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大讲堂——鲁迅和中国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91556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春大讲堂——鲁迅和中国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春大讲堂——鲁迅和中国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春大讲堂——鲁迅和中国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春大讲堂——鲁迅和中国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春大讲堂——鲁迅和中国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春大讲堂——鲁迅和中国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春大讲堂——鲁迅和中国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和中国梦大家好。能有这样一次机会一起聊聊鲁迅先生和中国梦的话题,感觉是很荣幸的。先说这次讲座的缘起,是一次上外国文学课,讲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谈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做冷静客观地观察、思考和描绘,分析社会矛盾的根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回顾了上学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门课中,批判现实主义对中国五四新文学所产生的深刻的影响,以及新文学为什么会选择了批判现实主义作为自己的主流,最后还以鲁迅先生为例,谈及中外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血脉相承的精神,那就是深思、探究和自省。而这正是当今时代的青年人比较欠缺的。那时觉得课上的时间太短,觉得有很多话想和同学们交流,所以,在受邀青春大讲堂后,也就欣然答应

2、了。接下来说关于中国梦这个话题,其实想聊这个话题的动机出现的还要更早些。大家还记得前一阶段文学系“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吧?期间某天,我课间坐在系办公室休息,看到很多同学来取被退回的稿子,批语说不符合要求,我凑热闹跟同学要过来文稿翻了翻,发现,有中国梦的,就没有“我” ,只有我们中国如何如何;而有“我”的梦想的,就没有“中国” ,果然是不符合“我的中国梦”这一要求。于是,晚上睡不着,就想,什么样的梦想才是“我的中国梦”呢?大家都懂得,失眠的夜晚总是容易浮想联翩,于是就更睡不着,觉得有好多话想说。讲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时候我曾经说,如果真的能够穿越,那么我希望可以穿越到五四时期,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3、。那时的青年学生热血沸腾,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志向和勇气,有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无限活力,有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与豪迈。他们有时也会很哀伤,会自怨自艾,但是他们的哀伤每每总是和国贫民弱联系在一起。他们活得很自我,但是他们的自我背后,又总有一个超越了自我的价值存在。就是这个超越了自我的价值,吸引着他们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直到有一天,他们找到了一种思想,一个政党,于是跟着这面红旗一直走到了1949 年,天安门城楼上响起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回想当年的壮怀激烈和艰辛的历

4、程,多少人欢呼着,热泪盈眶。什么是“我的中国梦”?这就是属于五四这一代人的“我的中国梦”!这一代人中,有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就是鲁迅。他的中国梦是什么呢?他最初的梦想是学医,这个梦想是从父亲的病而来的。鲁迅曾在呐喊自序中这样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我们可以想象,鲁迅当时怀着满腔热血(xu)奔赴日本,一心想学医归来为国出力,早已规划好自己之后的人生道路。他的中国梦真的是很美满的,既满足了自己儿时的遗恨,又符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意识,更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5、风骨。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在目睹国人对同胞受害之时冷漠地围观之后,终于发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zhao)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这个发现令鲁迅毫不犹豫地弃医从文,转而用笔来战斗,用一针见血的锋利的文字,刺醒行尸走肉一般愚昧麻木的国人。这就是鲁迅先生,一个冷静、犀利的文字背后掩藏着炽热感情的中国人!一个勇敢地冲破瞒和骗的旧文化围困、时刻审视民族的痼疾、同时随时严格自省的中国人!他的梦想,无论是早期单纯

6、、美满的医学梦,还是后来理智、执着的文学梦,都是把个人和国家、民族紧紧地连在一起的。什么是鲁迅精神?鲁迅精神就是反思、自省和执着地寻找光明。鲁迅的小说是他对自己的民族最深刻的反省和剖析,鲁迅的杂文便是他指向民族痼疾的银针和手术刀,是这样的战士里面对无物之阵仍然坚定地举起的投枪。他在朝花夕拾中温和、幽默地谈论着生活琐事和传统文化,与读者交流生活的喜悦和美好,传递着生命的热量;然而,在野草中,他却把虚妄与希望的辩驳、坚强与软弱的纠结、燃烧与毁灭的矛盾全部都留给自己。他有疲惫和绝望的时候,但是他却从未放弃追寻的脚步。大家一定还记得这一段话吧:“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

7、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执着,在无路之处寻一条出路,扛起所有的沉重,让年青人沿着它走下去,直到这条小路变成一条通衢。鲁迅的作品中尽管总有浓黑的悲凉,却又总包含着微茫的希望。诗人顾城有一首诗大家非常熟悉,题目是一代人 。它的全文只有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虽然不是同一代人,用来形容鲁迅他们这一代人确是最贴切的。话题说到这里,就到了我比较纠结的部分。因为在写草稿的时候,这部分一改再改,总是很难集中。我想起野草题词中的一句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符合我的心境。因为没有开始做这次讲座

8、的时候,因为有太多的想法想要和大家说所以觉得充实,然而,从真的动笔直到坐在这里,却有点觉得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说,甚至不知道应该从哪里说起,因而感到无比空虚。这种感觉在昨天的时候最为强烈。昨天我坐在衡中的莘元馆观看衡中第二届国际文化教育艺术节汇报演出,看着衡中师生与来自 16 个国家和地区的校方代表及学生们济济一堂,衡中的学生主持人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节目,演员们激情满满的高水平演出,中外学生和谐自然地相处和交流,节目最后中美国际班的衡中学子高唱英文歌曲“我要变强” ,感染得前几排和后台参演的各国学生演员争先恐后涌上台去,加入了奔放的舞蹈和歌唱中,我们这些家长也忍不住站起来,跟着节拍为他们鼓掌。说实话

9、,那时我真的很激动,仿佛可以听得到那些年轻的梦想正在启程。天知道我有多想吧这种澎湃的情绪和同学们分享,可是我笨拙的语言能很好地传递我的心声吗?已经远离高中生涯了你们还会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吗?表面上看,我们脱离的高中的单纯的学习生活,应该是眼界开阔了、阅历增加了;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眼界也变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我们在摆脱了单纯的学习之后变得更加迷惘了。我们的成绩似乎不再重要,友谊也不再纯粹,迷迷糊糊地恋爱了,稀里糊涂地打工了,不知不觉就生气了。我们的眼睛一味地盯着眼前了,我们不会把眼前遇到的状况看作是对即将走向社会的自己的磨砺和考验,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我们已经忘记了

10、曾经的自己也是心怀高远,对未来的自己也没有明确的打算。就这么活在当下,为着蝇头小事陷入苦恼或沾沾自喜。事实上,实现梦想的战斗是在大学时期打响的。走出大学,你将不再是一个随便任性也能得到宽容的小孩,想要得到成年人世界的认可,就必须在大学时期就培养自己成年人的自觉,学会为自己负责,也能够为他人负责。在大学这个阶段,梦想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未来,而变成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才能逐渐实现的计划,变成了必须团结各种力量、包容不同性格和立场才能达到的目标。追逐我们的中国梦,前提是不做丑陋的中国人。事实上,九十年前鲁迅先生那一代人批判过的中国人的某些劣根性至今依然存在,跟时代变化结合成各种各样的“中国式” ,比如“

11、中国式过马路” 。在路口凑够一拨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这种行人和非机动车无视交通法规过马路的现象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严重影响他人也影响自己的安全。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有很多分析和讨论,虽然有一些属于客观上的原因,比如诸如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等,但主要还是从众心理作怪。带头闯灯的,也许是最着急的一个,但更多时候他也是文明素质最低和守法意识最淡薄的一个,不然为什么一群人等待,这个人却最先迈出违法的一步。我们受过长时间的社会公德教育,应该不会主动做那个“第一人” ,但是,却很难保证不当跟从的那一个。不做丑陋的中国人,就要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公德原

12、则。还有很多其他的“中国式” ,比如中国式旅游,中国式哄抢等,就像哈哈镜,照出一些人人性和心理的扭曲。追逐梦想,我们首先就要有良好的公民意识,自觉对这些丑陋的“中国式”说“不”!再比如,我们中很多人习惯于抱怨,却懒得建设。以前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总能听到各种抱怨,诸如校园这么小啊,管得这么严啊,书这么少啊,住宿条件差啊,等等,如果用“清华北大条件好,你怎么不去哪?”来反驳,一定会吵起来。的确,学校受办学环境和条件所限,也许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大学,但是,想想看,我们还什么也没有为学校做,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这些呢?学校所提供的条件,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吧?陋室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13、深,有龙则灵” 。我们做到了吗?如果还没有,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追逐梦想,就是要立足现实,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团结同伴,排除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事实上,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我们常常眼光过于现实,只看到那些马上有用的东西。如果是那种学了马上就可以从业的技术,我们不用上大学,只需要去技校或者某特定的培训机构训练一段时间就可以了。事实上,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像耶鲁大学,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那么,什么是人文教育?简单地说,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教育和训练有所不同:训练是传

14、授某种技艺,教育则是要给人提供某种精神品质。大学就是要为年轻人建立一种精神的故乡,使他们在万变不息的世界上闯荡时,有一种内在的精神的滋养。学到的知识是可以忘掉的,但培养的品性却不可能被忘掉。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大学教育的目标,它是学生同伟大的心灵间的对话。而大多数伟大的心灵,既存在于我们传统的文化之中,也存在于我们所界定的中国文化之外。只有读懂这些伟大心灵的人,才能养育真正的人文精神。有人把“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它润物细无声地塑造你的品格、眼界、胸襟和抱负,赋予你物质的身体一个鲜活丰满的灵魂,为你提供一个精神的家园。事实上,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想为同学做的,

15、希望同学们能因此而珍惜大学生活,享受大学生活,培养出一种坚实的人文品格。说到最后,其实,我也有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国梦。小学语文课本中“你长大了干什么?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的课文已经成了模糊成了记忆中发黄的黑白照片,年少时自命不凡想成名成家的幼稚也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远去,一路走来,我没有成为意气风发的学界精英,也没有成为能够决胜千里的风云人物,从业 20 年,我所固守的,一直都是这三尺讲台。没有动摇过,也没有后悔过。我只是单纯地想和很多年轻人一起分享一段快乐的读书时光,在授课过程中给被应试教育体制模式化了的孩子提供一点亡羊补牢的启发,想在你们觉得课程既不实用又没意思的时候一起发掘学习的乐趣,一起探

16、索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背后那厚实的文学的、文化的、社会人生的点点滴滴我希望能在大学这个你们为走向社会做准备的平台上,鼓励实干、推动追求、增添勇气,希望你们不要蹉跎、浪费了青春这样宝贵的时光,离开学校时,能用坚定的目光,脚踏实地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从 QQ 空间的说说里看到,07 语教的好多学生们都已步入婚姻的殿堂,还有的已经做了爸爸妈妈,明年,你们也将从这里走出去了,再过几年,也就轮到你们了吧?再过一些年我快退休的时候,你们也都将年至不惑,上有父母高堂,下有求学儿郎,中间担当着各自岗位上的中流砥柱吧?而现在仍然坐在这间教室里的你们,难道不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吗?有怎样的我们,就有怎样的国家,怎样的民族,想要国家强大,首先要我们自己强大起来;想要我们的民族更好更优秀,首先就要我们自己要更好更优秀。“不做东亚病夫,中国人站起来”是五四那一代人的中国梦,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是鲁迅先生的中国梦, “中国梦”把每一个个人和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中国梦”是既是每个个人的梦想,也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中国梦,中国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