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激励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793471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激励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教育心理学激励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教育心理学激励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教育心理学激励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教育心理学激励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激励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激励PPT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激励 激励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影响积极性的因素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 一 对行为本源的认识 一 古代的灵魂论 二 现代思想认识论 三 科学的需要观 一 古代的灵魂论 古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由灵魂支配西方人认为灵魂只有一个 中国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 可以完美解释人的贤 愚 病 死现象 灵魂住在人的心脏里 故曰用心 心眼 心理学 二 现代思想认识论 这种观点把思想认识当做人的行为的根源 强调通过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提高人的思想觉悟 注重宣传说教 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作为解决行为问题的主要手段 否认需要是行为的基础 否定人的正常需要的满足 否定物质文明建设 谁追求物质生活就整谁 典

2、型的流氓无产者的哲学观 三 科学的需要观 所谓需要 是指人维持个体生存 延续种族 参加社会生活的种种必要条件在头脑中的反映 并在此基础上引起生理 心理不平衡和渴求恢复平衡的状态 通俗地说 是个体感到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1 需要的作用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是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推动人朝向目标努力 使需要得到满足 没有需要就没有人的活动 就没有人的进化 就没有科技 教育 家庭 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需要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 生物性人与其他动物都有相同的维持基本生存的要求 如追求饮食 安全 性等 生物所需要的也是人所需要的 2 需要的特点 2 社会性社会性特点决定了人除了具有

3、动物的本能之外 还有许多动物所没有的高级精神要求 如人除了追求吃饱 还追求吃好 追求色 香 味 形 趣 3 动力性人在欲求状态下 一旦发现目标 两者结合产生动机 推动人的行为 所以需要是活动的内在动力 是积极性的源泉动力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对行为的引发 促动和维持 4 周期性需要得到满足后 在一定时间内就停止追求 过了一定时间又会产生需要与追求 一些需要满足了 又会产生其他的需要 如此生生不息 人的追求也就永不会停止 3 几种典型的需要观 1 享乐主义的需要观18 20世纪初 西方哲学领域中的一种思潮 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享乐 得到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大卫 李嘉图等人的宣扬 认为

4、人生的追求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 亚当 斯密经济学的根本观点是 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产生的 人们的经济行为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人不利己 经济活动就无法进行 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落脚点的 这是西方社会建立和保护私有制的思想基础 享乐主义哲学观在心理学领域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弗氏认为人的各种心理都是在本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本能受快乐原则支配 快乐原则可简单解释为 趋利避害 有利可图时就趋之若鹜 有害时则恐避之不及 所以在弗氏眼中 人性是丑恶的 弗洛伊德主张应尽可能满足人的需要 如果社会能提供良好的满足条件 人的精神疾病 犯罪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与社会之间

5、的冲突不可能根本解决 因而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持悲观的态度 2 人本主义的需要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于20世纪50 60年代诞生于美国 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继承了西方哲学中的人道主义传统 尊崇我国老子的自然主义人道观 道法自然 返朴归真 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 重视人的潜能与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性最初是好的 它既包括遗传本能 也包括友爱 合作 利他 审美 创造性等类似于本能的先天倾向 潜能 潜能必然要求发挥出来 这是人的需要和行为的内在动力 潜能是需要的基础 不同的潜能导致不同的需要 具有不同的价值 而需要的满足正是潜能的发挥 4 教师的需要特点 需要相对稳定注重物质需要但更注

6、重精神需要工作稳定 安全需要 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实现工作认可 尊重需要比较强烈交往需要与成就需要相对较弱 二 激励理论简介 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 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 期望理论 弗鲁姆 公平理论 亚当斯 一 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 1 理论要点 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 安全 社交 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只有低一层次适当满足 人的追求才会向高层次发展 满足的程度因人而异 哪一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 人的追求就停留在哪一层次 如果所有需要都得不到满足 就会追求最低层次 每一个时期会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称为主导需要人的需要越是得不到满足 人的追求越强烈 越是不加选择 如果需要过分得到满足 人就会低估满足的价值 五

7、层次可分为高低两级 高级需要 低级需要 自我实现 尊重 爱与归属 安全 生理 丰富性动机随着满足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缺乏性动机则随着需要满足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需要一旦得到满足 积极性马上就会消失 自我实现者具有多种品质 如 有理想 有事业心 自尊 宽容 孤僻 离群 淡泊名利 无所畏惧等 七种例外 天赋有创造性的人有崇高理想 价值的人把自尊看得比爱更重要人抱负水平低下的人病态人格的人从小就失去爱的人处在特殊情况下的人 2 管理措施 二 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 1 理论要点 保健因素 没有激励人的作用 但都带有预防性 可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 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主要包括 组织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监督系统

8、与管理者的关系 与同事的关系 与下级的关系 薪金 安全 个人生活 工作环境 地位 激励因素 这些因素的本质是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 能改善和激发人的热情 是行为动机的源泉 主要包括 有挑战性的工作 工作表现机会 和工作带来的乐趣 工作上的成就感 由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 工作得到认可 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职务上的责任感 个人发展前途 传统观点 不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 没有不满意没有满意 新的观点 传统观点 不满意满意 不满意没有不满意和满意满意 新的观点 2 理论的应用 工作扩大化 扩大工作范围 使职工在工作计划 工作管理中负有更多的责任工作丰富化 让职工从事全过程的工作 充实工作内容弹性工

9、时 让职工自己掌握工作时间 维持因素 合理的待遇奖金合适的工作环境正常的工作时间相关的福利设施安全的职位保障意外的保障制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合适的教育训练和谐的组织认同基本的相互尊重 激励因素 地位受到肯定获得相当的名分得到合理报酬能够发挥特长工作具有挑战性安心自动参与前途充满希望气氛积极愉快 三 期望理论 弗鲁姆 1 理论要点 激发力量 即积极性的大小目标效价 即对象的价值大小期望值 即成功可能性的大小 激发力量 目标效价 期望值 X 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 个人成效 组织奖励 满足需要 2 管理应用 个人努力与个人成绩的关系 合理设置目标个人成绩与组织奖励的关系 效奖对应 及时组织奖励与满足需要的

10、关系 合乎期望 四 公平理论 J StacyAdams 对自己劳动报酬的感觉 对同事劳动报酬的感觉 对自己劳动付出的感觉 对同事劳动付出的感觉 1 理论要点 感觉不公平的5种反应 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改变比较对象以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设法改变自己的收支状况设法改变对方的收支状况发牢骚 泄怨气 消极怠工 制造矛盾 2 管理应用 提高管理的客观公平度 量化标准 统一要求提高管理的主观公平度 提高认识 管理透明公开 三 激励过程 激励模式激励步骤激励原则激励方法 一 激励的一般模式 需要 动机 行为 目标 反馈 组织总目标 吸力 压力 推力 综合激励模式图 二 激励步骤 分析需要设置目标激发动机强

11、化行为 1 分析需要 总需要 正当需要 合理需要 当前能解决 个人解决 不正当需要 不合理需要 当前不能解决 组织解决 教育 说服 说明 措施 支持 管理者与员工对员工需要看法的差别 10种重要的需要 2 设置目标 1 目标选择标准A 价值性标准B 可能性标准C 低耗性标准D 丰富性标准 2 目标设置过程 A 确立组织总目标B 目标分解C 落实岗位责任 3 目标设置注意事项 A 目标难度B 目标距离C 目标清晰度D 目标认同 3 激发动机 提供充分的理由设置吸引人的目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预期理想的效果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形象利用行动强化注意结果的反馈 4 强化行为 当一个人的行为结果有利于个人时

12、 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这就起到了强化 激励的作用 当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时 这一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因此在管理中应正确应用强化手段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1 强化种类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衰减 2 强化方式 连续性强化间歇性强化 三 激励原则 1 及时在被激励者期望的高峰期进行激励 积极性消退后的激励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及时并不等于当场兑现 应根据工作的性质 难度决定 及时 的程度 2 适度 激励的面要适度 激励的频率要适度 激励的量要适度 3 公平 要有较客观的量化标准激励标准要有广泛的认同激励标准要事前公布评价过程要透明评价和激励结果要公开 四 激励方法 1 物质激励法尽可能针对人的

13、最强烈需要注意物质激励的公平性注意发挥物质激励的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刺激作用与精神激励结合使用 如思想教育 2 情感激励法 注意真情实感的投入 注意人情味以物质满足和制度管理为基础 不能空对空因人而易 有针对性 善用肯定 表扬 欣赏 暗示和批评等方法 3 榜样激励法 榜样要真实可信不要神化榜样人物树榜样重在树精神教师表率是最好的榜样 4 制度激励法 利用学校规章制度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方法制度激励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激励无规矩不成方圆 但只有约束性没有激励性的制度不是好制度 6 目标激励法 利用目标的吸引 导向和调控作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办法 制度激励注意事项 制度的制定要有群众性制度的内容要有可操作性制度要求要能成良好的导向要定期修改不合时宜的内容 但不能朝令夕改 本讲到此结束谢谢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