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资料讲解.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776674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资料讲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资料讲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资料讲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资料讲解.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修改版 教育学余云坚 1011408013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指的是确定通过语文学习之后学习者将能达到的行为状态 并将这 种行为状态通过用具体的 明确的 可操作的语言表述出来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语文教学 设计的重要内容 它在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起到及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 望 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 能力以及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的具体陈述 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学 设计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 而且能为教学测量和评估提供标准 一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

2、计依据主要是2001 年教育部颁布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 实验稿 的课程目标 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 语文课程标准 最大的发展和 贡献就是系统地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也称 三维目标 即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个目标中 知识与能力属于显性目标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 同时 语文课程标准 采用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方式 把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四个阶段 按照 1 2年级 3 4 年级 5 6 年级 7 9 年级这四个学段 分别提出 阶段目标 每 个阶段又分为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话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五个板块 同 时五个板块的内容与各个阶段的

3、目标设计彼此衔接 协调一致 以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 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 还提出小学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总目标共有以下10 条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 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4、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是 祟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 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 个左有常用汉字 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 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够理解 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 自已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地运用文字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 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

5、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 表达与交流 初步 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文往 发展合作精神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在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我们要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 语文学科的性 质与地位 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人文性 基础性 第二 语文教育本身的规律性 即语文 学科的多元性 实践性 科学性 系统性 第三 语文教师的主导性 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组织者 者 参引导者 合作与者 第四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必须 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性 差异性 自主性 创新新件 发展性 思想性 情感性 由此

6、我们 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一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 语言是人类进行相互交际 思想交流 相互了解的工具 而小学语文表情达意的基础工 具 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 同时也是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同时一种语言往往包含 了丰富的文化特征 体现了语言持有者的独特文化历史和文化心理 反应其认知世界的方式 从语言形式和人文内容的关系方面来说 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 不论是在听 说 读 写中都存在语言这两个方面的特征 语文教育如果离开语言的语文的工具性 忽视语文 的训练 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提高 同样要是离开人文性 语文教育也会失去灵性 成为 僵死的符号

7、组合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们必须要先分清哪些是工具性的目标哪些是 人文性的目标 在 新课程标准 中 工具性的目标主要体现在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话 口语文际 综合性学习 五个板块的目标 以及 三维目标 的 知识能力 过程方法 人文性的目标体现在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之中 其次我们要明 确二者的关系 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原因是它承担着母语教育的任务 通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过语文的学习 是学生能听会说 能读会写 熟悉掌握语文工具 是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性 的任务 语文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人文学科 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的形成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所以我

8、们既要培养学生语言方面的基本能力 也要发挥其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陶冶感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专研教材内容 发觉教材中语文训练 内容和人文教育内容的结合地带 把握语文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的因素 二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学设计的目标在 于帮助学生学习 或者说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服务于学习 因此 坚持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主导 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人 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积极地探索和发现知识 发展学生的个性 真诚地尊重学 生学习的选择性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

9、 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 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的主导性表现为两点 首先是教师通过设 计成功学习的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引导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 活跃的能动状 态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其次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主观感受 独特体验以及创新性的 观点 见解的尊重 特别肯定与众不同的立意新奇的表达 以此细心呵护学生独立思考 创 造性发挥的萌芽 使之有所成就 甚至使之终身受用 三 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和谐发展 促进的原则 语文学科的多元性 科学性 系统性 一般认为他语文能力主要可以分为听 说 读 写四种 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和谐发展 促进的原则是小学语文阶段目标

10、中五大板块 识字 与写字 阅读 写话 口语文际 综合性学习 目标的要求和体现 听话和说话属 于口语语言范畴 阅读和习作属于书面范畴 从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着来年两种不同的 语言轰动辣子分析 听话和阅读时理解和吸收口头语言和书卖弄语言文字的活动 说话和写 作是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字的活动 听和读 说和写 它们两两之间是相通的 是互 相促进的关系 提高了听和说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读和写的能力 反过来 读和写的能力提 高了 也有利于听和说能力的提高 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的角度说 听和说都借助口头语 言 读和写都借助书面文字 它们两两之间又是相通的 互相促进的关系 听和读是说和写 的基础和其他日

11、说和写对听和读起到消化和迁移作用 总的来说 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能 力之间是相互联系 互相依存 互相渗又互相促进的关系 在小学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体现 到这一原则 首先 语文课必须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 不可偏废 其次 将的阅读 和写作相结合 做到 读写结合 左后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四 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 能力培养相结合 是社会发展对学教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世 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智力 通过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力 在具体实施中 教师在传

12、授语文知 识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阅读习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记忆力 想象力 思维 力 注意力等智力因素 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同时教师创设语文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通过拓宽语文知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通过语文实践这种主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 力 第三 教师需要在语文呢知识教学的过程中 运用比较 分析和综合 抽象和概括 归 纳和推理的方法 将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 第四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独特体验 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 展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 教学目标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 少年闰土 1 学会本课 11个生字

13、 理解 6个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 3 能在教师帮助下理解并写出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4 摘录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 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让学生学着去仿写外貌 互相神态并 交流 5 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 知道闰土是个聪明 能干 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 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6 引导学生去课外阅读鲁迅作品 故乡 了解 我 回来之后和闰土之间的关系的变 化 并试着去探究原因 在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中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 三维目标 五大板块 的目标 通过安 排学生识字词 有感情朗读 理解句子 仿写 感受作者的感情 安排课外阅读和自主探索 等 在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都有涉及到 同时对于 五大 板块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话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也在教学目标中涉及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 体现了教学目标设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中设计了学 生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默写第一自然段以及仿写神态等 这是语文教学 中工具性的体现 在这个之余通过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 安排课后探索让学生去自主理解封建礼教对于闰土的迫害和压抑 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鸣 这个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人文性 同时本节教学目标设计 遵循了教学目标设计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和谐发展 促进的原 则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 先

15、引导学生们去认识生字词 再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 理解句子 仿写神态 外貌 最后去体味鲁迅所要表达的感情 并引起思想的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听 说 读 写以及情感理解相结合 各要素和谐发展 相互促进 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了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的 而主体 是学生 教师由生字词 句子 仿写句子 理解作者感情 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 由 表及里 由浅入深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 引导学生进 一步去思考 探索 并给学生点拨思考的方向 这同时体现了教学目标设计中知识教学与培 养能力 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学 2005 2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 王守恒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4 董蓓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