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狼——郑小琼:剑走偏锋的流水线诗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2792546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伯狼——郑小琼:剑走偏锋的流水线诗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唐伯狼——郑小琼:剑走偏锋的流水线诗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唐伯狼——郑小琼:剑走偏锋的流水线诗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伯狼——郑小琼:剑走偏锋的流水线诗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伯狼——郑小琼:剑走偏锋的流水线诗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楔子:2008 年 3 月 20 日,第十一届庄重文学奖在北京揭晓并颁奖,从南充农村走出,在广东东莞打工七年之久的打工妹郑小琼摘得了本届文学奖。这个低学历的流水线工人,自从 2001 年卫校毕业远赴东莞打工开始写诗,诗歌、散文在诗刊 人民文学 星星 散文选刊等处均有发表,作品多次入选年度最佳选本,曾参加第三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诗刊第二十一届青春诗会。2005 年获“华语文学传媒盛典2005 年度最具潜力新人”提名;2007 年 5 月 21 日,作品铁塑料厂获得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2007 年获得“利群人民文学奖” ;2007 年底,与韩寒、张悦然、春树等一同入选“中国 80 后作家实力

2、榜”郑小琼:剑走偏锋的流水线诗人作者:唐伯狼从莘莘学子到打工妹1996 年,当郑小琼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四川省南充地区卫生学校的时候,她的家里着实地高兴自豪了一把。虽然那时候家里的收入很有限,但还是砸锅卖铁地凑够了她上学的几千元钱,在乡邻们的羡慕和期许的目光中,郑小琼怀着满满地决心和热情,到卫校报道开始了学业。 “在那个年代,考上卫校,毕业后分配到某个医院,就意味着端起了铁饭碗,吃上了公家饭”郑小琼在说起那些事情的时候,目光里偶尔还能闪现出一丝丝的幸喜。只是,四年学业完成之后,新的就业方式就迅速地熄灭了家里的希望, “学校将不再包分配了” ,郑小琼不得不在托人找关系,回到了老家的一个乡村诊所开始无

3、聊的日子。乡村诊所的经历,在郑小琼的心理上,是一直都拒绝去回忆和想起的。她以为“那是一场梦魇!” 。乡村诊所说到底就是个骗自己去骗人地性病医院, “那些地方简直太黑了,根本就是骗人的,一点效果都没有,害人啊。我真的看不下去,良心不安啊”同时,郑小琼在上学阶段所花费的钱几乎都是借别人的债,包括每一个月两三百元的生活费和每个学年两三千的学费,一直累加积压下来家里根本无法偿还。 “那么多钱怎么还?更别提回报父母了!”2001 年下半年,在乡村诊所呆了很短暂的时间之后,郑小琼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决定南下打工去了。那时候,她爸爸妈妈在家里承受了乡邻抛来的太多的冷嘲热讽,而同时在南方的郑小琼也面临着工

4、作难找的尴尬境地。“找工作非常难,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就更难。比如招两三个人的岗位,就有至少两百人在排长队。挑选人的方法也够呛,先是让你跑步,还要做仰卧起坐啊,看看你体力怎么样。人哪里还有尊严?反正他叫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有幸能进去的话,又要收押金,先交一两百块,制服费。 ”打工那么多年,见过了太多的不平事,郑小琼讲起这些还有些忿忿不平。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 “读书时候的优越感根本不再了,所有的理想都一下全化了泡影!”郑小琼地第一个工作是在一个模具厂。好不容易有个工作了,想着就横竖忍起干下去吧,可等月底结算的时候又一次让她彻底地心寒了:工资卡上的数字是 284 元。于是很快就换了工作,去了玩

5、具厂、磁带厂,再到家具厂做仓管,这不断转厂换工作的后果,就是生活更加地艰难。 “当你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那种感觉真叫可怕。 ”但恐慌之后,生活还得继续,继续挨饿,饿过一顿是一顿。挨饿之外,暂住证也是那时候郑小琼的一个梦魇。 “老乡把你反锁在出租屋里,外面刮着风飘着雨,查房的还猛地敲铁皮房门,看你在不在,有些家里带着小孩的,小孩惊不得吓哇地一声就哭开了特别是他那个手电筒刷地一下照着你,那真没法说” 郑小琼尤其清晰地记得刚到东莞的第三天,就被查暂住证的给带走,要罚款。因为不懂还需要暂住证这个东西,郑小琼多询问了几句,就被人狠狠地踢了几脚。 “这便是我刚来这个城市,留给我最深的记忆,我清楚地记得那一

6、刻至今还留给我内心很深的阴影这是这个城市留给我的心酸。 ”在合格纸上写诗的 245 号郑小琼其实是那种不爱言语的孩子,特别是怕见生人,而从毕业之后的铁饭碗化为泡影和南下打工这些事情之后,她更加地不爱说话了。她习惯把一切都放经文字里悄悄咀嚼,那里饱含着她对年青梦想的记忆、对家乡一景一物地描摹或是清浅思念。而黄麻岭,将是郑小琼一个转折点。那是在几经辗转之后,郑小琼终于在这个离开城市有点距离的小镇安身了下来,她进入了一个五金厂上班。这个在后来被她作为一首组诗的名字的黄麻岭,所有的东西都是冰冷而残酷的,但这也是一座火山,因为这里最终让郑小琼开始喷发出无尽的灵感。五金厂和那里绝大多数厂矿一样,实行的是类

7、似于监狱的封闭式管理,每个员工每周只允许出厂三次,用于购置基本的生活用品或办理私事。一次,一个老乡跑过来看望郑小琼,在厂门口等了大半天,直到她下班,因为那周她已经出去了三次,两个人只能无能为力地站在铁门的两侧,说了几句话。流水线上的人都没有名字,只有工号,人似乎只是线上的工具。在那里,没人知道她叫郑小琼,人们只会说:“哎,245 号。”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铁片做不断地重复的动作,每天一两斤重的铁片起起落落一万多次,第一个月手就磨烂了。而最让郑小琼揪心和煎熬的是工伤,轧掉半截手指或指甲盖,这些厂是时常的事。曾有工友在打轧的时候,手上动作慢了一点,手指立刻被打了下来。但是她自己还不知道,还继续做事。然

8、后就奇怪,怎么有血呀?一看只有一个指甲盖在流水线上,其它部分都压成肉酱,看不到了。而受伤却还不愿住院,因为赔偿往往是没有的,就是有保险,厂方也会将你的医药费给扣掉。正是这“流水线上只有编号和工伤的煎熬”,很快将郑小琼暗自浅吟的写作风格开掘出了巨大的变化。她开始奋笔疾书,同时也将内容辐射到对自己所在底层生活群体的关注,她开始对这些不公平用文字给予挑战和蔑视,她的字里行间充斥着揪心,充满了力量。不能在上班的时候写,她就偷偷在小纸片、产品合格纸上写,这里写几句那里写几句,等晚上回到宿舍再趴在床上整理。郑小琼写诗的激情总能战胜罚款的忧虑。郑小琼从 2002 年开始写诗至今,诗歌的数量不少,但留存的“最

9、多是十分之一”,因为大多数的作品都在郑小琼从一个工厂转到另一个工厂的过程中丢失了,“那时候没电脑,写在纸上,一搬家就没留下什么了”。 保留“在场感”为底层人呼吁如今,郑小琼已经在东莞呆了 7 年之久,因为写作她渐渐声名鹊起,各种约稿或稿费纷纷飞来,特别是在写作圈内,屡屡传来各种提名和奖项。但她的生活除了写作,跟隔壁或别的厂房里的众多工厂员工并无二致:每天依旧宿舍办公室饭堂宿舍,只穿 40 元左右的衣服。在郑小琼腼腆朴实的外表下,其实是很个性、很“硬”、很强大的自我。这种自我,从郑小琼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名声后,一点不愿意改变现状就可以看出来。她的一个朋友这样说到,“多少人来帮她,可是她什么改变都没

10、有”。一些明显要好于现在五金厂的工作机会,比如当地的作协、文联,包括一些企业的报刊,如果稍加努力,进去工作并不难。而郑小琼则以为,当地作协提供的工作机会,因为户口的门槛,进去“也还是打工,而且要写大量公文式的文章”,那种文章是她不会写的;而那一些企业内部刊物,在她看来,更加“不是真正的文学”了。对于现在从事的销售工作,郑小琼说“自己做得不是很好” ,甚至并不适合这样的工作,因为她并适应那些销售的潜规则。但为了时间和保持“在场感” ,她一直没换厂。郑小琼以为,正如开始的时候在五金厂的日子一样,她没处境在那些冒着轧掉半截手指危险中,她如何能有那么多的激情去写作,去为她们抗争。如今已经是东莞首位省人

11、大代表的郑小琼,感到责任更加重了。她希望“多分配些时间去关注打工者这个群体,去做一些事情。 ”,特别是外来工子女读书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如果他们子女得不到好的教育,也许会造成世袭的贫困。 ”看到诸多的媒体都对准了她,她一直希望镜头多对准每个民众、每个人群、每个工厂,郑小琼知道“那些众多的民间更需要我们媒体去关注。 ”尾声当再次遇见郑小琼的时候,正是她老家四川发生大地震,在激动和悲愤下她写出了组诗祈祷奇迹,字里行间依旧是一贯的底层人民的情绪和呐喊。“我不相信泪水,它们带给我内心的伤害” ;“要感激人群带给我们温暖,幸福,欢乐或者哀愁” ;“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要对世界满怀” 。郑小琼深深地期望着:“大家都越来越好”。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