到“本

7、本”上去的东西,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都是正确的。例如:现代科学早已证明鬼神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古时候的书上,写着有鬼神的地方就不少。我们是相信科学,相信事实,还是相信那些书上的迷信话呢?其次,人在往“本本”上写东西的时候,只能根据当时已经认识的东西来写。有的事实,在写的时候还没有发现,就写不上去。一九六四年,毛主席根据当时的考古材料,说人类的历史大约有一百万年左右。后来,在东非又发现了更古老的人类遗迹。有位教授根据新发现的材料说人类的历史有二百多万年。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他因此被打成“反毛泽东思想”。你说冤枉不冤枉?再有,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一个“本本”写出来以后,又发生了新的情况,我们

8、能因为“本本”上没有写就不承认吗?马克思活着的时候,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所以他的书上不可能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列宁没有看见过原子弹,他也不可能提出“禁止原子弹”的要求。我们能因为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本本”上没有写这些东西,就不去想办法对付这些怪物吗?书一定要认真读,但是也一定要记住,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做出许多蠢事来。(故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哲学故事新解:掩耳偷钟春秋末年,晋国有个姓范的贵族,在政治斗争中被别的贵族打败,逃到国外去了。姓范的贵族本来是很富有的。有个人便乘机到范家去偷东西。他偷到一口大钟,背着走不方便,就拿出铁锤

9、,要把钟敲碎。一敲,钟声很响。他又怕被别人听见,连忙把耳朵捂起来。他以为自己听不见钟声,钟的声音就没有了,别人也就不会听见了。结果,当然还是被别人发现了。这个掩耳偷钟的故事,唐朝有人曾经把它说成是偷铃,宋朝以后的许多人都跟着这样说。于是,“掩耳偷铃”或者“掩耳盗铃”就成了人们熟悉的一句成语。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笑话,以为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蠢人。在实际生活当中,做出这类蠢事的人,是常常有的。有的人不讲卫生,苍蝇爬过的食物,也照样吃下去。他说,“眼不见为净”;认为没有看见脏东西,就等于没有。然而,事实上存在的脏东西,不会因为他没看见就不存在了;病菌也不会因为得不到他的承认,就不在他的肚子里捣乱。还有

10、人就怕别人说他的缺点,一说就生气。好像只要别人不说,特别是不当他的面说,不让他听见,缺点就不存在了。然而这样做的结果,他的缺点只能越来越多。这些人看世界上的事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为只有他们知道、他们承认的事情才存在;他们不知道、不承认,这个事情就不存在了。人们对世界上的事情有各种看法。有些是对整个世界的、带有根本性的看法,在哲学上,就叫做世界观。各种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不同的,因此也就有许多不同的世界观。比如,有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思想是从物质当中产生出来的,是物质的反映。有人却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物质,只有自己的感觉。也有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存在在他的思想里。又比如有人认为,世界

11、上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有人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不过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一圈一圈地循环。还有人认为世界上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有人却认为这种变化是不可捉摸的。如此等等,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除了刚生下来的孩子和某些神经系统有缺陷的人(例如白痴),人总会对整个世界形成一定的看法,都会有自己的世界观。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学哲学呢?首先,因为这些世界观,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我们学哲学,是为了获得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其次,人们虽然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往往是不自觉、不系统的。有时候,一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和

12、对那件事的看法还会互相矛盾。例如,那位偷钟的人,在砸钟的时候,认为自己听不见,钟的声音就不存在。我们说,这是在用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看待事物。但是,偷钟的人并没有认为那口钟也是靠自己的感觉而存在的。他没走进范家屋子的时候,虽然还没看见钟,可决不会认为那口钟在那时候是不存在。他明明白白地认为那口钟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别人手里是一口钟,到了他手里也是一口钟。否则,他就不会花力气去偷它了。学哲学,就是为了有一个自觉的、系统的、正确的世界观,克服那些不正确的世界观。我们对这个世界总的看法是正确的、系统的,就可以自觉地用这个看法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就可以得到正确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13、,我们的事情就可以做得更好。正好像有各种不同的世界观一样,也有各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才是唯一正确的哲学。许多人觉得哲学讲的内容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不好懂,因此不爱学。其实,哲学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关于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不同的是,其他各门科学研究的是世界上某一种事物,或者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哲学研究的不是这些具体事物,而是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哲学道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当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知识来了解哲学的道理。古今中外有许多故事,也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十分生

14、动有趣。这些故事同样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哲学知识,培养我们对哲学的兴趣。这本小书中收集的三十几个故事,只是这些故事中的一部分。同学们看了这些故事以后,不妨也试着分析分析其他的故事中的哲学道理。(故事见吕氏春秋自知)哲学故事新解:守株待兔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犁地。忽然,有只兔子从树丛中慌慌张张跑出来,一头撞在田里残留的大树根上,折断了头颈,死了。这个农夫捡起死兔子,美滋滋地把它带回家去。他心里盘算着:这件事情太上算了,又不费力,又能吃到兔子肉,兔子皮还可以卖钱。要是每天能够捡到一只兔子就好了。于是他撂下田里活,天天坐在大树根前等着捡兔子。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可是再没有第二只兔子来送死。他的田

15、却全荒了。这件事传遍了宋国,人人都拿它当笑话。我们日常遇到的事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必然的,一类是偶然的。太阳一定从东边出来,黑夜过去一定是白天,冬天过去,春天就该来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等等,这些都是按照客观规律必然发生的现象。鸡蛋得到一定的温度可以孵出小鸡;精耕细作可以得到好收成;刻苦努力而又方法对头一定可以把知识学到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一定可以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些,也都是必然的。其中,“一定的温度”、“精耕细作”、“刻苦努力而又方法对头”、“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叫做条件。只要具备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会出现后面的结果。这也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我今天早上在

16、街上碰到一位小学时的老同学;昨天一阵龙卷风刮走了邻村的一条水牛;小张前天下午看足球被灰沙迷了眼睛;明天我要到姑母家去玩,等等。这些事情就带有偶然性。不是说偶然发生的事都是无规律的,我们也可以找到这些事所以发生的具体原因,但是很难用一条规律来说明,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定在此时此地此人身上发生,而不会发生在其他时刻、其他地方、其他人身上;更难于断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的结果一定会重复发生。有些事情发生的机会,只不过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至是亿分之一。譬如,这位宋国的农夫要白捡一只死兔子,需要什么条件呢?首先,需要在他的田地附近有兔子存在。其次,至少有一只兔子遇到极大的危险,使它拚命地奔跑来摆脱危险,它必须跑得非常快,甚至顾不得看清路上的障碍。最后,这只兔子在逃跑的时候,还必须正巧撞在大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