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检测人民版选修2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2523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检测人民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检测人民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检测人民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检测人民版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检测人民版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检测人民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检测人民版选修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解析:罗马天主教廷拒绝承认“世俗界”任命的“主教”,实际上否定了掌握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答案:A2.“世俗权力之服从宗教权力,犹肉体之服从灵魂。”阿奎那的这句话体现了他主张()A.王权至上B.法律至上C.教权至上D.政教合一答案:C3.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讥讽英王詹姆士一世是“

2、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你认为他把詹姆士一世称为“大傻瓜”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詹姆士兼任苏格兰和英格兰两国的国王B.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理论C.詹姆士一世的统治恶化了王权同议会的关系D.詹姆士一世的理论激怒了罗马教皇解析:詹姆士一世的“聪明”在于他用“君权神授”的理论为其专制统治提供了依据。但其专制统治激化了王权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严重威胁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因此,亨利四世称他为“大傻瓜”。答案:C4.欧元启动前,荷兰流通的1 000盾的纸币上印有斯宾诺莎的头像(下图)。斯宾诺莎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最早提出了()A.“人民主权论”B.“

3、政治的目的是自由”C.分权学说D.三权分立学说答案:B5.斯宾诺莎认为:“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请你判断其“理智”符合了()A.专制国王的要求B.本国教会的要求C.资产阶级的要求D.封建领主的要求解析:斯宾诺莎的思想是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代表了荷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答案:C6.“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之口()A.卢梭B.斯宾诺莎C.洛克D.詹姆士一世答案:A7.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启蒙运动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A.天赋人权理论B.人民主权论C.

4、教权高于王权D.王权高于教权解析:天赋人权理论是斯宾诺莎首先提出的,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不属于卢梭探讨的主题。答案:B8.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财产权是通过劳动获得的,他提出“我的马所吃的草,我的仆人所割的草皮”都是我的财产,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和不可剥夺的。从本质上来看其观点适应了()A.封建主阶级进行封建剥削的需要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C.西欧各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需要D.英国社会各阶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需要解析:洛克的财产观强调财产来自“劳动”,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并强调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这符合资产阶级获取财富,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答案:B9.下

5、列各项中,属于黄宗羲名言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解析: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其杰出贡献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答案:D10.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

6、行民主共和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掩卷流涕是因为革命造成的流血牺牲,再加上他的核心思想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改良,所以他反对革命。答案:C11.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苦想,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即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A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并未摆脱地主阶级思想范畴;C项是资

7、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是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A、C、D三项都错误。答案:B12.列宁在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解析:解答本题,必须准确理解“防止资本主义”的含义。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在该制度下,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不均。为防止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这种状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要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答案:C13.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一诗:“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

8、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反映了()A.西方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B.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守旧势力对近代文化的抵触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诗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原则有关系,这些渗透在对联中,反映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答案:B14.20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权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革命任务未完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说和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速度

9、明显加快,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5.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宣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解析:时期的人文思潮的特点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6题9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詹姆士一世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

10、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材料二恩格斯说,“王权是进步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材料三卢梭提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1)根据材料一,分析詹姆士一世思想的特点。(3分)(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恩格斯和卢梭对王权的认识的不同之处。这两种认识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解析:第(1)问紧扣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应注意紧扣材料,从恩格斯、卢梭评价王权的不同历史背景出发去理解分

11、析,然后比较得出结论。参考答案:(1)“君权神授”、王权至上。(2)不同:恩格斯认为王权有进步性;卢梭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主权在民。不矛盾。原因:恩格斯是从王权确立早期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的角度去分析的;而卢梭是从资本主义兴起,反对封建专制的角度去分析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民主权理论的理论支柱包括主权论、契约论和权力合法论。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最先提出“主权”概念及主权至上论,随后得到格劳秀斯、霍布斯等人的响应,但他们的主权论都是强调“主权在君”。荷兰的斯宾诺莎开始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过渡,他认为人民在订立契约时对国家只让渡了部分权利。英国的洛克从“议

12、会主权”论入手,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最终,由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人民主权论定格。他认为人民的个人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国家由人民订立契约而形成,国家主权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反映社会共同体中人们的公共利益。(1)根据材料,概述1618世纪人民主权理论的发展历程。(9分)(2)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大革命中被视为一部民主宪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参考答案:(1)历程:“主权”概念的提出;主权所属主体的讨论,即“在君”还是“在民”;洛克从“议会主权”论入手确立“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人民主权论定格。(2)理由:卢梭

13、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而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正是实践了卢梭所倡导的人民主权和民权平等思想,充分体现了卢梭对法国大革命的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是一个以英国清教徒为移民主体而形成的国家,他们深受母国的宗教清教的影响。正是这种对清教的崇拜,使他们逐步形成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政治理念。由于没有封建主义的影响与制约,美国早期的政治模式与欧洲相比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这种自由的空气提供了美国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北美13个殖民地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经过150多年的实践,其内部结构已经具有了民主共和国宪政制度的某些基本理念或基本架构。对自由制度

14、的向往使他们对政府和中央集权存在恐惧心理,坚持政府作为愈少愈好的理论,从而萌芽了限权的思想。独立战争前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如孟德斯鸠、卢梭和洛克的思想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被美国人民接受并逐渐形成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是如何实现的。(8分)参考答案:(1)理念:人权、民主、共和、限权。原因:英国清教的影响;美国没有封建专制的历史;美国人生而平等观念的形成;殖民地的民主政治

15、传统;欧洲启蒙思想的传入。(答出其中四点即可)(2)实现:实行联邦制;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相互制衡;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而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王栻严复集材料二吾以为开明专制者,决非新经破坏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以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以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梁启超开明专制论材料三“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1)简要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张及其依据,并分析他与材料一中严复主张的共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