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84817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藤野先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积累重要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线索。(重点)教学过程来源:Zxxk.Com一、导入新课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

2、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内容整体感知提问1:检查预习,请学生简单地复述文中写的“我”在东京的见闻。明确:“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提问2: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确:日暮里、水户。提问3: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目标导学二:理清思路,明确行文线索提问4: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明确:在东京(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来源:学

3、|科|网Z|X|X|K在仙台(第435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离开仙台后(第3638段):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提问5:把握线索:本文构思巧妙,采用了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目标导学三:研读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来源:学*科*网Z*X*X*K提问6: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示例: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

4、象。示例:“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示例: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提问7:朗读第1123段,谈谈选段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明确: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了解中国女人裹

5、脚严谨求实的精神。提问8: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难点)2品析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重点)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抱负。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藤野先生,也体会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读到此时,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够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去治病救人,济世救国。可是鲁迅最终却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其中的直

6、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去解开这个谜底。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自主预习,梳理文章情节提问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明确:因为鲁迅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提问2:在仙台期间的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明确: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或: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提问3:看电影时,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明确:“我”是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积极向上、刻

7、苦求学、以救中华为己任的中国人,影片中的中国人是一群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提问4:作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的?明确: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体会思想感情提问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在什么时候“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材料链接: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

8、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明确:在仙台“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因为鲁迅认为医学只能解除病人躯体上的苦痛,要救中华民族,首先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这一点。目标导学三:品析语言,理解深层含义提问7: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2)他的

9、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明确:(1)“标致”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表现了他们思想空虚、庸俗麻木的本质,表达了自己的极端厌恶之情。(2)高度赞美了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给予了弱国学生极大的关心、鼓舞和真诚帮助的高尚品格。提问8:品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

10、“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明确:(1)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作低能儿。而日本“爱国青年”用这个反动观点看待中国留学生,便认为考试及格的鲁迅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中国当时确实是弱国,但这并不能说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极端愤慨的情感。(2)表现了作者对藤野恩师的深深怀念,表明了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作者,作者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力量,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可取之处两个课时在安排上,第一课时以分析藤野先生为主,第二课时以分析“我

11、”为主,条理分明,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方面,两课时均以课文为依托,分别培养了学生感恩老师、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明白了学语文,也是在学做人。不足之处本文篇幅较长,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比较多,而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主题又极为深刻,因此很多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6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抒情、议论。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重点)3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

12、母亲,这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回忆录。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钟太夫人以85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二、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

13、集。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佃农(din)祖籍(j)溺死(n)私塾(sh) 衙门(y) 劳碌(l)妯娌(zhu) 和睦(m) 差役(chi y)横蛮(hng mn) 不辍劳作(chu)3理解词义。好劳动:劳动好手。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为富不仁:贪财好利,没有好心肠。不仁,不同情别人。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东挪西借:这里借一借,那里借一借,表示千方百计地维持家庭生计。聊叙:姑且谈谈。聊,略微。不辍劳作:劳动做活的事从不停止。慰勉:安慰勉励。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什么是回忆录?回忆录在写法上有什么特

14、点?明确:回忆录,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运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或社会活动。回忆录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内容真实可靠,不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记叙为主,可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过于华丽。(2)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第二部分(第215段),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28段),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

15、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第二层(第913段),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第三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这两段也可归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明确: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感谢”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2)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明确: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亲戚等小事。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事情。(3)结合这些事件的具体内容,分析和概括朱德的母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明确:优秀品质:勤劳(第4、5、13段);俭朴能干(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