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782557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 (1)名词。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高度。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史记) 长处,专长。兼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2)形容词。长的。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高的。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久。天长地久有时尽。(长恨歌) 远。道阻且长。(诗经) 大。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南史) 辽阔。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3)动词。擅长。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4)副词。常,经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zhng(1)动词。生长。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采草药) 抚育。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祭十二郎文) 增

2、进。教学相长。(学记三则) (2)形容词。年龄大。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排行第一的。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石钟山记) (3)名词。头领。以三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朝 cho(1)动词。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引申为朝见。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左传)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拜访。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 归。江汉朝宗于海。(尚书) (2)名词。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政事。期年不听朝。(吕氏春秋) (3)介词。对,

3、向。坐南朝北。 Zho(1)名词。早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2)量词。天,日。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乘 chng(1)动词,驾,坐。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升,登。乘鄂渚而反顾兮,欤秋冬之绪风。(涉江) 趋,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冒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凭恃、依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沈括宋书) 交加,连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2)名词。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佛教。 sh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

4、秦论)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2)量词。辆。超乘者三百乘。(崤之战) (3)数词。四。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崤之战) 城 (1)名词。城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城市。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2)动词。修筑城墙。是月,城西宁。(明史太祖本纪) 守城。(李)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宋史李庭芝传) 诚 (1)名词。诚心诚意。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定,的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季讽齐王纳谏)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池 (1

5、)名词。水塘,湖。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燕荡。(雁荡山) (2)名词。护城河。山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除 (1)名词。殿阶。登自东除。(张衡两京赋) 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门屏之间。扶辇下除。(汉书) (2)动词。去掉,除去。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修治。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拜官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传 chun(1)动词。传送,传递。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传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流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传达。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有开议勤殿

6、故事。(谭嗣同) 传位。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延续。人人自安,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2)名词。传闻,传说。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世之传也。(荀子非柏) zhun名词。客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横惧,乘传诣洛阳。(汉书高帝纪下) 传记。作七十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释或阐述经文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辞 (1)名词。诉讼的供词。狱辞无谋故者。(狱中杂记) 口实。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言辞,文辞。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托辞,借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7、命令。近者奉辞罚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名词。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 (2)动词。说话。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推辞,辞去。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计较。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3)复合词。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固 1、险固,坚固,坚牢。(秦孝公居崤函之固) 2、牢固。(君臣固守) 3、坚持,坚决。(乃辞谢,固请) 4、巩固,安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固执,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己见) 6、必,一定。(女能固纳公乎孟子梁惠王上) 7、本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8、乃,岂,表反诘。(仁人固如是乎孟子万章上) 9、通姑,姑且。(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