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第一二节(2)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90262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二节(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二节(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二节(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二节(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二节(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二节(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导学案第一二节(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课时 课题:鸿门宴主编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自主学习】1. 看课文注释,查资料,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疏通12段文义,落实翻译,掌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3.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樊哙( )飨( )士卒 美姬( ) 卮( )酒 郤(

2、)鲰( )生 玉玦( )目眦( )跽( )戮( )力 参乘( )( ) 刀俎( ) 啖( )【课内探究】1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第一段记叙了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3.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当堂检测】 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此其志不在小 (4)素善留侯张良 (5)项伯杀人,臣活之 (6)吾得兄事之 (7)籍吏民,封府库 2、解释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使子婴为相 (2)为击破沛公军 (3)皆为龙虎 (4)臣为韩王送沛公 (5)为之奈何 (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7)君为我呼入 (8)约为婚姻 3、解释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为之奈何 (3)项伯杀人,臣活之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已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 所以遣将守关者 5、翻译下面句子。(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优秀生挑战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画线句子。 孔子曰:(1)“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

4、: (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1) (2) (3)【方法点拨】【我的疑问】【规律总结】【学后反思】编号 第 2 课时 课题:鸿门宴主编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重点 1、分析樊哙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难点 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5、。【自主学习】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课内探究】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 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 3、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4、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5、“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当堂检测】(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令将军与臣有郤( ) 2、因击沛公于坐(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 籍何以至此 3、得复见将军于此 4、亚父者,范增也 5、若属皆且为所虏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三)解释一词多义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1)不如因善遇之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因击沛公于坐 (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2)拔剑切而啖之 (3)劳苦而功高如此 (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与:(1)臣请入,与之同命 (2)则与斗卮酒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