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问答)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6616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试题(问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微生物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繁殖迅速、代谢旺盛、易变异等特点,这些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其生理类型多种多样,如细菌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生物固氮作用;厌氧性的生物氧化作用及其烃代谢;合成各种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分解各种复杂化合物,如纤维素、木素等,以及一些有毒物质。这些对人类都是极有利的,还能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菌种资源。(2)微生物代谢旺盛及快速繁殖能力,应用到工业发酵上,在短时间内能获得较多的产物。在环境保护及农业上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3)微生物个体小,对外界环境条件表现出敏感性(即易变性),可用于菌种选育,能在短时间获得优良菌种

2、。2、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在结构上的区别:结构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含有肽聚糖没有肽聚糖C膜常缺少固醇常有固醇内膜比较简单,有中体复杂,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核糖体70S (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核糖体为70S细胞器无有目液泡、溶酶体、微体核膜无有核仁无有DNA单分子,没有组蛋白多条染色体,与组蛋白结合分裂没有有丝分裂有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器带有微管纺锤体有性生殖不连续过程,无减数分裂,仅部分遗传互补体重组连续过程, 减数分裂,全部染色体互补体的重组大小一般小,直径通常2mm通常大,直径2mm大于100mm3、病毒的增殖过程也叫病毒的复制。病毒的复制

3、周期基本上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1)吸附: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2)侵入:吸附后侵入宿主细胞内;(3)脱壳:溶酶体分泌酶去除衣壳和囊膜;(4)生物合成:核酸复制,病毒蛋白质合成;(5)装配与释放:新合成的核酸与蛋白质,在细胞内一定部位装配成病毒颗粒,然后离开宿主细胞。4、细菌细胞膜的功能:答:(1)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渗透;(2)调节菌体内与环境间的平衡;(3)是重要酶系统活动的场所,对细胞生命活动极为重要;5、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可归为五大类,即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其生理功能分别为:(1)碳源:构成细胞结构物质;合成某些次生代谢产物的原料;可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2)氮

4、源:是合成细胞原生质的原料;是合成生理活动物质的原料;是构成细胞结构物质的原料;是某些代谢产物的原料。(3)无机盐:是细胞质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是某些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渗透压、氢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的调节;作为某些微生物的能源。(4)生长因素:主要是作为酶的重要组成成分。(5)水:作为细胞生化反应的介质;参与代谢过程的生化反映,并提供氢、氧元素;作为溶剂,参与物质运输;传递热量,调节体温。6、酶在微生物细胞中的分布特点:答:(1)参与营养物质运输的各种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2)对糖类或其他有机物进行发酵的各种酶,主要在细胞质中;(3)呼吸酶类和电子传递系统:原核生物在细胞的

5、内膜上,真核生物的在线粒体内;(4)蛋白质合成的酶类,主要分布在核糖体上;(5)光合作用的酶类,主要在载色体中。其中光合磷酸化的酶系集中在载色体的膜上,而固定二氧化碳的酶则溶于载色体的间质中。7、微生物代谢的能量来源:答:(1)光能营养型微生物来自光能;(2)化能异养型的微生物来自有机物;(3)化能自养型的微生物来自无机物。8、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答:次生代谢物是指微生物利用细胞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的某些中间产物合成一些化学结构特殊、生理功能尚不明确、对细胞生命过程并非必要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1)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有特异性抑

6、菌和杀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如青霉素对医疗保健事业具有“巨大”成绩。同时,对抗生素的研究,推动了微生物形态、分类、代谢、育种和发酵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2)毒素:有的对人类有害,如白喉、破伤风、黄曲霉毒素、鼠疫毒素等;有的对人类有利,如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伴孢晶体,用于预防园林和蔬菜害虫。(3)激素:是刺激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等。(4)色素:红曲菌产生鲜红的颜色,可用于医药食品染色剂。9、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答:(1)温度:微生物对高温比对低温敏感。低温时,微生物只受到抑制、并不死亡。因为低温代谢活力虽然降低,生长停滞,但原生质不被破坏,故能较长时间保持活力,当

7、温度提高后,仍能恢复正常生长。高温时,当超过微生物耐受的最高温度,不但停止生长,还会引起死亡。因为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酶的活力,使细胞遭受不可逆的破坏。(2)水分与干燥:湿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干燥,除少数真菌外,多数微生物则不能生长,甚至死亡。因为干燥影响酶的活性,使代谢不能进行,导致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严重使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坏死。(3)空气与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需要通气良好、氧化-还原电位高的环境;厌氧微生物,要求无氧、氧化-还原电位低的环境;兼性厌氧微生物,有氧无氧环境都可生长,代谢途径不同,产物随之而异。(4)酸碱度:细胞内一般要求中性环境,如外界环境pH值超过微生物

8、的耐受范围,影响微生物的物质吸收、酶的活性和代谢途径,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5)光与辐射:可见光及红外线波长较短的部分,是光能营养型微生物用于光合作用的能源,但强烈的可见光长时间照射,由于光氧化作用,也可杀伤微生物。杀伤作用最强的是紫外线、X射线和g射线。紫外线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中波长在250280nm波长范围,杀菌力最强,原因是核酸对紫外线有强的吸收性,使核酸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干扰核酸的复制,轻则突变,重则死亡。经紫外线照射的微生物,损伤轻的具有光复活作用。X射线和g射线,作用于菌体,使细胞蛋白质、酶等重要物质发生氧化,引起细胞损伤或死亡。(6)渗透压:等渗透压对细胞有利;当渗透

9、压骤然改变超过限度,对细胞有害,甚至死亡,原因是:在高渗透压下,细胞易脱水,使细胞内水分渗到环境中去,造成细胞质浓缩,引起质壁分离,甚至死亡;低渗透压下,水渗到细胞内,引起细胞膨胀,破裂或死亡。10、乙醇杀菌作用的机制是:答:乙醇有很强的脱水性,易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损伤细胞壁,也能侵入蛋白质结构,使菌体蛋白质变性,致细胞死亡。乙醇杀菌作用以70%浓度为最好,因为高浓度会使细胞脱水,表面形成硬膜,乙醇透入受阻,所以杀菌不如70%浓度效果好。11、重金属盐类具有杀菌作用,是因为:答:重金属盐类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在于重金属离子容易和细胞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或与酶蛋白的羧基(-SH)结合

10、使其失去活性。因此,重金属盐类都可使蛋白质沉淀,所以被广泛用作杀菌剂。1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答:(1)抑制细胞壁合成:对于细菌,某些抗生素能选择性地抑制肽键的形成,破坏肽聚糖网络,阻抑细胞壁的合成;对于真菌某些抗生素能阻碍细胞壁中几丁质的合成,因此具有抗菌作用。(2)损伤细胞膜:某些抗生素能与细胞膜结合,使细胞膜功能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3)抑制蛋白质合成:某些抗生素能阻扰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因而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4)干扰核酸的合成:主要是干扰破坏DNA的复制,阻碍RNA的转录过程,对各类细胞都有损害。13、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作用机制:答:(1)一级处理又称

11、预处理,主要是通过滤筛网及沉淀等物理化学方法除去污水中的粘土、淤泥及其他碎屑等污染物。(2)形成活性污泥经过沉淀处理的污水,进入接种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充分混和并通气,使活性污泥中的动胶菌等大量繁殖,形成菌胶团絮凝物,随后丝状微生物、原生动物等交织或附着在菌胶团上,形成绒絮状活性污泥颗粒。(3)有机污物的吸附分解活性污泥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污物能力,当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时,其中的有机污物很快被吸附到活性污泥颗粒上,进而被微生物氧化分解。(4)二次沉淀处理结束时,将混合液输入二次沉淀池,使活性污泥凝集沉淀。(5)后处理从二次沉淀池中流出的污水经加氯消毒后排入江河内。沉淀的活性污泥,其中一部分

12、再回到曝气池,作为活性污泥接种物;其余部分浓缩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分解处理。14、厌氧发酵法处理污水的作用机理:厌氧发酵法是在密闭的沼气池中进行的。(1)产酸阶段通过兼性厌氧菌和少数专性厌氧菌的作用,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解为有机酸、CH4、H2等(2)产甲烷阶段通过甲烷细菌的作用,将产酸阶段产生的物质分解或合成CH4、CO2等气体。4H2+CO2 CH4+2H2OCH3COOH CH4+ CO215、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答:(1)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2)在土壤及能源物质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3)再保护环境有很重要作用。16、微生物的育种方法:答:(1)

13、诱变育种: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使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结构上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微生物遗传性状的改变。然后,再根据育种的目的要求,挑选出有实用价值的变异菌株。(2)杂交育种:由于基因重组能导致微生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因此,具有有性生殖或准性生殖的真核微生物和能够发生接合的原核微生物,可通过人工杂交的方法获得新种,人工杂交是使两个同种或同属的个体细胞进行接合,从中筛选带有新遗传性状的个体。(3)原生质体育种:包括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是以原生质体为出发菌,用物理、化学的诱变剂处理,然后使细胞壁再生,从中挑选高产优质的变异菌株。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是用人工方法强制二亲

14、本细胞发生融合,从而可能导致遗传重组,产生新型的遗产后代。(4)基因工程:建立在分子水平上的基因人工转移技术。用人工方法在离体条件下得到所需的外源基因,然后把这个外源基因连接在载体DNA上,并通过转化或其他方法把带有外源基因的载体引入受体细胞,从而可使受体细胞获得外源基因的遗传信息,并进行正常的复制表达和遗传。17、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答:(1)接合:两个细菌细胞接触,相互之间暂时沟通,并传递遗传物质的过程。F+FF+F+HfrFHfr+F(大多数情况下)FFF+F(2)转化:细菌的无细胞DNA片段转入到另一个细菌细胞上,并使后者获得了新遗传性状的现象。(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

15、细胞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受体细胞中获得了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18、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中的存在形式:答:遗传物质在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细胞中存在方式是不同的。(1)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的遗传物质DNA主要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核有核膜包围。在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相结合。多数真核微生物细胞中99%以上的DNA集中在细胞核中,只有少量的DNA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器中。(2)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等的DNA在细胞内是以裸露状态存在的,它不与蛋白质结合,也没有核膜包围。原核微生物的细胞核仅仅是由DNA缠绕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核区。一个核一般只有一条双链的DNA分子,呈环状或线状。在原核微生物的核外也有一些小型的环状或线状的DNA结构,分散于细胞质中,叫质粒。19、微生物遗传的特点:答:(1)有DNA也有RNA高等生物中,遗传物质是DNA。在微生物中,真核微生物及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DNA,而病毒中有的是DNA,有的是RNA。(2)有双链也有单链高等生物中,遗传物质DNA都是双链结构。在微生物中,真核微生物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