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82464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doc(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背景:1.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发展2. 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3. 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4. 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影响1.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物孔子(儒家,春秋晚期):思想核心“仁” 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

2、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韩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3、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1) 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影响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目的为了加强君权提出三纲五常,目的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措施:1. 政治:儒学家参加国家大政2. 教育: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

4、科书3. 教育(学校):兴办太学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新儒学影响:积极:1. 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大一统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 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 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1. 扼杀了不同流派的思想 有专制作风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2.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 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 无为而治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2. 董仲舒新儒学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第三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魏-隋:有佛,道,儒合一的趋势隋-唐:并行,复兴正统面临挑战程朱理学(程颢、程

5、颐,北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 只有深刻探索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将知识,道德,天理结合起来“穷理格物”朱熹(南宋)理之源在于天理 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程朱理学的地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和程颢、程颐异同点世界观(同)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异)朱熹:明道德之善 二程:达普遍天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世界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

6、穷理不必向外探索,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世界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影响1.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不同点: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格物致知陆王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观唯心主义,发明本心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相同点: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内容)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与(实质)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积极的作用(影响)评价程朱理学消

7、极影响:1.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2. 用三纲五常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3. 等级尊卑,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不利于社会进步积极影响:1. 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特征2. 重视主观意识力量3. 注重气节品德4.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5.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第三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内在矛盾尖锐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明清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学东渐思想特点:反传教,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提倡经世致用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李贽的思想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揭露道学家

8、的虚伪反对道家“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赞颂商鞅等改革家,农民起义是官逼所致评价:具有鲜明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黄宗羲主张:否定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反对重农抑商,强调工商皆本影响(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顾炎武主张:用“众治”来取代“独治”反对君主专制痛斥理学的空谈误国,主张“经世致用”“学以致用”区别亡国与亡天下,提倡匹夫有责王夫之:哲学思想(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1. 世界是物质的2.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 政治思想政

9、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霸天下当做是私产的做法(反对专制)第五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的背景:1.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 工商业经济繁荣3. 人的地位得到提高智者学派:核心思想:强调人的价值1. 人是万物的尺度2.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3.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积极影响:1. 突出个体强调感觉认可人的价值2. 培养个人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繁荣3. 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弊端: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造成道德沦丧和社会秩序混乱苏格拉底:1. 倡导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 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知识美德理性知行合

10、一的重要性3.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教育是获取知识和美德的重要途径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相同点: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即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不同点:1. 智者学派认为感觉即知识,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就可以获得知识;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2.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客观标准3. 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而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识的少数人治国,反对雅典城邦后期的过激的民主政治4. 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寻求

11、人生真谛,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即人应有自重,人应该发现自我的本质,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柏拉图:1. 根据智慧品德进行社会分工建立理想国2. 鼓励独立理性思考3. 理念是万物本原亚里士多德:1. 感觉是认识的起源,将感觉与理性结合起来2. 创立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3. 研究自然并强调人类是最高级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1. 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人本身作为人的主要关注焦点2. 尊重人的价值不断认识和提升人的作用第六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背景:1.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 新兴自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现实享乐关注人的本身发展资本主义在意大利萌芽的原因:1.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2.

12、阶级:资产阶级壮大3. 文化: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和优秀的人才结构文艺复兴(14c-17c)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积极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人物: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但丁:神曲彼得拉克【文学三杰】歌集率先抨击教会腐败,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积极方面:1. 思想:冲破神学束缚从愚昧中解放出来2. 文学艺术:文艺复兴时期众多艺术成为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3. 自然科学:催生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局限性:对人文主义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宗教改革

13、背景:1. 经济:天主教会日益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2. 思想: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3. 导火线:出售赎罪卷宗教改革 罗马天主教会-封建统治制度的精神支柱马丁 路德:1. 信仰耶稣即可获救-否定教会和教皇的权威2.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提高自身地位追求平等3. 国权高于教会-激发民族意识宗教改革的实质: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了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即是一场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封建的政治运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相同点:1. 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

14、件相同2. 他们都具有反封建性质3. 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分4. 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关系上相似不同点:1. 采取的斗争形式不同2. 开展和兴起的范围不同3. 产生的作用不同第七课 启蒙运动背景:1. 文艺复兴为它打下基础(根本原因)2.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3. 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含义:“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反对封建特权王权教权提倡自由民主法制科学理性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 抨击天主教会2.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3. 提倡天赋人权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1.反对君主专制三权分立2.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卢梭1. 社会契约论2. 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3.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启蒙运动的扩展(德意志)康德:1.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2. 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3. 主权属于人民4. 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力5. 人要自律,自由平等在法律范围内影响:欧洲:它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的思想,冲击着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法国: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