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小逻辑》-本质论.pp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802858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格尔《小逻辑》-本质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黑格尔《小逻辑》-本质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黑格尔《小逻辑》-本质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黑格尔《小逻辑》-本质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黑格尔《小逻辑》-本质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格尔《小逻辑》-本质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格尔《小逻辑》-本质论.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篇本质论 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小逻辑 2 第二篇目录 a 现象界 b 内容与形式 c 关系 a 实体关系 b 因果关系 c 相互作用 3 第二篇本质论 112 本质 与 存在 的关系和 本质 的特点 存在论 讲的是直接的认识 本质论 讲的是透过直接深入到间接的认识 4 113两个 自身联系 的不同 存在阶段的 自身联系 存在 阶段中的范畴是直接的 说 存在 是 自身联系 意思无非是说 它是独立自存 不涉及其他的东西 所以在 存在 的范围里 既无互相区别的东西 也就谈不上同一或不同一 本质阶段的自身联系 同一性 是本质阶段中 自身联系 的特殊方式 它是 本质 阶段中对立双方最简单的 尚

2、未展开的关系 相当于 存在 阶段的 直接性 地位 但不采取 直接性形式 而是采取 反思的形式 同一性就是自身反思 第二篇本质论 5 114 本质 中的同一性 并不是割裂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 并说明 本质 中的范畴尚未达到对立面的完全统一即 概念 的高度 P245 第二篇本质论 本质 的范围是一个直接性与间接性尚未完全结合的范围 在这种不完全结合里 每一事物都是这样被设定为具有自身联系 但同时又超出这自身联系的直接性 这两节有一些部分比较难懂 毕竟 从自我圆满的存在打开突破口 而进展到本质 是思想的一种转折 同一性对本质这一概念具有特别的意义 但这两节 主要还只是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6 A 本质作为

3、实存的根据 a 纯反思规定 115本质尚未表现于外 尚未表现于有限的存在或 实在 之中 1 同一 本质映现于自身内 或者说本质是纯粹的反思 因此本质只是自身联系 不过不是直接的 而是反思的自身联系 亦即自身同一 这里 黑格尔强调了真同一和假同一的区别 注释 7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a 纯反思规定 116 同一 到 差别 的过渡 本质是自己对自己本身的排斥 本质主要的包含有差别的规定 同一如何会发展成为差别呢 没有意义 P250 1 同一 8 117差别的最初形式 杂多 即 直接的差别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a 纯反思规定 差别是直接的差别或差异 差异或多样性 即不同的事物 按照它们的原样

4、 各自独立 与他物发生关系后互不受影响 因而这关系对于双方都是外在的 相等 不相等 相异律 的提出 莱布尼茨的相异律自然不是那么庸俗的 不能靠现实找出树叶的不同来证明其为真 相异律来自于较高的形而上学抽象 这是对物之本质的一种认识 是建立在对物之本性的抽象思考的基础上 相异律在根本上是一种思维的产物 很难由现实经验所辩驳 2 差别 9 118讲 相等 与 不相等 LikenessandUnlikeness的关系 以便从 直接的差别 杂多 过渡到 对立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a 纯反思规定 2 差别 相等是彼此不相同的 不同一的事物之间的同一 不相等就是不相等的事物的关系 一方映现在另一方之中

5、 唯有在现存的相等的前提下 差别才有意义 如 笔和骆驼 在相似中找出不同 在不同中找出相似 这才是认识的深化 科学的目的 就是寻找联系 科学的一方面在进步 不断发现和细化构成物质形态的元素 但另一方面 依然试图将所有的力和元素等规整 把它们归为同一种 抽象出同一 行为 10 119讲 本质的差别 对立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a 纯反思规定 2 差别 在对立中 有差别之物不是一般的他物 而是与它正相反对的他物 这就是说 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规定 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对方的对方 11 120 对立 矛盾 到 根据 的过渡以及 根据 是 同一 和 差别 的统一 A 本质

6、作为实存的根据 a 纯反思规定 2 差别 肯定和否定都是设立起来的矛盾 自在地却又是同一的 每一方都是对对方的扬弃 并且又是对它自己本身的扬弃 进展到根据 12 121 根据 的含义及其区别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a 纯反思规定 主题词是 充足理由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充足的根据 这里所说的充足的根据 是事物本身自在自为的根据 但是 我们日常所遇到的 往往是形式的理由 是 非充足 的 以至于 对于一个事物 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 这些理由 都是片面的 形式的 莱布尼茨创造了制动因和目的因两个理由 为我们认识充足理由提供很好的教育 黑格尔通过分析诡辩论 指出形式理由律的存在原因 在进一步认识到根据的

7、内涵的同时 也促进我们反省自己 是不是用一些牵强的理由 来为事物寻找根据 3 根据 13 122 根据 到 实存 的过渡 着重说明 根据 无能动性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a 纯反思规定 3 根据 本质 对差别的自身扬弃 恢复到直接性 存在 实存 根据还没有自在自为地规定了的内容 也不是目的 因此并无能动性 也无创生力 而只是从根据出发产生了一个实存 因此这种特定的根据只是形式的 14 123 实存 是 自身反映 与 他物反映 的直接统一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b 实存 根据为我们认识物自身打开了宽阔的视野 从物的由来 再到物的结果 认识到物是在无限链条中的一环 根据和后果是一个无限联系的世

8、界 根据 就是无限之存在的一部分 而理性的目的 并不是认识到这种联系而已 而是要追寻更高的原因 实存是从根据发展出来的存在 经过中介的扬弃过程才恢复了的存在 当我们寻求某一事物的根据时 并不把根据认作一种抽象的内在之物 而是仍然把它认作实际存在着的东西 P266 15 124 实存 到 物 的过渡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b 实存 康德的 自在之物 在此受到了批判 在 大逻辑 里尤其严重 康德的 自在之物 是同现象相割裂的 是 离开属性 的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 他认为 自在之物 应该同思想 反思 结合起来 二者的关系不应该是 外在的 对立的 实际上就使用它的所谓 客观思想 取代康德的

9、 自在之物 16 124 实存 到 物 的过渡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b 实存 康德的 自在之物 在此受到了批判 在 大逻辑 里尤其严重 康德的 自在之物 是同现象相割裂的 是 离开属性 的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 他认为 自在之物 应该同思想 反思 结合起来 二者的关系不应该是 外在的 对立的 实际上就使用它的所谓 客观思想 取代康德的 自在之物 17 125 特质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c 物 物的特质与物的关系就是在于为物所具有 物与特质便由 是 的关系进而为 有 特质 与 质 不可混淆 P269 某物所以为某物 只是由于其 质 反之 物 之所以是实存 诚然由于其特质 但它的实

10、存却绝不与此一特定的特质或彼一特定的特质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因此即或失掉了某一特质却并不失掉其所以是某物的存在 18 126 特质 到 质料 的过渡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c 物 所谓质料即是真正的质 是与它的存在为一的 作为一个反映的存在 达到了直接性的规定性 是实存 把特质分解成独立的质料 只在无机的自然界里有其一定的地位 在谈到质料时 黑格尔正确地批评了所谓 热素说 电素说 等等 他认为 其实 这些质素或质料只可认作吾人知性的单纯的虚构 19 127着重讲 质料 的独立性 物 依赖于 质料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c 物 128 质料 与 形式 的意义及其关系 黑格尔在关于质料与形式的关

11、系问题指出 质料一概念里彻底地包含有形式一原则在内 而且在经验中再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出现 书中例子 大理石 凡是能够看得见 摸得着的东西 都是有规定性的质料 亦即质料与形式的统一 20 129 质料 与 形式 每一方都包含对方 因而都是一全体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c 物 130 物 到 现象 的过渡 物 作为一种在自己本身内扬弃自己的本质的实存 这就是现象 在 物 里面所设定的对质料的独立性的否定 在物理学里便叫做多孔性 批判 多孔性 理论 是理智的虚构 是不能用观察加以证实的 21 我的读后感受 曾经对黑格尔和康德作品的评价 康德的书每段文字你都可以看懂 但是最后却不知道在看什么 黑格尔的书也许你并不能理解每段在讲什么 但是最后你能够有个总体把握 可以说康德和黑格尔的书是横亘在每个热爱哲学的人面前非常难以逾越 但是又必须逾越的大山 每次我都对领悟了一点点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而欢欣不已 也为每次看到他们的文字而不知所云顿生挫败之感 本质论是逻辑学中最困难的一部门 P246 22 谢谢观赏 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 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小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