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原因及播种防治措施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7792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白穗原因及播种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麦白穗原因及播种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白穗原因及播种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白穗原因及播种防治措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量专业种植技术就是农业致富的一把金锄头小麦白穗原因及播种防治措施 造成小麦白穗的主要原因是病害所至,污染的水源、害虫等也可引起小麦白穗。造成小麦白穗的主要病害有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等,前三种病害在小麦播种前采取一些栽培和药物处理措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后一种病害(小麦赤霉病)需要选用抗病品种或在小麦抽穗时药物防治。现主要介绍前三种病害症状及播种前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一、病害主要症状:1、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基部病害,白穗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病菌为害引起。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幼苗期感病,根茎变为黑褐色,重者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轻者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

2、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病株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状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该病有自动消亡的趋势,即病害几年之后会自动减轻。2、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也称斑点病、黑点病等。主要表现为苗期芽鞘和根变褐腐烂,严重时不能出士。病苗矮小丛生,植株逐渐萎黄,不能抽穗即枯死,或部分抽穗结实不良,成为白穗。3、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在茎基部 1 节至 3 节的叶梢上形成椭圆形纹状褐色病斑。抽穗期症

3、状最明显,主要特征是在叶梢上形成大量萝卜籽状的菌核。菌核表面粗糙,成熟后容易剥落,重病株主茎枯死,产生“白穗”,易倒伏,减产严重。二、播种前应采取的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1)轮作倒茬,三种病害均由病菌引起,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降低发病程度。可与甘薯、棉花、绿肥、大蒜、油菜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2)深翻土地,减少土表层菌源量。(3)对于小麦全蚀病可采取增施磷肥和适当晚播措施。增施磷肥有利于鞭毛秆菌的繁殖,鞭毛秆菌对小麦全蚀病菌有拮抗作用,从而减轻病害发生。小麦早播全蚀病重,晚播病轻。小麦全蚀病侵染小麦的适宜土温为 1220,播种期推迟,土壤温度下降,缩短了

4、病菌侵染期,从而减轻了病害。2、药剂防治。(1)生物农药拌种。15 亿/g 蚀敌微粉剂是目前生产上较好的生物农药,对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方法是,根据病情轻重,每 667药 70100g,先将药剂加水 分搅拌均匀,然后拌麦种 710干后播种。(2)化学农药拌种。可用于防治这三种小麦病害的化学药剂有多种,一般来讲用于防治真菌病害的农药多数有效。常用的农药及用量:25%羟锈宁粉剂、15%粉锈宁、2%立克莠、50%扑海因、50%福美双和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等,用药量为种子量的 右,先用适量水稀释再均匀喷在种子上,晾干后播种。注意粉锈宁拌种对种子出苗有一定影响,一定要掌握好用药量,同时加大 10%左右海量专业种植技术就是农业致富的一把金锄头的播种量。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