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子长县煤炭工业十二五总体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83836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子长县煤炭工业十二五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冶金行业)子长县煤炭工业十二五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冶金行业)子长县煤炭工业十二五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冶金行业)子长县煤炭工业十二五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冶金行业)子长县煤炭工业十二五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子长县煤炭工业十二五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子长县煤炭工业十二五总体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长县煤炭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我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也是陕西省煤化工基地县。子长矿区是陕西省三迭纪成煤条件最好的富煤区,矿区煤炭地质储量28.94亿吨,探明储量8.02亿吨。区内含煤地层瓦窑堡组共含煤7-15层,普遍分布6层,可采厚度连片分步具有开采价值的5号煤层和3号煤层,其中:3号煤已探明储量为2.11亿吨,5号煤探明储量为5.91亿吨。煤种属国内稀缺的44-45号气煤,是配焦、气化、液化、燃料动力和低温干馏的优质化工煤,属中低灰(2.56-17.46%)、低硫(0.45-0.64%)、低磷(0.0012-0.0036%)、富油(12%)、高发热量(7417-8205卡/克)、高挥

2、发份(34.08-40.12%)的优质煤。特别是3号煤,具有特低灰(2.9%)、特低硫(0.46%)、高挥发份(40.35%)、高发热量(32.68MJ/KG)、高焦油产率(13.8%)、高粘结指数(89)等特点。 按照我县“煤油强县、草畜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推动”经济发展战略,在总结分析煤炭工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和政策措施。 一、“十一五”期间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县煤炭工业按照“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以煤炭资源整合、扩大产能为基础,进行煤炭产品的深加工和转化,不断延伸产品链,提高煤炭

3、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设备,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实现了煤炭工业较快发展,为子长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煤炭资源整合前,我县共有矿井36处(不含市属煤矿),占有资源面积12.455平方公里,占有资源储量1430.6万吨,矿井生产能力为36万吨,总生产能力不足120万吨/年。开采方式落后,资源浪费严重。我县绝大多数煤矿采用短壁前进式采煤方法,没有一处矿井采用机械化开采,资源回采率:5号煤层为50%,3号煤层为80%,资源浪费严重。煤炭资源整合后,共设置16个矿井(不含市属煤矿),占有资源面积102平方公里,占有资源储量24945.75万吨,可采储量19956.6万

4、吨,矿井生产能力提高到1590万吨/年,总生产能力630万吨/年。煤炭生产全部采用长壁(短壁)后退式采煤工艺,积极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或高档普采,液压支护、刮板和胶带运输,提升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同时,通过整合,矿井资源回采率可达85%以上。目前,我县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各项审批手续进展顺利。全县16个煤炭资源整合区已全部完成企业名称预核准、矿区范围划定、地质灾害预评价报告评审、开发利用方案评审、资源储量备案、开采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工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专家评审14个,批复11个。全县16个整合矿井有15个已开工建设,其中14个整合矿井的井下工程已开工,10处矿井正在掘进运输大巷、回风

5、大巷,4个矿井正在掘首采工作面。7个矿井的地面附属建筑主体工程已完成。5个矿井的设备已基本购置到位,其他矿井的通风、采掘、运输等配套设备设施正在陆续订购。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预计2012年可全部完成,资源整合工作完成后,年可生产原煤63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7.8亿元,实现税费12.6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 存在主要问题:一是行业管理职能分散,法制建设滞后;二是资源开发秩序乱,资源回收率;三是矿区环境(恶化)保护投入少,综合治理滞后;四是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五是科技水平差距大,创新能力不足;六是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七是企业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八是专业技术人才及高素质

6、产业工人短缺严重。以上问题,严重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二、“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煤炭工业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一)指导思想“十二五”煤炭工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十二五”期

7、间,以煤炭资源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进一步巩固现有资源整合成果,实现资源、资产、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整合和重组。鼓励大型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和产业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资源勘查,科学制定规划,规范矿权设置,调控建设规模,合理组织生产,有序开发资源。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健全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产业政策体系,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加强规划引导和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煤炭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按照安全发展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等方面

8、加强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改小建大、优化结构。煤炭发展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整合改造小型煤矿,全面提升办矿水平;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采用高新技术,加快安全高效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大力推进煤矿机械化,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高煤炭利用和运输效率。发展煤化工,延长煤炭产业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切实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开展矿井水、煤矸石、煤泥等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二)发展目标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

9、发秩序,煤矿整合改造取得明显进展;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洁净煤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全面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取得明显进展;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煤炭生产:煤炭产量达到1200万吨。其中:2012年完成16处(不含市属煤矿)改扩建矿井建设,原煤产能达到630万吨,洗选能力480万吨,洗选率67%,实现工业产值37.8亿元,实现税费12.6亿元; 2011年2014年二次扩边整合改造矿井3处(中达焦家沟煤矿、永兴煤矿、天任煤矿),增加产能300万

10、吨,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实现税费6亿元;市直禾草沟煤矿产能达到321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9.2亿元,实现税费6.4亿元。到2015年,矿区原煤产能达到1250万吨,产量120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72亿元,实现税费24亿元。三、工作措施(一)健全宏观调控体系1健全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以煤炭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煤炭准入管理制度,严格煤炭地质勘查,制定和完善与之配套的产业政策、制度和标准。2完善经济政策。切实落实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煤炭税费制度改革步伐,把煤矿企业税负降到合理水平。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将资源、环境、安全、劳动力等费用足额纳入生产成本。3加强行业管理。加

11、强煤炭行业管理机构建设,科学确定职能,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对煤矿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4强化规划调控。强化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的作用,规范煤炭勘查开发秩序,加强煤矿基本建设管理,调控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建设规模,防止煤炭产能过剩。5扩大对外开放。在煤矿重大装备国产化、煤矿灾害防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煤炭深加工等领域,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和经济合作。(二)构建煤炭集团和加快矿区二次扩边整合改造1加强资源勘查。在现有勘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勘探范围,准确掌握子长境内的煤炭资源储量,合理规划矿区开发规模,满足“十二五”煤矿建设及“十三五”项目

12、前期准备需要。2构建中型煤炭集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形成产能百万吨级的中型骨干企业。3促进小型煤矿整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小型煤矿整合规划和控制目标,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4加快煤运通道建设。重点加快东、西绕城煤炭外运通道建设,合理布局矿区公路。(三)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一是积极申办煤矿安全培训四级资质,实现煤矿从业人员就地培训;二是针对煤矿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特殊工种人员操作技能差、流动性大的特点,采区分期分工种办班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

13、特殊工种人员业务技术素质和技能操作;三是继续与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采取函授、委培、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抓好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四是抓好安全监管人员的执法培训,努力造就一批懂安全、会管理,勇于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的安全监管队伍,不断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同时重点抓好驻矿监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使他们真正发挥一线监管的作用。(四)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1健全安全生产法制。抓紧完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刑事处罚力度。加强安全执法,协调联合执法,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权威性,做到违法必究、令行禁止。2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建立煤矿企

14、业安全生产考核制度,把百万吨死亡率、安全人员配备和安全培训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3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企业要提足用好生产安全费用,加快以“一通三防”为主的安全技术改造。4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明确职责,加强协调。搞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五)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矿区环境1节约煤炭资源。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煤炭资源税费与动用储量挂钩的机制,加大资源监管力度,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2鼓励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加强技术攻关,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完善煤炭产品质量标准,促进煤炭洗选加工的发展。 3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煤炭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明确企业责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保护和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和生活水平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尽快实行三班八小时工作制。制定提高煤矿井下职工劳动保护标准,每年为煤矿井下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强制企业为矿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提高煤矿职工生活水平。子长县煤炭工业局二0一0年八月二十日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