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85385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当前学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伴随而来的是大量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产物“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

2、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 年,我国农村 15 岁以下留守儿童为 1000 万左右,而到 2009 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竟达到 5800 万人左右,年均增长近千万。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缺失,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从而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道德出现了滑坡,甚至触犯了法律。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增强自身防御意识的同时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父母对孩子学习指导严重不足。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多数儿童学习上有困难,

3、有畏难心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加上基础不牢慢慢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社会上散播读书无用论也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冲击,父母的教育和监管不力,使孩子萌生了早点进入社会,混日子的想法。(二)亲情缺失,心理问题突出法国克里斯琴博士曾经这样忠告作为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的确,处在幼年身心2发育阶段的孩子,心理上非常渴望大人的关注与爱。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隔离造成孩子大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双亲同时外出的尤其突出。据不完全调查有很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介入甚少,关怀远远不够。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

4、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也发生了许多的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的倾诉。然而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监护人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心理健康极为不利,会引发情感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他们更经常体验到孤独、郁闷、失望、不安、无奈等消极的情绪,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卑、冷漠、胆怯、自我封闭等。这些心理问题,虽然大部分是暂时性的、发展性的,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成人之后的人际障碍和人格缺陷。(三)人身安全多隐患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有效的监护

5、,很容易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他们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去网吧和游戏厅,一部分孩子还成了夜不归宿的流浪儿,在不良社会青年的诱导下渐渐走向犯罪道路。同时,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弱势群体中间,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匮乏,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资料显示: 留守儿童已成为各类罪犯侵犯的高危人群,尤其留守女孩易成为性侵犯对象。同时监护人也时有侵犯留守儿童人身权利的现象发生,学校老师的教育简单,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学校监护不力和儿童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容易发生溺水、触电、烫伤等意外事故甚至死亡。因此,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加强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四)社

6、会教育不足,价值观、人生观扭曲教育不是某个人某个机构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协调一致的。因此,社会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动下,形形色色的休闲娱乐业风行于大街小巷,甚至波及广大农村地区。而如今的互3联网、电影录像、影碟和书刊等传媒文化掺入不少暴力、黄色等低俗内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爱和关怀、缺少约束等更容易受到诱惑。再加上这些孩子还没有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这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分析(一)家庭教育的缺

7、失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家卡尔威特关于孩子教育的学说认为:“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哪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很难有好的结果”,隔代监护人健康偏差,文化程度很低,观念落后、单亲父母忙于农活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寄宿在亲属家中的孩子很难有归属感且时常有监护空白,这样就会使得留守儿童放任自流、无拘无束。家长观念偏差也是重要因素,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成本过高还不如早点打工赚钱,就无形中降低了对孩子学习的要求,影响了孩子学习的进步。有的家长对孩子重物质方面的补偿而忽视了感情上的交流沟通。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道德发展、个性社会化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

8、作用。(二)学校、社会努力的缺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学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爱孩子的责任。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编制和校舍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爱莫能助。另外,社区本来是个熟人社会,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社区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作用。 (三)社会制度的制约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二元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关的户籍教育制度相联系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向城市转移趋势是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过程

9、中特殊的历史现象。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的环境中,同时第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农村劳动力必然很难在当地就业。这种政策滞后于社会发展,而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及子女的身份、教育、升学的限制;社会缺乏对农民工实质性的关爱,言之者众,行之者寡,这也是导致大量留守儿童出现的主要原因。4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其实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个特殊产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就不能单靠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应该让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负其责,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活、学习空间。(一)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出现与农民工家庭

10、成员分居两地密不可分,而这种现象的根源便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它是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相适应的。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人们由于出身的区域不同而导致了身份天然的差异,更使进城务工人员长久地被排斥在市民待遇之外,由于没有上述制度的存在,大多数农民工要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就必须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昂贵的借读费和赞助费等问题。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到城里上学仍然是困难重重。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户籍制度中僵硬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规定,弱化乃至消除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各种制度,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与住房制度等,从而消除农民工城乡流动的制度壁垒,给予农民工及其子

11、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废除高过城市学生的教育费、学杂费等,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在身边,使他们能就地入学,从而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二)重视家庭教育家长应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起关键作用。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转变教育的责任观念。家庭教育不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间接影响学校和社会给孩子的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关心“ 留守儿童”, 要从“心”开始。长期在外的父母应充分利用电话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

12、对其进行教育。此外,还要多地和家里的监护人、学校老师电话联系,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各种情况,父母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体会到亲情和温暖,使他们少些寂5寞无助,多些深情关爱。孩子要学习,父母更要学习,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三)加强学校教育1.建立“代家长制”、“寄宿制”、“保育制”从而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代家长制,即教师和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的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相关资料表明“寄宿制、代家长制在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产生不利影响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样一种制度能够使得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相应的关爱,学习上得到一些有益的辅导

13、,情感上得到一些交流慰藉,力争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最人性化、最有效地教育模式。2.学校要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力度。首先,应建立专门留守儿童档案,且应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定期和其父母进行沟通,及时反映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其次,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具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能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提高他们对自己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四) 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地方行政部门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一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加大对学校及学校周边社会环境的监督指导。同时,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

14、法场所、不轨人群,使其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二是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将家庭困难的寄宿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四、结束语最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6参考文献1党惠阁.点燃希望

15、: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再探.教育教学研究报,2012年1月下旬刊.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3刘明华,李朝林,刘骁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西南大学学报,2008,(3).4雷盼.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新学术,2009,(1).5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2003.6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载中国农村教育,2007,(15).7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2007.8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载现代农业科技,2007,(70).9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