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802540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公元589年,隋朝灭掉最后一个政权,统一南北。这个被灭亡的政权是()A. 宋B. 齐C. 梁D. 陈2.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 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 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D.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3. 如图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创建于唐朝B. 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C.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D. 在中国维持了约1300年4. 旧唐书称

2、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 改国号为周B. 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 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5.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 政治清明B. 科举兴盛C. 民族融合D. 经济繁荣6.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A

3、. 交通运输B. 纸张印刷C. 农业生产D. 陶器制作7. 下列唐朝艺术家与其艺术特点的对应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颜真卿-端正劲美B. 欧阳询-方折峻丽,笔力险劲C. 阎立本-擅长风俗画D. 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8. “唐朝时期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上述内容最能说明唐朝的()A. 对外关系B. 社会风气C. 艺术水平D. 民族交往9. “初期约一、二百人,仅一、二艘船,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最多是838年第十八次,竟达651人,使团成员包括大使、副使及判官、录事等官员,还有文书、医生、翻译、画师、乐师等

4、各类随员和工匠水手。”材料中表述了遣唐使团的()A. 背景B. 规模C. 目的D. 作用10. 天宝之乱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这次叛乱迫使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这次叛乱的发动者有()安禄山黄巢史思明朱温A. B. C. D. 11. 从下表可获得的结论是()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身份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7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五个政权先后出现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这一时期政局相对稳定A. B. C. D. 12.

5、 如果你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哪一词组不能入选()A. 削弱相权B. 三年一换C. 设置通判D. 重用武将13. 据统计,两宋时期有11万多进士及第,在宋代登科总录中就有4万余人的档案资料,这充分显示了宋代对科举制度的重视,这种重视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分散了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能够监督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和人才辈出的局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A. B. C. D. 14. 根据“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这些信息,你会联想到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A. 犬戎B. 匈奴C. 契丹D. 党项15. 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说法错误的是()A

6、. 北宋兵败求和B. 北宋屈辱议和C. 使宋辽之间长久和平D. 有利于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16. 南宋王朝妥协投降,在1141年与金达成和议,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宋金和议中,南宋统治者接受的条件不包括()A. 对金称臣B. 交纳岁币C. 割让土地D. 金迁都燕京17.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A. 汉代长安B. 唐代洛阳C. 北宋东京D. 元朝大都18. “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是在()A. 1206年B. 1271年C.

7、1279年D. 1276年19. 12世纪初,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助金攻辽中京,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的腐败和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世纪后历史又上演了相似的一幕,这一幕是()A. 金灭南宋B. 蒙古灭西夏C. 蒙古灭南宋D. 元灭西夏20. 下列对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统一新局面B. 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战乱,促使社会走向安定C.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D. 开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21. 隋朝

8、的兴亡。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南北朝,下起唐朝的重要朝代,虽然在我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较短,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时间隋初(589年)隋盛时(606年)结论人口3000多万人4600多万人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兴洛仓等250个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材料三: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

9、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对比材料一表格中隋初与隋盛的情况,分别从人口、垦田、粮仓等方面概括你所获得的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经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朝大运河能够开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结合所学回答,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隋朝的兴亡,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2. 宋朝的经济。 材料一: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 朝代产量(市斤)两汉140唐154宋185材料二: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

10、载“船舶深阔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三: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摘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

11、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二,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当时中国制瓷业的发展情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几个阶段?据材料指出其南移的原因。23. 唐朝的强盛。 唐朝,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以至于今天,仍有很多人,追忆着唐朝,追忆着那盛世的欢歌,追忆着那开放的胸襟,追忆着那诗歌中的豪迈。 【治世篇】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籍忠臣。”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执政理

12、念?请举两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交往篇】 材料二: 时间史实640年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641年他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644年他派禄东赞入长安上奉表文,中含自己是唐太宗的子矫,并献用黄金铸成的“金鹅”一只,为吐蕃对唐友好的表示650年他去世后,在他的汉族妻子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材料二大事年记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本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大功绩。材料中的“汉族妻子”指何人?并分析她入吐蕃后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材料三中图一、图二的事件有什么共同意义?

13、 【文化篇】 材料四:贞观、开元之治,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使得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达到空前高度,唐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许多诗人开始了漫游生活,眼界大开,为诗歌提供了新的素材。根据材料四,指出唐诗繁荣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唐朝有一位诗人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有何特点?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故选:D。本题考查隋朝建立和统一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注意识记隋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大

14、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根据题干内容“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B。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切入点,考查大运河的起止点及影响。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隋朝大运河的起止点、地位和影响。3.【答案】A【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创建于唐朝。 故选:A。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答案】D【解析】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D符合题意。 故选:D。本题以旧唐书的一段文字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本题以对武则天的评价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