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薯要技术要点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6798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薯要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薯要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薯要技术要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薯出窖后的处理:根据甘薯栽插期计划要求,向前递推 40 天左右,种薯选晴暖无风天气集中一次出窖。在温暖向阳处稍加干燥去潮,并按上床要求分级挑选。优良种薯应是外观直顺、光滑,单块重 150250 克。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中 2025 分钟消毒,同时去除内部感染线虫,外观无法判别在水中上浮的薯块。浸过的薯块捞出、晾干后运入温室加温,准备上床。2、作畦及电热线布置:甘薯育苗的温室结构同于一般的瓜菜育苗温室。在种薯上床及作畦前 710 天扣膜增温。温室内按宽 左右,南北向作畦,畦深1015 厘米,畦埂宽 2530 厘米,畦底上水取平。水溶后按 810 厘米间距蛇形铺设电热线,电热线两端外露连接电源和温

2、控器。电热线上铺盖 12 厘米细沙,隔离种薯接触电热线。3、种薯排放:从畦的南端开始排码种薯,薯块与地面呈 4550 度角斜放。种薯原来向茎的一端向上,前后之间交错,后压前 2/3 的长度。排放薯块在畦面的高度保持上齐下不齐,以保证出苗整齐一致。码完薯块的畦面,上撒细沙,灌缝并覆盖,覆盖厚度 23 厘米,上面刮平。4、管理(1)、湿度:甘薯床面用喷壶浇水,防止水流漫灌破坏畦面平整。浇水量以浸透沙层,接通地表,保持薯块湿润为限。防止水量过大,造成下层过湿,沤烂种薯。床面表土要见干见湿,一般 57 天浇水一次,视情况而定。采苗前 12 天停止浇水,防止采苗伤口感染。(2)、温度:种薯上床到幼芽萌动

3、约 78 天。幼芽长出要 10 天左右。这一段时间要保持床温 3536为好,超过 37以上会抑制发芽。高温不但利于种薯发芽,而且利于部分伤口的愈合,防止感病。幼苗出土以后,减少通电时间,关闭风口调控温度逐渐降到白天2025、夜间 16。采苗前打开塑膜,温度降到 20或稍低练苗并促进幼苗健壮。(3)、幼苗促控:幼苗出土到采苗 2530 天的时间,主要通过水、温、气的调节进行促控,降低室温,减少供水,通风透气抑制过快生长,促进健壮等。采过头茬秧苗后,种薯的营养已有了较大地消耗,要适量追加肥水,苗高4 厘米时结合追肥浇大水一次。方法是先用清水泼洒苗床,再用 3%尿素液或 5%硫酸铵液泼浇,再用清水冲洗后继续保温增温,使床土绝对含水量保持在13%15%,温度 30左右。苗高到 20 厘米左右时及时练苗、采苗。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