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86915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学习题和答案解析(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材建设项目水文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环能学院市政工程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12 目 录第一章 绪论4第二章 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试8第三章 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21第四章 年径流及洪、枯径流36第五章 降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53第六章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57 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水文现象是指(地球上的水受外部作用而产生的永无休止的运动形式)。2. 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水文现象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3. 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4.

2、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5.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大循环),海洋或陆面局部的水循环称(小循环)。6.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水文分析与计算)和(水文预报)。7. 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8. 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它们是(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

3、方法可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9. 水文现象具有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二、选择题1. 水文现象的发生 d 。a 完全是偶然性的 b 完全是必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 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 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c 的概率分布情况。a 任一时期内 b 预见期内c 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 d 某一时刻3. 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b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 任一时期内 b 预见期内c 以前很长的时期内 d 某一时刻4. 水资源是一种 b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 再生资源c 非再生资源

4、 d 无限的资源5.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 b 。a 杂乱无章 b 具有统计规律c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6.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c 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7. 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 b 。a 径流 b 水文循环 c 蒸发 d 降水8.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c 。a 内陆水循环 b 小循环 c 大循环 d 海洋水循环9.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使水资源具有 a 。a 再生性 b 非再生性 c 随机性 d 地区性三、判断题1. 工程

5、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水文学。(T)2. 自然界中的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温、冰情、水质等,都是通常所说的水文现象。(T)3.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5. 工程水文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提供水文设计和水文预报成果,如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预见期间的水位、流量等。(T)6. 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

6、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7. 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常常具有某种程度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等。(T)8. 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T)四、简答题1. 什么是水文循环?答: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热能的作用下,不断蒸发而成水汽,上升到高空,随大气运动而散布到各处。这种水汽如遇适当条件与环境,则凝结而成降水,下落到地面。到达地面的雨水,除部分为植物截留并蒸发外,一部分沿地面流动成为地面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沿含水层流动成为地下径流,最后,

7、他们之中的大部分流归大海。然后,又重新蒸发,继续凝结形成降水,运转流动,往复不停。这种过程,成为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2. 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答:水文规律,基本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3. 水资源与水文学有何关系?答: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包括水量、水质、水能资源和水域。水文循环供给陆地源源不断的降水、径流,某一区域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或年径流量,即该地区的水资源量,因此水文循环的变

8、化将引起水资源的变化 。各级水文部门根据水文、水质观测资料通过水文学分析计算进行水资源评价(包括水环境质量)工作。五、计算题1. 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已知多年平均降水量Pc119000km3、多年平均蒸发量Ec72000km3、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每年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为多少?解: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于全球的陆地区域,多年年平均得到的水量为多年年平均得到的水量为多年年平均降水量Pc,必然等于多年年平均流出的水量,即多年年平均蒸发量Ec与多年年平均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之和。由此可得: R=Pc-Ec=119000-72000=47000km

9、32. 将全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当已知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o505000km3、陆地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c72000km3,试根据全球的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多少? 解:对于全球来说,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全球的多年年平均降水量P必然等于全球的多年年平均蒸发量,即收支平衡,由此可得: P=Eo+Ec=505000+72000=47000km3。第二章 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试一、填空题 1. 水文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2. 水文循环的内因是(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3. 地球上的水以(汽)态,(液)态,(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10、的(空中)( 海洋)和(陆地)中。4.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微粒)以及使空气湿度(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 5. 使暖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靠空气(强烈上升)运动引起的(绝热)冷却。 6. 河道中各横断面水流最大流速点的连线称为(中泓线)。7. 河道中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深泓线)。8. 河长是河流源头至河口或测站断面沿河槽(中泓线或轴线)量取的距离。9. 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沿河流(中泓线)两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直线距离)的 比值。10.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某一区域在某一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

11、水量的变化)。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 、(下游)、(河口)五段。 12. 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13.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闭合流域)流域;否则,称(非闭合流域)流域。 14. 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河流长度)。 15.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流纵比降)。 16. 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河网密度)。 17. 霍顿(Horton)提出的河流地貌定律有(河数率)、(河长率)、(面积率)、(比降率)。18.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

12、多年平均值近似为(零)。 19. 确定我国河流水位使用的绝对基准面是(青岛黄海平均海水面)。20. 露点的含义是(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气温下降,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21.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气旋)雨。 22. 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并占据原属暖气团的地区,这种情况形成降雨的峰称为(冷锋),暖气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并占据原属冷气团的地区,这种情况形成降雨的峰称为(暖锋)。 23. 对流雨的特点是(雨强大)、(降雨范围小)和(降雨历时短)。 24. 影响我国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高空槽)、(锋面气旋)、(低涡)和(切变

13、线) 等。 25. 自记雨量计按传感方式分为(称重)式,(虹吸)式和(翻斗)式。 26. 我国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很大。年降水量越少的地方,相对于多年平均情况来说,其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越大)。 27.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算术平均法),( 泰森多边形法),( 等雨量线法)。 28. 降水量累积曲线上每个时段的平均坡度是(时段平均雨强),某点的切线坡度则为(瞬时雨强)。 29. 流域总蒸发包括(水面蒸发),( 土壤蒸发)和(植物蒸散发)。 30. 观测水面蒸发,我国水文和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水面蒸发器类型有(型)、 (套盆式)、(型)和(蒸发池)。 31. 自然条件下,某一地点的水面日蒸发

14、量不仅与(温度)、(水汽压饱和差)有关,还与水分子的(扩散)、空气的(对流)和(紊动)有关。32. 流域的总蒸发主要决定于(土壤蒸发)和(植物蒸散发)。 33. 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34.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下降)变化,称为(下渗能力曲线)曲线。 35. 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类型。 36. 毛管悬着水是依靠(毛管力)支持的水分,悬吊于孔隙之中,并不与地下潜水水面接触。 37.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量),(蒸发)。 38.

15、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 39.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40. 取多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沿时间轴平移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曲线称为(标准地下退水曲线)。 41. 某一时段的降雨与其形成的径流深之比值称为(径流系数)。 42.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流量)。 43. 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径流模数)。 44. 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洪峰流量模数)。45. 水位流量关系可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呈单一的曲线,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同一水位不同时期断面通过的流量不是一个定值,点绘出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