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Fudan University(三月)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2803702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Fudan University(三月)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第七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Fudan University(三月)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第七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Fudan University(三月)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亲,该文档总共1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Fudan University(三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Fudan University(三月)(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一个社会要摆脱极度贫穷 从自给自足的生产发展到更广泛的交换 是必不可少的 PeterBauer 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现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努力 一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 1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对外贸易的静态利益对外贸易的动态利益实证研究 出口与经济增长强烈正相关 1 1 1对外贸易的静态利益 什么是对外贸易的静态利益对外贸易的绝对利益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 什么是对外贸易的静态利益 对外贸易的静态利益是指以比较成本学说为基础的 强调的是对外贸易所带来的资源在国际间

2、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外贸易的静态利益包括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 对外贸易的绝对利益 亚当 斯密最早提出绝对优势商品生产专业化及交换举例 下表列出单位产品生产需要的劳动量 结论是A生产电脑 B生产大米 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 绝对利益论的缺陷 李嘉图提出比较利益论 只要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 两国分别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互相贸易 两国的资源配置都可以得到提高举例 第222页例子 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源于各国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 E Heckscher 和俄林 B Ohlin 认为

3、比较优势也来源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举例 孟加拉的黄麻生产 南非的钻石生产等基于要素禀赋的国际贸易也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各国获得比较利益 福利水平提高 1 1 2对外贸易的动态利益 规模经济剩余出路其他的动态利益 规模经济 国内市场存在规模经济与多样性需求的矛盾 国际贸易可以解决这样的矛盾 克鲁格曼 P Krugman 1983 的补充 贸易并不一定来自比较优势 即使国与国之间并不存在资源或技术的差异 规模经济仍会促使各国追求生产的专业化和贸易 这一点对解释目前世界上很多要素禀赋和技术存量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很有效 图示 NE EM 说明 假定两国要素禀赋 技术完全一致 因而无差异曲线和生

4、产可能性曲线也都相同 两国的均衡点都在E 根据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开展国际贸易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 A国增加了X的生产 并且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降低了生产成本 促使A国的均衡点从E移向M 实现A的专业化生产 此时B将选择专业化生产Y 然后进行贸易 均衡点移到E 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当然 A专业生产X和B专业生产Y并不是必然的结果 可能是因为某些历史原因 或国家产业政策 也可能是人文地理等偶然因素 剩余出路 缅甸经济学家明特 H Myint 1950s提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资源闲置扩大对外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剩余资源 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用于出口 换回更多的产品 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总消费和总福利图示 图示 Y2Y

5、1ABX1X2 其他的动态利益 刺激 培育竞争意识 鲶鱼 获得新技术 新知识 新思想 增加获得资源流入的可能性 FDI 提高专业化程度并导致采用更成熟的生产方法和技术 引起制度 态度等方面的改变 这些都可以使一国的传统经济得到改造 增强一国的竞争力 1 1 3实证研究 出口与经济增长强烈正相关 经济史的研究刘易斯的 引擎 理论克鲁格的研究钱纳里等的研究 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 的研究结论 经济史的研究 对19世纪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欧洲英国工业革命引起的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使原材料产地加拿大 阿根廷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的经济迅速增长 随贸易的发展 进入这些国家的投资也增多马歇尔 Marshal

6、l 1890 指出19世纪 决定各国经济进步的原因就是国际贸易 刘易斯的 引擎 理论 刘易斯1979年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发表演说时指出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 1873 1919年以及1954 1973年 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速度稳定在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0 87倍国际贸易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动力传递到发展中国家 贸易是增长的 引擎 克鲁格的研究 克鲁格研究了15个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发现实际GNP增长与出口增长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出口增长迅速的韩国 台湾 马来西亚 象牙海岸等GNP增长也迅速反之 印度 阿根廷 埃及等出口增长缓慢的国家 经济增长也比较

7、缓慢 钱纳里等的研究 钱纳里等将39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按对外贸易发展程度分为内向型 外向型和中间型三类越开放的经济 对外贸易程度越高 经济效率也越高 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制成品出口较多的国家 经济结构变化较快 国内外产业联系传递较大 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大 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 的研究 报告 将4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按对外贸易和保护程度分为 强烈外向型 适度外向型 适度内向型 和 强烈内向型 四类一些经济指标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外向型经济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内向型经济 尤其是以 亚洲四小龙 为代表的 强烈外向型 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 表明内向型战略

8、持续越久 经济增长越缓慢 在世界竞争中越处于劣势 结论 几乎所有的时间序列研究 国家之间的截面比较研究都表明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当然 简单的两变量关系并不能正面谁是因 谁是果更多的人赞成经济增长与出口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循环 相互促进的关系 1 2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贸易条件及国际收支的恶化社会成本高昂 1 2 1贸易条件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中心 外围理论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贸易条件恶化国际收支恶化不同的声音 中心 外围理论 普雷维什提出世界经济的中心世界经济的外围中心与外围的分工及国际贸易格局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 部分发展中国

9、家出口产品构成及主要出口品 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 根据 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 虽然部分亚洲国家 如中国 菲律宾 马来西亚等出口品正向制成品转移 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以初级产品作为主要的出口品中国制造业出口占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已经由1987年的不足60 上升到2002年的90 而制造业进口占货物贸易进口的比例一直稳定在65 左右 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原因统计验证 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技术差异引发的价格差异 初级产品替代品的开发和利用 生产的垄断程度差异 产品的收入弹性 食品0 6 农产品原料0 5 贸易条件恶化的统计验证 如果1876 1880年初

10、级产品与制成品价格比为100 1936 1938年比值为641960 1979年20年 发展中国家 石油输出国除外 贸易条件下降10个百分点 而发达国家只下降2个百分点 其中美 日等国贸易条件还上升了1980年以后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加剧恶化 发达国家有所改善 见下表 1965 1986年贸易条件的变化 国际收支恶化 1 贸易条件恶化将导致国际收支恶化普雷维什的例子 中心与外围国家经济增长率同为3 制成品需求收入弹性1 3 初级产品0 8如果中心向外围出口制成品 进口初级产品 外围则反之 则有下列的结果 国际收支恶化 2 假设进出口的数量不变中心的出口增长率为3 1 3 3 9 中心的进口增长

11、率为3 0 8 2 4 外围的进口增长率为3 1 3 3 9 外围的出口增长率为3 0 8 2 4 中心发达国家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而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则会出口增长慢于进口增长 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不同的声音 1969年 威尔逊 T Wilson 等提出考虑到出口数量的变化 应区分不同的贸易条件 即商品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商品贸易条件就是普雷维什的贸易条件 而收入贸易条件是商品贸易条件与出口量变化的乘积 收入贸易条件可能会随商品贸易条件的恶化而改善 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 就指出1970 1980年 巴基斯坦 泰国 加纳 秘鲁 孟加拉等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 但出口收入反而增长了1980s以后 发展中

12、国家商品贸易条件与贸易条件都有所下降 1 2 2社会成本高昂 就个别企业而言 发挥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或比较成本优势专门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是有利的 但大量企业的这种行为将使一些发展中国家集中于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格局社会成本高昂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 产业联系很少 如为外国资本控制不利于国内资本形成和投资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垂直分工水平分工要素合作中国的要素聚集能力 垂直分工 1940s 1970s工业产品与农产品 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交换的基础主要是以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差别为基础发展中国家处于低层次 水平分工 1970s 1990s成熟的制造业由技术主导变为成本主导跨国投资促进了发达

13、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分工的垂直型减弱 而水平性增强 完全产业或产品意义上的分工弱化 产业内部和产品零部件意义上的分工强化 当然还有等级差异 主要还是集中在物质产品的流动 商品贸易自由化是主线 要素合作 1990s至今跨过投资的大发展使要素的流动成为新阶段的特征广义的要素包括资本 技术 标准 品牌 人才 生产经营网络等生产者不再是要素的所有者各国生产要素在某些国家集聚 然后进行面向全世界的生产和销售 中国的要素集聚能力 要素增值的依存性 发达国家拥有资本 技术 标准 品牌 人才 生产经营网络等要素 但离开了土地和劳动力仍然不能增值中国的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政治稳定 较高水平的廉价劳动力等

14、形成了要素聚集能力 二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现状 大的背景发展迅速发展速度不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 2 1大的背景 布雷顿森林会议及GATT的诞生此后 国际贸易自由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 关税从1947年的40 下降到1994年的4 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1980s中期开始 随着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 WTO的筹备及运作 国际贸易在此提速 1985 1990平均4 5 1990 2000平均6 而同期世界经济增长平均只有2 8 2 2发展迅速 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 1973 1982年均0 2 1983 1986年均4 7 1987 19

15、90年均5 7 1990 2000年均9 从1986年以来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2000年达到30 为50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逐步上升 从1990年的17 上升到2000年的27 不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2 3各国增长速度不一 长期以来 亚洲 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一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根据WTO统计 2000年世界前20名出口国家和地区中有12个发展中国家 大部分在亚洲 如中国 中国香港 韩国 中国台湾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沙特 泰国 印尼 印度等非洲 东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缓慢 甚至为负增长 见下表IMF的

16、统计数字 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率 2 4与发达国家整体仍有差距 绝对量 发达国家仍占据世界商品贸易总量的大部分 即便是2000年 发达国家也还占70 增长速度 不包括中国和印度 低收入国家出口增长自1980年以来年均2 中等收入国家4 而发达国家超过5 产品结构 即便是2000年 发达国家仍占制成品出口总量的77 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收入的90 以上 同时 在初级产品 如粮食 石油 矿产等 供给方面 发达国家也占50 只是发展中国家比重较高而已 60 以上 2 5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 虽然关税下降 但NTB上升原因后果 2 5 1虽然关税下降 但NTB上升 关税已经从1947年GATT成立时的45 降到目前的3 5 4 1980s以来 非关税壁垒 Non tariffbarriers 在逐年上升包括 补偿性关税 反倾销 Anti dumping 进出口许可证 配额 Quotas 自动出口限额 Voluntaryexportquotas 没有科学依据的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标准 过于复杂的环境 安全 健康限制 过于复杂的海关程序 进出口的国家垄断 外汇管制 国内税等 比如绿色壁垒 传统的非关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