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782692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第一篇: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据我课前了解,我两个班的学生大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安排了13课时。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

2、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

3、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

4、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第二篇:1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全体学生快乐的参与了学习活动,很好的复习了所学的内容。细细品味每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5、感想: 1、 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故事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故事中轻松的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2、 问题情景动画化,便于学生理解。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 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用课前准备的图片将问题情景逐个转化成现实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从而教学难点也就不攻自破。小小的图片准备起来即简单还能带来如此好的教学效果,这不得不使我重新审视它的作用。 3、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提出“学习数学的 目的是培养

6、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我努力激发学生主动的到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我思考的问题: 1、 如何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如今特别提倡小组合作交流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效果总结分析 的形式,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个要求似乎有点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我较少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如何培养低年级的小组合作是我今后应该探索的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特殊的加减法问题。在本节课中虽然我有 意的渗透了特殊的加减法问题,可是根据学生做的

7、练习题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发现这是一个新的教学难点,如果从数量关系下手,加强练习或许会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第三篇: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例如,计算5+3时,先想5和3合成8,所以5+38。又如计算5-3时,先想5可以分成3和几。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以8可以分成2和6为例,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连加连减及加减

8、混合运算,要使学生能做两步计算,并记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为学习“凑十法”打下基础。 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直观演示,理解加减法含义 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要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每个例题都要结合操作直观演示,突出说明加减法的含义,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合并,引出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即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教学减法时,也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减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即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从哪个数里去掉,就要把哪个数写在减号前面。 2、同时讲加减,便于加强联系 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样便于加强加减法的联系。一般是先讲加法,后讲减法。但是学生一开始接触加减法,需要从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开始,到逐步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过程必须逐步扩展,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3、通过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思考用加还是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