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专题八 近代中国思想嬗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801712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专题八 近代中国思想嬗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专题八 近代中国思想嬗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专题八 近代中国思想嬗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专题八 近代中国思想嬗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专题八 近代中国思想嬗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专题八 近代中国思想嬗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专题八 近代中国思想嬗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近代中国思想嬗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考点考试内容及要求命题规律“顺乎世界之潮流”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c)本部分与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关系密切,是剖析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考查多从政治与文化入手,材料题比重比较高(1)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考查重点(2)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查较少,可适当淡化处理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

2、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b);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b);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b);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顺乎世界之潮流”

3、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2概括(1)林则徐: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为抗英斗争提供参考。(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指导洋务运动。二、维新思想1背景(1)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2)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突破了“器物”限制,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3)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3理论武器:进

4、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4核心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5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在维新变法期间,全力策划新政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宣传民权学说,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天演论,提倡的进化论思想成为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6.意义(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2)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5、。(3)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4)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5)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三、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1背景(1)维新变法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2)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加剧。(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2思想主张人物著作或主要活动主张或意义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成立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成立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6、,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邹容革命军以饱满的激情宣传反清革命四、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1背景(1)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日益腐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阶级: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3)个人:孙中山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2提出:1905年,孙中山领导建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随后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3主要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主张民族革命。用革

7、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主张社会革命。国家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民生主义是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4.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积极作用: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和彻底的土地革

8、命纲领。五、新三民主义1背景(1)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帮助。(2)国内:孙中山等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相继失败,北洋军阀政府推行专制统治。2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会议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3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4性质: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5意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展开。资产阶级维新

9、派与激进派对待孔子和儒学态度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2原因(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经历有关。1. (20194月浙江选考,T8)中国文化十分重视“

10、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编纂的华事夷言主要记载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D项符合题意。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A项排除。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B项排除。番客篇叙述了华侨的苦难,慨叹国势衰微,疾呼保护华侨权益,维护民族尊严,C项排除。2. (201811月浙江选考,T10)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A开始探索新知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C冲破“

11、天朝上国”观念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解析:选D。海国图志并未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魏源只是主张向西方学习器物,故D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3. (201811月浙江选考,T13)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解析:选D。结合所学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地权”,故选D。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

12、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3)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中心:北京大学。(4)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前期)。3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1)进步性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

13、情空前高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形式主义偏向。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开始传播(1)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广泛传播:通过论战和组织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趋势:从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代表分别是李大钊、陈独秀。(2

14、)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5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基础。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3成为中国

15、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导中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指导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胜利,使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1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2普遍向西方寻找真理:普遍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层次性: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学立宪到学共和,层层深入。4继承性:后面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对之前的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1. (20194月浙江选考,T10)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