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是古代诗歌散文每课一练习题4.2.2 项羽之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li****2007 文档编号:12802329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是古代诗歌散文每课一练习题4.2.2 项羽之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选修是古代诗歌散文每课一练习题4.2.2 项羽之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选修是古代诗歌散文每课一练习题4.2.2 项羽之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选修是古代诗歌散文每课一练习题4.2.2 项羽之死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是古代诗歌散文每课一练习题4.2.2 项羽之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是古代诗歌散文每课一练习题4.2.2 项羽之死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羽之死一、夯基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何楚人之多也是:代词,指代汉军。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C.与其骑会为三处会:聚集。D.籍独不愧于心乎独:独自。解析:D项,独:难道。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期山东为三处B.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C.汉军皆披靡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解析:A项,山的东面/山东省。B项,情绪激昂/不吝惜。C项,随风倒下。古今同义。D项,土地方圆/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对。答案:C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则夜起C.于是项王乃

2、欲东渡乌江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D项,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3、,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木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

4、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一田父,田父绐曰绐:欺骗。B.期山东为三处期:约。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遭受。D.吾为若德德:感激。解析:D项,德:好处。这里指人情。答案:D5.下列

5、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绝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B.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于是独自一人冲向汉军,“斩将”“刈旗”,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和英勇无畏。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为四队,面朝四个方向,自己又亲自杀掉了一名汉将和都尉,以此证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

6、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解析:B项,“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错。答案:B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2)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参考答案:(1)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所遇到的(对手)都被击破了,我所打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于是称霸据有天下。(2)项王于是骑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数十上百人,又聚集自己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

7、人。(3)我听说汉军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人头,我送给你个人情吧。(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导学号50710030)范增论宋苏轼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

8、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

9、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选自苏轼全集)注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援救赵国,途中,宋义畏缩不前,被项羽矫诏杀死。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B.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

10、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C.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D.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解析:注意借助“也”“之”“而”等虚词断句。原文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答案:C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骸骨,古代大臣请求致仕(即告老还乡)的婉词。意思是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B.弑,古代统治阶级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如弑君、弑父。C.擢,选拔,晋升。“擢,犹升也,进也。”古代表示官职晋升的词

11、语之一。D.比肩,一个连接一个。形容众多。如“全球电竞观众超2亿游戏赛事及奖金比肩体育”。解析: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同等。答案:D9.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关中,更没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C.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平的离间计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杰。D

12、.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多次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解析:A项,原因错误。范增没有见微知著,没有审时度势,更没有在政见不合时果断除掉项羽或者果断离开,所以作者认为范增“陋矣”。答案:A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2)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参考答案:(1)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2)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啊。三、语言运用11.项羽乌江自刎留给后人无数的思考,请仿照示例

13、,先表明观点,再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联系现实,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论述文字。示例: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解析:示例实际上是一篇简短的议论文,有观点,有事例,有名言,并且联系了社会实际,有结论。观点的树立可结合项羽的性格和失败的原因。答案示例: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被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