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83095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冶金行业)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冶金行业)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冶金行业)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冶金行业)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必修2 第三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习题集锦管理员整理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汉代四大经济区域 A、山东、山西 B、河南、河北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3、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4、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

2、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一经济区属于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5、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6、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 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 统治残酷阻碍经济发展 人口稠密资源贫乏 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A、B、C、D、7、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8、图中尚未开发的经济区域是 D A山东 B山西 C龙门碣石以北

3、 D江南9、下列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D) 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 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A、 B、 C、 D 、10、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 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1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C、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所在12、黄河流域早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 A.气候干

4、旱而炎热 B.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C.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D.森林茂密,沼泽密布1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1)自然条件 (2)人口密度 (3)开发早晚 (4)生产技术A、(1)(2)(3)B、(2)(3)(4)C、(1)(3)(4)D、(1)(2)(3)(4)14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15、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山东地区 山西地区 江南地区 (4) 龙门碣石A B C (4) D (4)二、人口迁移

5、1、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B、战乱频繁C、逃避兵役徭役D、逃避债务2、“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3、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 B、社会环境 C、封建统治 D、民族关系4、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民族矛盾 人地矛盾A、 B、C、D、5、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6、6、我国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战争频繁C南方统治相对宽松 D民族融合要求7、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 B、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社会动荡C、中原地区人口增长太快 D、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8.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经历了三次高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永嘉之乱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乱 D七国之乱9、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三、经济重心南移1、(04广东)东晋南

7、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2、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3、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 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 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 北方战乱频仍 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励农耕 南方相对安定A、 B、C、 D、4、下列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

8、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 A、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B、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发达的城市C、南宋“苏湖熟,天下足”D、北宋定汴京为国都5、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是在 A、东晋B、中唐C、北宋D、南宋6、 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A、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7、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713511211448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

9、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 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C.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原因(A)A中原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C统治阶级重视D自然环境优越10、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D )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11、古代江南经济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不包括( C )A、地势复

10、杂 B、气候炎热潮湿C、人口稠密 D、生产技术落后1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D )A、孙吴 B、东晋南朝 C、中唐以后 D、南宋13. “天下之盛,扬为首”,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这表明 (A )A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扬州地理位置优越C扬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14、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州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B )A 东晋 B 唐朝 C 南宋 D 明朝 15、魏晋以来,中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B )A、受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吸引B、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11、C、南方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的吸引D、北方气候寒冷,造成生存环境艰难1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 B C D 1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四、非选择题1、古代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边疆地区也存在着游牧经济。阅读以下地图,回答问题。材料一: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江南四大经济区。见右图:

12、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材料三 请回答: (2)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三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北方扩展的原因和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关知识,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南方扩展的影响答案(1)山西和山东经济区。 原因:是政治重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2)原因:汉武时期向四周开疆拓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相互交往中,受中原先进农业文明的影响,从事农业生产。临近黄河,自然条件较好 。影响:促进了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但容易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影响:江南得到初步的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表年代人口状况区域西汉(2年)唐(752年)南宋(1210年)明(1491年)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黄河中下游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