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 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782544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 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高中历史必修 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高中历史必修 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高中历史必修 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高中历史必修 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 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 知识点总结(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历史必修 知识点总结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开始起源,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使用并不普遍,农业生产仍以石器、木器、骨器为主;人们已懂得了开沟排水、沤制绿肥、除草培土和治虫灭害等技术;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基本具备;家庭饲养业也得到发展;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方式的发展: 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两人三

2、牛的耦犁,并出现犁壁;东汉出现直辕犁;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并增加了犁箭、犁评。 2、耕作技术的进步: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出现垄作法,西汉赵过推广 代田法 。 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耕作制度:汉代基本上以一年一熟为主;宋代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明清时期,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发展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制;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设施的完善: 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人们还创造和改进了灌溉工具,曹魏时马钧改制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造了筒车;宋朝出现了利

3、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3、小农经济的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又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徭役兵役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它长期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

4、因。 4、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小农经济下的农业处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牲畜等生产资料,劳动产品除缴纳赋税外可供自己支配,因此他们具有很高的生产积极性。他们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但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在生产、很难提高生产技术,这就日益阻碍了社会分工和社会交换,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持续发展。到了近代小农经济越来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它成为了阻碍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

5、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人工冶铁属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掌握了铸造生铁技术,发明铸铁柔化技术和多管鼓风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北宋时普遍使用煤作冶铁燃料,南宋开始使用焦炭冶铁。春秋晚期掌握了炼钢的方法和淬火技术,西汉掌握了炒钢技术, 百炼钢 在西汉出现,南北朝有灌钢法。 2、丝织业: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商代室内养蚕很普遍,并出现了织机;西周丝织技术突飞猛进,出现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时出现多种丝织品;西汉

6、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发明了提花机;唐代丝织技术进一步提高,并吸收了波斯等国的技艺;宋代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明代中后期,丝织业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商代已烧纸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是我国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代烧出了著名的清华和釉里红,我国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明中叶以

7、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2、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 丝国 的誉称。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三)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一些生产部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其标志就是手工业工场。除苏州的丝织业外,在江南的棉布袜制造业、榨油业、矿冶业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资本主义萌芽。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更细密了;出现的手工业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地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生产部门,多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速度又

8、相当缓慢。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能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还远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要地位。 3、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古代商业活动兴起于商代,商朝的移民为了维持生计,进行商品交易,周人称其职业为在 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城市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国家的统一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但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商业艰难发展。商人经商受到地点、时间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发展不高。 3、隋唐时期:商

9、业进一步发展。由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商品流通的范围扩大。都市和乡村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商品交易的限制,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两宋商业的繁荣,出现了纸币 交子 。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代交通发达促使商业继续繁荣。 5、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 商帮 。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

10、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2、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 也更加普遍。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城市的兴起和繁荣。扬州、成都 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西汉: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主要商品是丝绸。 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立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为增加财政收入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元朝:

11、主要的港口有泉州、广州和庆元(宁波),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明清:对外贸易萎缩。明清两朝实行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 2、中国古代官方贸易的特点及目的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特点是 厚往薄来 倍偿其价 。目的是在政治上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4、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那时的耕地,成方成块,形同井字,被称为 井田

12、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 井田制 。实质上是一种名义上国有而实际上是各级奴隶主私有的土地制度。 (3)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4)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土地制度所有制并存。封建社会有四种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由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对农民授田。代表性的土地制度就是均田制,即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君主土地私有制:君主直接掌握的一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

13、君主开支。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它在封建社会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土地兼并 概念:指地主官僚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使封建国家、农民控制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土地逐渐集中到地主手中。其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和转让。土地兼并既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土地兼并产生的影响:在政治上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豪强地主势力的增强影响中央集权。 经济上造成农民普遍贫困,使之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抑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它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14、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不能成功的原因: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规定土地私有,并可以自由买卖的转让;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财富和各种财富的最终归宿;封建政府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不可能真正抑制土地兼并。 (二) 重农抑商 1、目的:经济目的是保障农业生产,维护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政治目的是加强对人们的控制、巩固封建

15、统治;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演变过程: 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 重农抑商 。 影响: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的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 西汉初年,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盐铁官营,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对工商业征收重税,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阻碍;打击富商大贾也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而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