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84880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马克思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学马克思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学马克思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学马克思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学马克思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马克思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克思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希望你期末考试加油第四讲 世界是什么:世界的物质性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答案:C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答案:A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答案:C 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

2、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答案:A5、 将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观点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 庸俗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6、 将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这种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朴素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实证的唯物主义答案:C7、 将物质归结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观点是(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近代唯意志主义的唯物主义D、 辩证

3、唯物主义答案:D8、相对论原理证明:物质的质量与能量的统一是可以计算的,时空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物质分布本身。这说明(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答案:C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中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一定条件下的运动B、静止是一定条件下的静止C、运动和静止都是无条件的D、无条件的绝对运动与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的对立统一关系答案:D10、“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说明人的本质是( )。A、直立行走改变了人体结构 B、劳动生产获得了衣食住行资源C、在社会实践中结

4、成了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 D、来源于自然界又回归到自然界答案:C11、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观点是( )。A、 自然界具有客观实质性B、 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实质性C、 人高于动物,人类社会高于自然界D、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答案:D12、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A、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

5、A13、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A、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答案:A14、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巳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答案:C15、对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说明意识具有( )。A、目的性和计划性B、对

6、生理活动的控制作用C、能动创造性D、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A、世界的本原问题 B、世界的状态问题C、世界是否具有矛盾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答案:AD2、哲学唯心主义“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说明( )。A、哲学唯心主义不能在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结出果实B、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是没有根基的C、哲学唯心主义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D、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哲学唯心主义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答案:ACD3、实践是人的

7、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这是因为( )。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类本质的社会性C、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D、实践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答案:ABC4、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C、实践使人种的繁衍有了可能,使人类绵延不断的发展下去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答案:ABD三、判断题1、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

8、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正确)2、如果世界有边界的话,那么边界之外一定还有边界,边界之外的边界一旦被确定,就意味着前面的边界不是边界。所以说世界是无限的。(错误)3、不可知论为宗教信仰保留了地盘。(正确)4、因为联系是需要条件的,所以说联系不是客观的。(错误)5、主体就是主观,客体就是客观。(错误)四、辨析题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正确)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人类社

9、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并不断改造自然界。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通过劳动,人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通过劳动,人类社会既构成了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因此,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生活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形成了社

10、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了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错误)人的意识对物质确实是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是,这种反作用是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才能存在和发生的。是产量决定胆量,胆量反作用于产量,而不是胆量决定产量,产量反作用于胆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把意识(胆量)放在第一位,把物质(产量)放在第二位,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五、案例分析 1、2017年4月27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北京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重申了他的“人工智能

11、威胁论”,他提出:“人类需警惕人工智能发展的威胁,因为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就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而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之竞争将被取代。文明所产生的一切都是人工智能的产物。我相信,生物大脑可以达到的和计算机可以达到的没有本质区别。人工智能遵循了计算机在理论上可以模仿人类智能,然后超越这一原则。但我们并不确定,我们将无限地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还是被藐视并被边缘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毁灭。”思考这段话,谈谈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计算机上实现人类的智能。人工智能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作为科

12、学,它除了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联系外,还涉及数学、自动化、仿生学、信息通信、电子及微电子等多门学科。应用于各行各业,减轻了人们体力脑力劳动。智能机器人已以其特有的对环节的极强适应性,为人类的探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巨大成就,出现了人的意识是否有被取代或超越的危险,机器是否有摆脱被控制的可能方面的担忧。对此,首先要明确说明的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

13、改变世界。”这是意识物质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实践。因此,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之间的本质区别就表现出来了。第一,意识是人的精神活动,而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是对人的部分意识活动,思维活动的模拟。由于人脑的极端复杂性,人工智能只能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第二,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心理素质。机器思维是人们利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电气元件和线路组成的机械的物理的装置,纯属无意识的机械物理过程。第三,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机器模拟人的意识活动,却毫不理解这一活动,更不会提出新的问题来。然而,这只是在我们理解的范围内的推论。按照

14、史蒂芬霍金的观点,人工智能生物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人工智能生物大脑与人脑无所谓谁比谁更智能,谁比谁更高级,也就是说,那时,也就碰触到了人类能够接受的人工智能的底线了。2009年8月,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蓝脑”计划的负责人亨利 马卡兰教授宣称,该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小组创建了一个模拟近一万个脑神经元的三维模型,成功模拟了老鼠大脑皮层的活动,模拟过程中探测到了一种信号模式,这种信号模式和他们扫描真老鼠大脑时探测到的“思想”信号非常吻合,这就意味着这台“电子鼠脑”中可能也出现了一种老鼠似的“意识”。下一步小组将会继续针对猫、猴子等哺乳动物大脑进行复制模拟,如果模拟取得成功,最后将进行

15、人脑的复制研究。以上是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隐忧。无论如何,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哲学意义。第一,有力地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一方面它打破了精神活动的神秘性,人脑思维活动之所以可以模拟,就在于它有其一定的物理机制和运动规律,证实了意识来源于物质的唯物主义原理,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意识能动性原理。第二,人工智能强化了思维形式,思维功能过程在意识活动中的作用,提出了哲学和科学研究的新方向、新问题。案例2:人骨教堂谜案2000年到2004年底,捷克斯洛伐克库那哈拉市发生了多起人口失踪案件,但直到2004年11月19日鬼节前夕,一名美国大学生在当地著名的圣巴巴拉人骨教堂神秘失踪后,才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当地人传说,骨魔瑞特会在每年的11月20日前后一周的时间里,外出寻找骨头为这座人骨教堂添加新的装饰材料,这些失踪的人难道已经成为骨魔魔掌下新的牺牲品了吗?库那哈拉市陷入恐慌之中.教堂鬼节,美国游客神秘失踪人骨教堂建于14世纪,当时由于疾病和战争导致了大量人的死亡,墓园存放不下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