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801713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2019年10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60 分)1.有学者指出,“西周分封制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故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该学者强调的是,分封制A.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B. 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 方国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答案】D【解析】【详解】仔细研读材料可知,该学者是站在西方与东方人口交融的角度来研究 分封制的,因此他强调的应该是分封制推动了各族群的交融,故选 D 项;若要论述分封制展拓了西周的疆域,需要有不同地域受封的史实,而材料并未涉及这样的史实,排除 A 项;加强对东

2、方的控制只是该学者对分封制论述的一个方面,但并不能全面概括该学者的观点,排除B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周王的权力因为分封制的实行而发生了什么变化,因此无法得出分封制强化了周王的集权这一结论,排除 C 项。2.春秋时期沿袭推行的爵禄制带有“品位分等”的特点,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 战国出现的“谷禄制”则倾向于“职位分等”,体禄依附于职位而非个人,职务中断即不再享有相应的傣禄。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 贵族政治己退出历史舞台B. 选官制度走向成熟C. 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强化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从爵禄制到谷禄制体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故选D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

3、治逐步瓦解,而非退出历史舞台,A 项表述有误,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官员任命方式的转变,未提及选官制度,排除B项;C项“空前强化”与事实不符,排除。3.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B. “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C. 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D. 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商朝王位由“兄终弟及”逐步转变为“父死子继”,由以前的兄弟之间的大家族观念逐步发展成为父子之间的小家庭,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观念

4、越来越浓厚,家国观念也出现变化,故B正确;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故A错误;王位“兄终弟及”“父死子继”都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材料主旨,故C错误;材料与“优胜劣汰”无关,故D错误。4.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A. 以民为本的思想B. 家国同构的观念C. 分封及宗法意识D. 君舟民水的理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认为治国与治家的法则相类似,体现了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故选B项;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

5、为予民土地、予民农时、轻徭薄赋、予民恒产,排除A项;材料中古代治国理念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但未提及分封制,排除C项;材料认为治国如治家,爱民如子的君民关系不等同于君舟民水,排除D项。5.下表是周朝各诸侯国之间战争的次数及君主姓氏的相关统计表(姬姓是周朝的国姓),该历史现象表明了君主姓氏姬姓姬姓姬姓非姬姓非姬姓非姬姓战争次数130331328A.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B. 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 方国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周朝各诸侯国之间战争次数尤其是“姬姓非姬姓”“非姬姓非姬姓”不断增多,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C项

6、;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的私有,排除A项;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排除B项;方国制存在于夏商之际,材料是周朝宗法分封制,排除D项。6.在对周代墓葬的考古挖掘中,棺椁的重数是辅助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天子棺椁四重,公、侯伯子男、大夫,等差分别为三重、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度D. 禅让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材料反映周代墓葬通过棺椁的重数的反映墓

7、主人身份地位,故C正确;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与通过棺椁的重数的反映墓主人身份地位无关,排除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与通过棺椁的重数的反映墓主人身份地位无关,排除B;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代墓葬的考古挖掘中,棺椁的重数是辅助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结合所学周代礼乐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解答。7.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右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官员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宗正 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少府 皇室财政 A. 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B.

8、 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C. 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 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格可以看出秦朝还有专门的官员来管理皇室的“家务事”,这体现了家国同治,所以选B正确;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存在权力的制约平衡问题,A排除;材料根本就没体现出等级制度以及行政效率提高之类的信息,CD排除。8.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A. 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C. 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

9、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结合所学,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朝廷任免,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说明A. 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 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 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D. 皇位世袭不可转移【答案】A【解析】“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

10、莫敢用。”大意是: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反映了皇帝独尊,因此选A;皇权至上指皇帝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C、D与材料无关,排除。10.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A. 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B. 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 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D.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答案】D【解析】A不符合史实,战国时期分封制仍然存在,排除;秦朝废除血缘关系维系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表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排除B;秦朝建

11、立君主专制制度,C错误;材料阐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情况,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从分封制逐渐向郡县制过渡,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D正确。11.秦朝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A. 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 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C. 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D. 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不能说明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12、,排除A;根据“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可以得出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正确,B错误; D项说法绝对,排除。故答案选C选项。12.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A. 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B. 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C. 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D. 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3、考查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县制;“十里一亭,亭有长”“乡有三老、有秩、蔷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县级以下,又设有乡、亭、里等行政单位,从中可以看出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了比较严密的地方管理体系。材料涉及的是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并没有提及皇权、中央体制,B、C项均可排除;地方行政机构的划分并不是等级制度,D项也不对;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易错警示】本题考查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划分。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县设县长,都

14、由皇帝直接任命。“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从上到下依次为郡、县、乡、里等。13.古代皇帝集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属于A. 前者B. 两者兼有C. 后者D. 两者皆无【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提拔一批低级官吏为郎,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决策机构“中朝”,对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为“外朝”的权力进行削弱,所以,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属于前者,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14.宋太宗进一步完善了“锁院制度”:大臣被任命为知贡举官后,需要立即入住贡院,与外界隔绝直至考试结束。贡举官为皇帝临时任命,不设固定官员。当时锁院制度完善的主要作用是A. 杜绝了科举作弊现象B. 增加了平民入仕的通道C. 减少了国家养官的开支D. 维护了选官的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详解】由宋代的“锁院制”、 贡举官为皇帝临时任命,不设固定官员等可知,其作用在于防范有人科举作弊,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选官的公平公正,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但这并不能“杜绝”科举作弊,A项错误;“锁院制”针对的是科举选官程序的规范化,这并不会增加平民入仕的道路,也不会减少国家的财政开支,B、C两项不符合题意。【点睛】规范考试程序,有利于公平公正的实现。15.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A. 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B. 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