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创新中心可研报告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82456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创新中心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药材创新中心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药材创新中心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药材创新中心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药材创新中心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材创新中心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创新中心可研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二宁夏固原市中药材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心名称:宁夏中药材原州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宁夏百草王药业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申报日期: 2012年5月16日 一、项目背景与目的意义中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产业,也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国家为此出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全国有10多个省、市将以中药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并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随着人类医学模式从治疗型向预防型的转变,以及 “回归自然”潮流的涌动,中药以其疗效好、毒性低、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欢迎。目前全世界植物药的年交易额近200亿美元,并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中药的

2、保健治疗在欧美各国的影响日益扩大,使用中药保健和治疗疑难病症的人越来越多。国际中草药和植物药市场的广阔前景为我国中药材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中药产业是一门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满足我国人民医疗保健的需要,扩大名优中药出口,防范和抵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外医药对我国的冲击,国家决定大力发展我国的特色中药产业。国家科技部启动了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制定了一系列推进规范化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中药产业化的战略方针。随着我国中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新品种的不断开发,中药材的需求量正以每年超过10

3、%的速度递增。特别是采用规范化操作规程生产的中药材和无污染的绿色中药材具有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农业将受到很大的冲击,而作为我国特色产业的药材种植业却将获得更多进军国际市场的机会。当前,已有许多地方政府将中药材生产作为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的首选目标,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西部许多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都选择了中药材产业作为当地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西部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200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把中药材列为全区重点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组建中药材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开展优质中药材新品种

4、的筛选及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将中心建成优质中药材科研、生产、开发基地;推动中药材新技术、新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中药材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成熟配套的新技术、新产品;聚集、培养和训练高层次的中药材产业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将中心建成中药材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的中药材国内外专家,研究分析国内外中药材产业发展动态,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总之,该中心是一个集中药材筛选、育、繁、推、产、供、销、农、工、贸为一体的新型科技先导型经济实体。组建中药材技术创新中心,搭建国家西部中药材研发平台。依托中国中药材研究院,联

5、合宁夏大学、宁夏自治区药检所及大型龙头企业以及西部相关的研究院所,聚集中药材方面的人才,组成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形成西部地区研究力量最强、研究水平最高、研究条件最好、筛选品种最优、繁育推广体系最全的中药材繁育研究开发基地。以科技专家为技术支撑,依托科技进步,攻克限制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升级的技术难题。引进筛选中药材优质品种;总结完善中药材种植节本增效、快繁技术体系;总结汇总中药材加工炮制技术,建立健全中药材技术服务体系。通过三年努力工作,使宁夏中药材种植总产提高10-15%以上,以期带动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中心将使我区的中药材研究、产品开发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积极开展一些相关的既能解决行业

6、发展中的实际技术难题,又能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为本行业提供成熟配套的新品种、新工艺和技术支持,并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新品种,形成具有行业自身特点、由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机构;逐步形成一个集专业人才、技术先进、测试手段齐全,能够代表宁夏中药材产业的技术开发实体,缩小同国际、国内行业的差距,增强当地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本中心将进一步整合宁夏中药材行业科研技术力量,结合先进技术要求,制定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标准和操作规程,使中药材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减少资源流失和恶性竞争,提升中药材产业的整体水平,有效参与国际竞争。本中心的建立是为了适应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

7、要。中心将成为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的中药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纽带、技术转移和推广扩散的桥梁,推动宁夏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地方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以宁夏中药材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其他科研、企业参与组建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将会有效地利用西部的人才、物力、财力资源, 通过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为西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支撑,不断扩大在全国、国际的影响。中药材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促进对医药学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展中药材开发与临床应用的需要;是培养和聚集医药高层次人才,进行科技合作与交流,实现产、学、研联合,促进医药学科发展的需要;是加速科技成果

8、转化,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国内需求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人类疾病谱、医学模式和医疗模式也正发生重大转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强,传统医药的国际市场不断增加。面对各国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费用,现代医学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世界范围的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巨大需求,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传统医药,特别是中医药的保健理念、医疗实践的有效性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新模式。因此,世界各国纷纷从法律、标准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大了对传统医药的支持。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

9、数据表明,到2005年5月,75个国家已组建了有关天然药物管理机构,51个国家制定了发展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92个国家颁布了中药材产品注册的法律法规。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2000年世界天然药物产业约800亿美元,到2008年则达到2000亿美元。迅速增加的国际需求为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2.1国内中药材生产现状我国中药资源物种数已达12807种,除其中不足1的矿物药材外,99以上均为可更新的生物再生资源,尤以中药材为最,占全部种数的87,涉及385科,2312属,计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位)。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000余种中药材,主要依靠人

10、工栽培的已达250多种。各地在生产中将中药材种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种植习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北药、南药、怀药、浙药、川药、云药等道地药材,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呈现出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人工种植面积发展迅速我国自1957年开始对供应紧缺的中药材进行人工种养试验以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经获得人工种养成功的中药材500多种,所提供的商品量占药用总量的70左右。2004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1926万亩,比2000年增长了90.1%,比1995年的418万亩,增长4.6倍,为我国中医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

11、足的原料。目前我国中成药产值约为800多亿元,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吉林省先后建立了人参等22个品种共36个省级中药材无公害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2003年中药材的产值已达35亿元。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产业。(2)无公害中药材基地建设开始起步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了中药材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力度,突出抓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跟踪管理,逐步推行了无公害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中药材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如河北省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管理中,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现绿色无公害,按照国家中药材

12、GMP规范化生产标准,制定中药材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推动中药材生产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建设了安国、承德、巨鹿等10个基地,极大提高了中药材质量。(3)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各地抓住中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中药材生产布局调整的力度。许多药材主产省,通过对药材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贵州、四川、陕西、河北、山西、浙江以及宁夏等主产区还制订了省里的中药材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批大的中药材优势产区和特色小区。宁夏自治区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强调发展有地区特色的药材经济,在沙漠上发展麻黄种植基地,不

13、仅提供了大量的药材,而且对当地的防风固沙起到了有效作用;如云南文山县优化了三七的种植区域,扩大了生产规模使该县财政80%的收入来源于三七生产和加工。(4)产业化经营得到重视中药材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是实现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可控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许多省出台了扶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加大了对中药材生产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大力推进公司加农户、基地带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等多种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如北京同仁堂、江西汇仁制药、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等企业,纷纷投资组建药材基地,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签订购销合同。一些地区还涌现出一些中药材生产的经济合作组织,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及销售

14、服务,这些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促进中药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5)农业技术推广作用明显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技术成果的推广,农业技术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技术、育苗移栽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降低农残、重釿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农药防治根部病害技术、合理的轮作和套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合理的栽培方法等技术的应用,有力的促进了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发展和中药材产量、质量的提高。(6)市场形势乐观中医中药是我国道地原产的国粹,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民族医药文化中是耀眼的一枝奇葩,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15、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大多数民族医药失传,部分淘汰、还有一些被现代医药所取代,而中医中药是惟一能够持续传承并且发杨光大的民族医药。它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兴旺发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数千年的探索、发展、完善过程中,中医药逐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体系。它以卓越独特的医学思想、博大精深的医药理论和富有成效的实践经验,自立于世界医药学之林,成为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宝库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加入WTO后,更使中药产业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已成为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有了较快的发展,国际市场也发生了有利于中医药的变化,目前:中医药的功效正逐步为世界各

16、国所承认,许多国家对中药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如:美国政府对针灸的立法和中医管理方面已作了大幅度的修改与调整,最近美国有关部门正在编写一部植物类药用标准,并将出版新版的美国药典,其中收载了24种植物制剂的质量标准;加拿大政府在1999年3月宣布,对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天然保健产品”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以便为其制定更合理、更明确的管理规范,并使其合法化;2000年,澳大利亚成功实施中医立法,英国也在加紧中医药立法,因此未来我国中药出口前景广阔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我国现有中药材资源12807种,且成本低廉、原产道地、质量上乘,仅对其中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我国中草药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较大份额,如香港药材市场90以上的药材来自大陆,韩国、日本等国所用药材相当部分亦来自我国。我国“入世”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我国“人世”后,由于关税的降低等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