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汽车增长到来的种种矛盾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84724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行业)汽车增长到来的种种矛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汽车行业)汽车增长到来的种种矛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汽车行业)汽车增长到来的种种矛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汽车行业)汽车增长到来的种种矛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汽车行业)汽车增长到来的种种矛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行业)汽车增长到来的种种矛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汽车增长到来的种种矛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快速增长带来种种矛盾 中国刚刚跨入汽车社会的门槛,就遇到能源、环境和交通拥堵的多重挑战。 随着汽车保有量大量增加,巨大的燃油消耗成为首要的挑战。一项调查表明,汽车在中国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排放分担率上都占有很大比例,目前汽车每年消耗掉国产85%左右的汽油和23%左右的柴油。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统计表明,2009年中国进口原油依存度超过一半,还不包括大量进口成品油。 如果中国汽车拥有量继续以每年1000万辆的速度递增,那么不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就会超过1.5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将使中国的原油需求比当前增长一倍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急剧增加。 中国国内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目前是仅次于

2、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对外依存度较高。如果任其发展,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超过日本,逼近美国,这是国际石油市场所无法承受的。 北京是中国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已经突破400万辆。由于汽车增长过快,北京的交通拥堵与日俱增。 国内汽车用油资源不足、高成本和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将严重制约中国汽车消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汽车社会 汽车作为大宗耐用消费品,对拉动内需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轿车进入家庭,中国进入汽车社会,是社会发展趋势,什么力量也挡不住。但是,受土地、能源和环境的制约,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一个家庭有好几辆车。中国要建设的汽车社会必然

3、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按照清华大学专家的测算,在中国的土地上,最多可承载1.5亿辆汽车。乐观的预测是不超过2.5亿辆。如果按1.5亿辆来算,届时还是13亿人口,那么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15.3辆,接近现在的全球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若干年后,当中国汽车量接近全球平均水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才能保证汽车社会的正常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汽车社会,首先要大力推进汽车领域的节能减排,推动节能、环保、安全、资源节约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国务院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新能源汽车,应该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国内电动汽车的领先企业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4、认为,国外发展电动汽车,优先考虑的是环保,而中国优先考虑的则是石油安全。因此,发展电动汽车在中国尤为紧迫。 另外,要大力提倡小排量汽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升功率,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提供更大的动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汽车社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要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促进汽车金融发展。要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停车场建设,规范停车收费。交通换乘枢纽应建设大型停车场所,方便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减轻交通拥堵压力。 在汽车文化和汽车文明方面,需要大力普及汽车知识和交通法规,提高每一个交

5、通参与人,包括司机和行人的交通意识,逐步建立符合现代文明的汽车社会生活方式,共创健康、文明、和谐的汽车社会。(张毅)作为中国汽车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和先行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为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奔走已不止10年。今天,这位汽车厂厂长“出身”的业界元老级人物又开始为中国汽车社会政策而奔走呼号。 “当汽车社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并未做好准备,甚至连这方面的意识都很欠缺,以至这一现实逐步到来之时,我们还茫然不知所措。” 陈清泰的话并非危言耸听。谁都不会否认汽车给现代社会和文明带来的巨大推进作用,但是急剧减少的土地资源、不容忽视的粮食安全、难以扭转的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的能源问题

6、,却使刚刚开始享受汽车巨大好处的中国人,不得不直面汽车社会带来的巨大挑战。 汽车不仅“喝汽油”还要“吃土地” 2003年,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日本而稳居世界第二。成双成对的是,中国石油总消费量也超过日本而稳居世界第二。 谁要说“中国石油进口额应当赶超世界第一的美国”,肯定会被当成傻瓜。然而要喊“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要赶超世界第一的美国”,说不定还会有人喝彩。 有关部门每年岁尾都要宣布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最新突破。各省区高速公路里程也会“排座次”。然而,一个严酷的事实已无法回避:汽车要与人“争食”:按交通部门估算,公路每延长1公里,意味着将1000吨沥青、约400吨水泥钢筋,以及大量砂石等填料铺

7、在人们世代耕种的土地上。 平坦、排水性能良好的耕地,修路特别理想。但是铺上沥青的土地几乎不可能逆转为良田。 按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计算模式,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要保持“美国速度”,每年将为150万公顷耕地铺上沥青。如果中国公路和停车场面积达到“美国水平”,相当于把江西省或山东省全部铺上水泥和沥青。 美国每辆汽车占地0.07公顷。这意味着商店里每卖出5辆汽车,就要用沥青水泥铺满一个足球场供汽车使用。美国为2.14亿辆汽车铺设了630万公里公路,可以绕赤道157周,汽车占地面积2010年将同小麦种植面积持平。而美国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多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国家之一。即使不攀比美国,按比

8、较节约的欧洲或日本水平每两人一辆汽车,每辆车占地0.02公顷计算,到中国汽车达到6亿辆时将会占用1300万公顷土地,这相当于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一半还多。 谁来养活中国车 “油价上涨对私人汽车消费是一场恶梦。汽车工业规划可能被能源危机扼住喉咙。”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多次做此表示。 但对热情的城市购车者来说,油价确实算不上大问题。“同十来万元车价比,一年涨几百元油钱不算啥!车市不停降价,哪次降得不比那点油钱多!”停靠捷达车时,车主邬凤勇说。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油价逐步靠拢世界原油市场,价格一再飙升,基本呈现为一条上行曲线。然而跟这条曲线相比,人们的购车热情升得更快:汽车市场产

9、销量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多次调查显示,在价格、性能、品牌、外观、安全性、售后服务和油耗等因素中,油耗从来排在末座。 邬凤勇说:“一辆1.6私家车一年最多跑25000公里,每100公里8升油,如果93号汽油每升涨0.2元,一年多掏350元,每月30多元。你说油价能涨出多少钱?” “我觉得,目前世界油市风吹草动并不能影响中国私车消费。相反,中国私车消费最终可能影响世界油市。” 我国机动车消耗石油约占全国石油消费三分之一以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预测,2010和2020年全国机动车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国土资源部预测同期中国国产石油产量顶多

10、为2亿吨。新增石油需求越来越多依赖进口。 高对外依存度将影响国家的石油安全。“按目前水平,地球石油储量够用100年。但是,别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美国水平,就是达到日本水平,全球石油也要被喝光。说实话,就是喝光一半也会把人吓一跳。石油不只是让汽车跑的,还是现代工业社会基本的生产原料。衣食住能都让位给行吗?”国土资源部油汽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大伟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认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应从汽车产业转向汽车产业的外部性。我们已经感受到环境和资源的约束作用。” 汽车与人争抢“呼吸空间” “喝油”、“吃地”之外,汽车还要“呼吸空间”。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也日

11、趋上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市区,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据国家环保总局预测,200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将达到79左右。尽管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但从环境变化的趋势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汽车污染,城市污染也将从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转化。 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说,中国汽车污染有上升之势。城市烟雾导致医疗成本日益庞大。中国肺病发病率在过去30年翻了一番。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高校医院工作20多年的郑大夫说:“15年前冬季在北京,普通感冒和咳嗽等一般呼吸道疾病一个星期就能康复,甚至卧床休息3天就能自愈,现在

12、需要半个多月。这些年北京的很多烟囱推倒了,工厂迁到远郊了,呼吸道疾病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汽车污染。” 堵在路途上的“城市节奏” “当年我从朝阳区到海淀区上学时,高峰时打车也不过20分钟,可现在至少要50分钟。6年间北京变化真大,但堵车的变化令人害怕。”这是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的官员奥利弗的真心话。 北京交通电台有个节目叫“一路畅通”,音乐台有个节目叫“音乐不塞车”。但是对乘车人来说,一路畅通唯有子夜梦想,只有音乐电波不塞车。 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公开表态说: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交通问题。 北京高峰期市区一些主要道路的均速每小时11公里左右,这是普通人蹬自行车的速度。堵塞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使企业蒙受严重

13、损失。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北京一年堵车大概是60亿元的直接损失。” 事实上堵车已不再是北京、上海、广州的“特有景致”。目前,全国每年因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前瞻性的社会政策,每年50至80的汽车增长率,肯定会使越来越多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重蹈覆辙。 在交通问题的压力下,城市拼命扩张版图,甚至一些中等城市都在筹划三环、四环。然而城市平面膨胀不仅于交通拥堵无补,还进一步恶化了土地供求形势。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城市发展是建立在大量占用土地资源外延扩张基础之上的。自1996年至2001年5年间,全国城市、建制镇用地分别增长2648平方公里和2

14、337平方里,每年扩大530平方公里和467平方公里,基本上是靠征用城镇近郊土地,主要是优质农田。 欧美经验表明:汽车社会到来后,城市扩张才真正开始。汽车使人们选择城区工作、乡下居住。于是,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可以靠房地产业几天之内整个农庄全部消失。 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界把城市的外延式扩张称作“摊大饼”。问题是在一个人口和人均耕地都是世界四分之一的国家,这张“沥青大饼”怎么个摊法? 从汽车产业政策到汽车社会政策 新世纪过了3年多,千呼万唤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然而不等“汽车产业政策”揭出谜底,风驰电掣的时代也许已经换了谜面。 对政府决策者而言,如何妥善应对汽车业发展带来的外部环

15、境问题,是汽车社会提出的最大挑战之一。 鲁志强说:“对汽车产业的调控要尽快实现几个转变,即从关注生产转向关注消费,从关注产业转向关注社会,从关注微观转向关注宏观,从人治转向法治,从管制转向服务。一句话,要从重视产业政策转向社会政策。以此为指导思想,才能更快地实现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的转变,发挥汽车产业对宏观经济以及现代化的推动潜力,才能符合中央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 大众汽车亚太区总裁雷思能说,中国在培养富有竞争力的汽车产业的同时,探讨汽车产业与整个社会协调发展,可以避免付出太多不必要的代价。 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决不意味着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揣起来。政府迫切需要尽快从产业政策“越俎代庖”转换到社会政策“当仁不让”上来。 如果政府仍然用车间主任的思维绞尽脑汁,而不及时“归位”于公共设施、城市规划、公众教育、环境保护、金融信贷等公共服务,汽车社会很可能难以避免最终“卡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说,人均达到1000美元后,家庭汽车会成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产品选择。中国汽车保有量将在2005年达到3356万辆,2010年达到5669万辆,2020年达到13103万辆。 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