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13节——北宋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82532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13节——北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13节——北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13节——北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13节——北宋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13节——北宋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13节——北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经典课件第13节——北宋(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桥兵变 赵匡胤 涿州 今河北涿县 人 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 960年 发动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国号 宋 定都开封 年号建隆 史称宋太祖 宋太祖 927 976 加强君权 杯酒释兵权 藩镇割据 君弱臣强 大将专权 宋初之 弊 防 弊 夺其权制其钱收其兵 君强臣弱 强化中央集权 为了防止军队为武将所私有 根除武将专横叛乱的根源 严令 天下营兵 纵横交互 移换屯驻 不使常在一处 所以坏其凶谋 历代名臣奏议 卷317 使京师与外地驻军更换驻扎地点 不让禁军将领久留一地 将士频频调换 关系疏远 形成 将不识兵 兵不识将 兵无常帅 帅无常兵 的局面 使得将士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形成牢固的统属关系和滋生反叛中

2、央的行为 一 集中军权 解除现任大将的兵权 由地方军的精壮之士编入禁军 更戍法 内外相制 统领权 一分为三调兵权 枢密院 二 效果 防止地方割据 防止大将专权 加强皇权 三 弊端 一 措施 指挥不灵 战斗力削弱 2005年12月31日 一则消息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2003年制定的计划 在总员额250万的基础上如期裁减员额20万 而这也是中国的第10次裁军了 北宋军队人数示意图 实际的研究证明 北宋人口已经达到1亿 这比以前以为不足5000万要增加很多 葛剑雄 中国人口史 6卷 探究 为什么北宋的军队数量和其全国总人口不相对称 这种不对称性给北宋带来了什么问题 这么多的

3、军队是不是意味着宋军的战斗力很强 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原因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秦 汉 唐 北宋 枢密院 三司 枢密使 军事 三司使 财政 中书 参知政事 行政 趋势 削弱相权 强化皇权 唐末五代以来 藩镇割据一方 多以赋入自赡 名曰留使 留州 其上供殊鲜 北宋统一后 根据赵普建议 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 除支度给用外 凡缗帛之类 悉辇送京师 由此 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34 削除了地方割据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从根本上解除了藩镇割据之祸患 二 集中行政 财权 司法权 一 中央 二 地方 文官做知州 设通判 转运使 地方财政困难 中央派文官担任 三 发展科举制 考试分

4、三级 严格考试程序 殿试 减少考试科目 进士科开始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严密考试方法 实行糊名法 增加录取名额 影响 扩大了北宋的政权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作用 但造成了官吏多而杂的局面 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后世考试中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 探究 从真宗景德年间 1004 至英宗治平年间 1064 官员共增加了将近多少倍 是何原因 如此巨多的官员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 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 互相推卸责任 不干实事 行政效率很低 藩镇割据 君弱臣强 大将专权 宋初之 弊 防 弊 夺其权制其钱收其兵 君强臣弱 强化中央集权 发展科举制 积贫积弱 新 弊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思考

5、北宋初期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带来怎样的影响 积极 恶果 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 维护国家统一安定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机构重叠 官员冗滥 财政开支庞大 地方财政困难军队作战指挥不灵 战斗力下降 积贫积弱 特点 从控制军权入手 分化事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 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 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 有效地巩固了统一 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 分割地方权力 高度集权于中央 有利于统一 防止分裂 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中央机构人浮于事 造成冗官局面 3 弱枝强干 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

6、抗 但边防空虚 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 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中央集权 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 经济 北宋时期的商业革命 1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交子 2 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3 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 如夜市 早市 交易活动不再受到政府的直接监管4 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 更加普遍5 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市镇 思想文化领域 1 宋朝儒家思想吸收佛教与道教思想 形成新儒学 理学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2 印刷术 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指南针 北宋时制成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 北宋时广泛在军事上使用 东京专门设立机构 制造火药和火器 南宋发明 突火枪 3 北宋时期出

7、现了新的文学体例 宋词 4 两宋时期 宫廷画最为活跃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代表作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北宋与部族政权的交往 10世纪初 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并逐步汉族封建化 916年称皇帝建契丹国 仿汉字创制契丹文字 后改国号为辽 实行潘汉分治的制度 1005年和北宋签订澶渊之盟 对峙局面形成 1038年 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史称西夏 1044年和北宋订立和议 北宋中后期 女真族完颜部统一女真各部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推行猛安谋克制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 冗兵 冗官 冗费 北宋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形成了冗官局面 统治者用募兵

8、 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抗 造成冗兵现象 扩编后的军队 素质低下 临阵多败 形成 积弱 的局面 冗兵 冗官和每年送给辽 西夏的银绢 形成冗费 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 形成 积贫 的局面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内忧外患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 北宋中期 阶级矛盾的激化 2 民族矛盾的激化 3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 王安石变法 背景 阅读思考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产生了什么影响 增设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集中行政权 集军权 集中财政权 养官战争赔款 思考 二 积贫积弱的局面 1 加强集权 集中军权 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积贫

9、 2 冗兵 冗费 冗官 积弱 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 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 积贫积弱严重2 主观因素 宋仁宗 范仲淹3 主要内容 p49 50 4 结果 废止 原因 5 影响 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背景 材料二 宋太祖时 全国有禁军20万 真宗时增到44万 仁宗对西夏用兵 禁军激增到80万 后来 水浒传 中称林冲为 八十万禁军教头 就是这样来的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范仲淹 989 1052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曾任枢密院枢密使 积极主张对辽 西夏用兵 整顿北宋吏治 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贬官 新政措施 改革文官升迁制 严格恩荫制 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

10、 重视农桑等 中心 整顿吏治 庆历新政 改革失败的原因 目标没成功实现 阶级矛盾 积贫积弱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攻击 措施 太猛 更张无渐 思想动员不足 配套措施不到位 罢官无安置 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议一议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一 起用王安石二 变法内容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 言事书 1609年 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一 起用王安石 原因 社会矛盾仍然尖锐 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 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 又有变法愿望 标志 1069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 二 王安石变法内容 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

11、之法 1 目的 2 核心内容 巩固封建统治 富国强兵 3 具体措施 王安石变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 调整封建国家 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发展生产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发展生产 增加财政收入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节省了政府开支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增加了武器装备 关注人才的选拔 培养和使用 为变法造舆论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 重视官员的选拔任用 培养人才 发挥其才干 为变法起了舆论作用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

12、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历史纵横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不同点背景 商鞅 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 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根本目的 商 根本上废除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王 挽救统治危机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性质 商 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 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结果 商 成功王 失败 富国之法 政府低息贷款 政府低息贷款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按土地大小收税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理财为方今先急 理财以农事为先 目的 改变积贫局面 调整国家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发展生产 局限性 强制借贷 利息偏高农民

13、负担依然沉重 强兵之法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 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 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 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加强军队战斗力 节省了不少军费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 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主要表现 西部边境的巩固和开发 一 变法的命运二 积贫局面的改善三 积弱局面的改善四 变法的结果五 失败的原因六 变法的评价 1 保守派反对变法 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 2 王安石提出 三不足 的思想 坚持变法 3 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4 司马光做了宰相 废除新法 变法最后失败 一 变法的命运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二 积贫局面的改善 水利工程广为修

14、建 保证了灌溉 耕地面积增加 农业生产发展 政府税收增加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 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农民免除赋税 得到实惠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 保证了劳动时间 促进生产发展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国库充裕 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了 局限 强制农民借贷 利息偏高 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 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二 积贫局面的改善 1 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的剥削 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 2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民得到一定的实惠 3 增加了政府的

15、财政收入 积贫 的现象有所改善 积极进步影响 弊端和不足 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三 积弱局面的改善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 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 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 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加强军队战斗力 节省了不少军费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 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主要表现 西部边境的巩固和开发 1 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 历史要求 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据此 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 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

16、局如何 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四 变法的结果 失败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 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触犯大地主 大官僚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 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引起民间不满 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 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 司马光 宋哲宗 五 变法失败原因 主要原因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 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一是否定说 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 发表评论 争鸣 思路提示 肯定意见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减轻了农民负担 对于改变北宋 积贫 状况起到了一定作用 否定意见 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六 变法的评价 1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 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 进步性 3 局限性 2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1 变法措施的推行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 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