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哥依然奔跑在路上.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2793924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ow哥依然奔跑在路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tow哥依然奔跑在路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tow哥依然奔跑在路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tow哥依然奔跑在路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tow哥依然奔跑在路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ow哥依然奔跑在路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ow哥依然奔跑在路上.doc(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Tow的求职之旅前注1本人简介:Tow,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将于2005年6月硕士毕业。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曾在通用电气资本金融集团(GE Capital)、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博时基金等多家公司实习。发起创立“光华人”( )与北大金融管理协会。2004年参加“中国-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交流项目。在2005年的求职中获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固定收益部(Fixed Income Division)的Associate职位工作机会,以后工作地点主

2、要在香港。本人欢迎与大家交流,本人email地址: 。前注2本文简介:片言碎语,思维跳跃,但都是一些曾经自己的真实的故事与感受,如古语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求与大家做个交流。列位看官看过之后,或有所触动,或不以为然,悉由尊便,但请对文中的人与事及相关公司莫要刨根究底或者对号入座。本文第一原发于“光华人”论坛(),本文允许转载,但务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如有奸商剽窃攒书,本人亦只能除鄙夷外别无他法。)本文的主要内容涉及投资银行业,这仍然是一个相当狭窄的行业,真正的受众也许只是少数吧。本人曾在求职过程中得到无数朋友的鼎力支持,从无数前人的经验教训之中收益匪浅,在各大网络BBS求职版中浸淫而

3、出,因此借本文谨向这些朋友无论相识或未相识的致以诚挚的谢意。(序)自己的求职终于在春节后的三月结束。收到offer的时候没有狂喜,平静地给公司致以谢意。之后的反思却是百感杂陈。想起两年前的这个时候,考取了北大光华金融的硕士,自己回味考研的过程,有些“来者如临高山,往者以观逝水”的感觉,某个深夜辗转难以入眠,自己凑出了以下几句话:少年心气历峥嵘,宁移白首向功名?脱得泥塘奔大洋,将相无种问谁凭!当时的我,只是一个第二年再考研的往届生,没有工作,丢了北京户口,没有什么资源,背水一战般地幸运考取。如今两年过去了。如果现在的我是所谓的“牛人”的话(其实很反感这种称呼),我相信任何“牛人”的背后都有些难为

4、人知的事情而且并不那么耀眼甚至灰涩,想起了两年以来的一系列事情,觉得自己其实就是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也许是对的。付出总有回报,这句话是一定对的。Re: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Tow的求职之旅(一)从土人开始自己做的序中提到我是2003年春天考上的北大。那年四月的一个午后,身为社会闲散人士的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大学同学LC,他是98级人大经济学院的,我记得他原来是保研到南开的,在街上遇见他颇有些惊奇。他平静地告诉我,他放弃了南开,毕业后专心申请出国,拿到了Columbia University的Finance and Economics的Ph.D的offer,我说,啊呀

5、,虽然我终于上了北大,但是和你相比,还是个土人啊。那天晚上,辗转反侧,白日这个哥们的三言两语又勾起了自己当年的出国梦。当时也曾被新东方的那句“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刺激下疯狂地背单词准备GT。可是现在还可以再出国吗?在北大读完硕士再去读个Ph.D还需要多少年呢?我是否真的适合去读Ph.D呢?想来想去,还是先做些切合自己的事,哪怕从土人开始。赴美读经济学的Ph.D已经不再像当年对我那么耀眼,也许,每个人有自己的目标,我开始寻觅自己新的目标了。于是,非典过后,积极地投递简历,找公司实习。(后来我是竭力劝那些上研的同学尤其是跨专业跨校考到北大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找公司实习,实习经验的积累太

6、重要了。)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很多做法还是很愚蠢的,包括自己给HSBC等公司直接打电话说我是*想去对方公司作intern(毫无例外地遭到拒绝),包括自己给一些都招过summer intern的公司继续发简历(而且是极为丑陋不专业的版本)。不过本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脸皮厚,不怕折腾,反正闲散嘛,就天天在网上逛,混迹于各job版中。后来在03年6月的一天,在北大BBS看到博时基金公司招summer intern,就投了简历。虽然当时还没有上北大呢,但是自己贸然地在简历上面写上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的字样,希望可以得到些注意。也可能是因为运气比较好,在2003年的夏天,那年找暑期实

7、习的风气还不如现在盛行,而且博时基金原来只打算招两个接电话性质的intern,但后来临时多招几个sales intern,所以得到了面试机会。再加上博时基金的北京公司老总原来毕业于北大,比较倾向于招收北大的学生(呵呵,我这个即将进入者也算了)。于是经过面试,幸运地得到了一个intern机会。其时博时基金市场部招的几个暑期实习生都是北大的硕士或者准硕士(有两个女生后来和我一个硕士班的)。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培训,就开始正式工作,03年夏天博时新发了一支指数基金,我们先做了几天基金发行前的准备工作,待基金正式发行后每位Intern就负责一个大区的基金对个人客户的销售工作。那时候自己还是颇有几分激动的

8、,因为整天在办公室待着而没有太多的事情做,在培训期间,博时北京公司的老总对我们的培训还是煽动起了我们对将来的基金销售工作的渴望。而我是这些Intern中最幸运的吧,我负责海淀区的业务。比较熟悉这里,而且我以为海淀区的富人(潜在客户,呵呵)比较多。销售工作的本质是既非常辛苦但又非常锻炼人。我主要在中国建设银行(博时基金的托管行也是主要销售渠道之一)的几个大的网点(比如科南路、甘家口、花园路、当代、中关村等等)工作,每天会和成百的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人说或者听不同的话。自己当时还是很敬业的,每天早上和客户一起等银行开门,然后进去工作,中午我和银行职员一起吃饭,饭后我就会直接继续工作,到下午

9、银行关门(这个中间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道德风险的,因为没有什么人监管我的,我可以随便跑的),自己总是站着跑着,所以一天下来往往觉得两腿欲断,几乎从没休息过周末,而且还要经常四处奔跑于公司、银行网点之间。银行的人都说这个小伙子真能干。不知道这句话是贬义还是褒义。(据我观察,建设银行的职员工作还是和外资行的员工工作有些差距的。)反正不管那么多,当时我还是比较有激情的,而且觉得每做成一笔都会有些意义。很高兴听到一些网点说,只要我在这个网点待着,每天至少几十万的,如果一走,马上业绩就没有了。感觉自己的能力提升是最大的收获吧,因为实习生的薪水实在少得可怜,而且最早博时许诺给我们的奖金后来也踪影全无。感觉自己

10、的比较大的收获有几点:1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尤其是听别人说话比自己说话更重要,其实就是交流沟通的能力。关键是一定要耐心和各种客户打点关系,善于处理各种问题。2和身旁的人打点好关系,而且是和各阶层的人都打点好关系,任何人都是资源。我和我所在的银行网点的人的关系都还不错,结果连银行的保安都来给我帮忙拉客户。3要撑得起失败,我刚开始前几天,每天我都会见至少两三百个客户,每个都会颇费些嘴皮子,所挨的冷眼白眼不知道多少,而前几天没有什么成效,这个时候就要继续坚持下去,而且注意总结经验,然后随后业绩逐渐提升,并到后期自己越来越得心应手,而且减少了许多无用功。最后我的业绩是40天基金销售期内卖了1500多

11、万(不包括机构客户),应该说自己对这个成绩还是颇为满意的。毕竟自己从无到有,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可以有这么多个人客户来购买,自己还是颇有两分得意的。这个时候也快开学了,停掉了博时基金公司的工作。两个多月的工作也是蛮辛苦的,没有怎么休息过,恰好这个时候Beyond来北京开演唱会,于是一个人很high地换上一套不羁的行头,跑到工体在震耳欲聋的激扬澎湃中声嘶力竭两个半小时。散场的时候,想想自己的青春,其实也就像这歌声一般,已经消失在空气中了。但至少,曾经热血过。那段时间自己独自住在北京西郊一亩园一间破旧的地下室里。开学前的一段时间,闲散的时候就在空硕野旷的圆明园里转悠。一个夏夜,和朋友们多喝了几杯酒,送

12、走了朋友,其时皓月万里,自己狂气突发,一个人跑进园子里纵声高歌,并又凑得几句话:(其一)皓月数千里,独坐圆明园。浮生看似梦,意气逼少年。万里觅封侯,白首醉发狂。千古豪杰往,匹夫将世匡。且把吴钩放,对月歌风流!(其二)醉卧黄土场,笑看风雨狂。但作一游侠,可把人间悟?草芥笑将相,龌龊嘲豪强。俱作粪土灭,唯得风流存。举目高山仰,低头羡大江。我将白驹系,愿歌永高吭!当时给几个朋友以短信形式把这几句话发了过去。一个朋友老黄也给我回了几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千万屑小俱尘灭,风流还须我辈来!风流我辈!当时的我正是这样在月夜下再次泛起少年张狂!而很多时候,张狂代表无知。而很快,新的生活扑面而来。

13、这也正如标题所说,土人(即我)的生活真正开始了。(二)我心还如火吗?当年还在我准备考研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我心如火,希望以一些或许苍白的言语来勉励自己坚持自己的北大梦。03年9月,借句俗语,如愿以偿地跨进北大的大门。只有当自己真正跨进去这道门,才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新的东西吧?比如,国际投资银行。03年的9月末,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来北大开招聘的宣讲会,当时入学不久的我兴冲冲地跑过去旁听,见识到了如此人头汹涌群情激奋。我坐在台下,看着周围兴奋但眼中还有一丝迷茫的毕业生们。我很冷静,但我知道,明年这个时候,我也会成为其中一员。德意志银

14、行的介绍片特别煽情,Passion to perform!让人看了后热血沸腾,可是残酷的面试的最终结果是从成千上百名申请者中选拔出若干位。比如摩根,03年只招了2位,一位刚进去的毕业于清华的男生现身说法:经历了11轮面试!国庆期间,有感于一个月以来在北大的感受,自己写了篇北大生活杂记,文章的结尾自己写到:不争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一流的金融公司、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只在北大清华招人。而自己又将身属何方?光华流传着无数牛人的故事,演变为传奇。但其实,都是很平淡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那时候,自己申请了一个学院组织的国外大学交流学习的项目,我申请的是瑞士圣加仑大学,一个名额,进入最终面试阶段的有三个MBA,

15、同班的M和我,以及其时光华研二会计的Ful。面试是group interview,每人先做自我介绍。那时候我才终于痛切地感到自己的土:同班的M本科是光华金融的,学习成绩优异保送读研,曾经在宝洁公司(P&G)、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等知名公司实习过,并曾在大四参加了光华独特的赴美国的Manlo交流项目而Ful则更令我汗颜:他在英文自我介绍时说他在2003年夏天在Goldman Sachs香港实习,当时愚笨的我,听到Goldman Sachs的时候,居然没有马上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华尔街的顶尖投行后来是Ful拿到了这个交流机会。进光华后初次失败的我,反而有些激动,我可以认识到如此优秀的人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后来,在BBS上找到了Ful的经典文章我的投资银行面试经验,马上打印下来,反复研究体会。在翻BBS的JOB精华版的时候,还找到了曾在北大经院读本科的LL(网上用名“天街小雨”)发的向世界顶级投资银行冲刺,那篇文章洋溢的激情让我看了之后半晌无语,之后在想,为什么自己不能也为此冲刺呢?于是从那时候起,自己开始在网上各大BBS的job版掘地三尺般地搜寻可以得到的关于前人面试投行或者关于投行的文章,比如曾经在光华读会计本科的snoopyzzq(后来我在贝恩实习时才真正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