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2606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点一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1)伊斯兰教的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阿拉伯人的扩张(1)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2)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阿拉伯帝国鼎盛(1)帝国政治稳定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主要。(2)帝国经济繁荣

2、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4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贡献(1)阿拉伯帝国文化成就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2)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知识点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征服小亚细亚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

3、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攻占君士坦丁堡14世纪中期,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3)地跨亚非欧三洲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2)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3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1)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

4、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2)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轻巧识记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时间兴衰史实1293年奥斯曼宣布独立,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后,奥斯曼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16世纪奥斯曼帝国势力扩张到欧洲、西亚和北非,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7世纪奥斯曼帝国内外交困,走向衰败。知识点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笈多帝国(1)帝国的兴起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

5、够统一。(2)帝国的宗教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苏丹国家(1)苏丹国家的建立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苏丹国家的政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3日本(1)日本社会的发展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2)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646年,孝德天皇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

6、权国家。(3)日本的幕府统治幕府的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幕府的统治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4高丽王朝(1)高丽王朝的建立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2)高丽王朝的统治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

7、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3)高丽王朝改国号为朝鲜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特别提醒中古时期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古代日本和朝鲜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2世纪日本幕府政治代兴;中朝联合抗日维护了朝鲜独立。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史料一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

8、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史料二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思考(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2)根据史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解读(1)

9、史料一中的省略号,把史料分为两个层次,省略号前的内容反映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交通发达,对外交往规模大。省略号后的内容反映了巴格达商业繁荣。(2)史料二反映了阿拉伯人传播中国四大发明、印度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要贡献。尝试解答(1)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起了重要作用。(2)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交流的使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阿拉伯文化及阿拉伯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数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

10、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文字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沟通作用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日本幕府统治的兴衰史料一在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以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幕府形式上尊重天皇,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天皇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将军。幕府自己设有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京都监视天皇的朝廷。这是世界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的形式,前后延续近700年,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摘自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史料二坂本太郎在日本史一书中如此评价锁国政策:“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7页思考(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的关系及其影响。(2)根据史料二,说明这段评价是否有道理。谈谈你的理由。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幕府与天皇并存,以武士作为统治支柱。天皇只是

12、一个傀儡,这是世界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形式。(2)史料二从两个方面评价了锁国政策的利弊,对巩固幕府统治是一个有利因素,另一方面锁国政策延缓了经济发展,引发了幕府统治危机。尝试解答(1)幕府统治时期,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幕府将军。幕府统治是世界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形式,对日本社会发展影响深远。(2)史料二的评价有道理。锁国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看,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统治的有效政策;但锁国政策的限制,引发了工商者的不满,使幕府统治出现了危机。幕府统治与武士道精神(1)幕府统治: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

13、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2)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幕府将军,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一、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创立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建国622年(伊斯兰教元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迁居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兵临麦加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阿拉伯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伊斯兰教在统一中起了重要作用二、奥斯曼帝

14、国的扩张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1)奥斯曼土耳其人为西突厥的一支,得名于其首领奥斯曼。(2)奥斯曼土耳其人约于11世纪下半叶进入小亚,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的罗姆素丹国。(3)1293年,奥斯曼宣布独立,建立了奥斯曼帝国。2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体制(1)奥斯曼帝国是实行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首脑称苏丹,职位世袭,集世俗、宗教大权于一身。(2)国家体制分军事行政、宗教司法和财政税收三大系统,各大系统直接由苏丹负责。(3)地方分成省、州、县,受制于中央政府。3奥斯曼帝国的扩张(1)奥斯曼帝国奉行扩张政策,1389年和1396年,两度击败欧洲诸国组成的联军。(2)1453年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后,奥斯曼帝国

15、定都君士坦丁堡,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3)16世纪中叶以后,帝国势力扩张到欧洲、西亚和北非,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4)17世纪中叶后,帝国内外交困,走向衰败。课堂小结时 空 坐 标答 题 术 语1.在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家;日本大化改新后初步形成律令制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2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3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历史发展。4从646年开始,日本经过改革,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7世纪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仿效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