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84385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关注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三个栏目“评价建议”“资料库”“学习

2、大空间”,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由于我校以前一直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学生运用的绘画创作工具仅仅是彩色笔,绘画的方法和形式较为局限,但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只要师生共同努力,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难题。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欣赏优秀的美术

3、作品,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学会适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进一步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描绘。3、掌握一定的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学习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方和媒材加工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装饰与制作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4、结合实际,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策划制作表演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四、教学措施1、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2、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精

4、心备课,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4、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5、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和美术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美术教学水平。6、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动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五、教学进度安排课序课题课时第一课哆来咪3第二课家乡的古建筑2第三课小记者1第四课搭建框架2第五课深浅变化1第六课水墨动物1第七课布艺温馨2第八课飞行梦工厂1第九课快乐陶吧2第十课水墨画风景2第十一课皮影1第十二课青花瓷1 李晓明2017/9/1第1课 哆来咪教学目标 培养学

5、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准备 玻璃杯7个,颜料等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

6、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

7、,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四、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活动二)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三、掌握规律 1教

8、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四、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五、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教学后记: 第2课 家乡古建筑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9、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一、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古建筑图片和资料)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了解。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但也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共同分享知识 揭示课题并板书:第9课家乡古建筑二、欣赏 展示家乡古建筑图片 师生共同小结: 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三、分析 1、教师引导: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

10、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请两名学生上台对展示的古建筑图片用几何形概括并用粉笔表现出来。 2、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师生共同讨论。四、教师示范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 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五、布置作业:按古建筑照片线描一幅古建筑速写。 六、展示评价 1、你比较喜欢哪幅作

11、品,为什么?2、你觉得它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3、这一部分你还可以怎样表现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活动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教学难点:采用刻画、搓条、镂空、压板、手捏等制作方法捏造小亭。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展示建筑陶艺小工艺品)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这些小玩意一般用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同学们从前面往后面互相传递

12、着摸摸看看。二、引导分析1. 师: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黑板的连线题。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 瓦纹 搓条 亭柱 刻画 塔窗 手捏 桥面 压板 屋顶 镂空 2指导答题:分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对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进行连线。 教师揭示答案: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 3小结。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答题,老师带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 三、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 板书课题:家乡古建筑 2教师提问。俗话说“

13、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的亭子来呢? 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 4.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教师行间指导,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 四、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 2分组观摩。 教学后记: 第3课 小记者 总第5课时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

14、学准备:相机、话筒、钢笔彩笔、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一、 导入 :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二、组织采访活动: 1、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2、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三、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1、用文字形式表达。 2、照片(待冲洗)。美术小记者3、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 教学后记: 第4课 搭建框架 教学目标 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棍、筷子、绳、502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