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建设工程投标策略研究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5921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7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标投标)建设工程投标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招标投标)建设工程投标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招标投标)建设工程投标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招标投标)建设工程投标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招标投标)建设工程投标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标投标)建设工程投标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标投标)建设工程投标策略研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设工程投标策略研究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目前,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广下,招投标已成为工程项目发包承包的最主要方式。在这种形势下,投标成了企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一个在市场经济中拚搏的企业,只有通过投标中标把自身的设计、劳务或者服务“营销”出去,才能取得生产任务、获取利润并最终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投标策略对企业的影响在加大,科学的进行投标,提高投标中标率,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共同的愿望。诚然,由于我国当前的招投标制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之处,一些投标策略之外的因素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评标的最终结果,企业暂时还可以靠关系、靠政府行政保护、靠种种寻租行为来获取标的。但是,有眼光的企业家已经看到

2、,我国政府把招投标推向完善和规范的信心和步伐是坚定而不容置疑的,我国的招投标迟早会走向规范和完善,迎来同国际接轨的那一天。只有遵从科学决策的准则,才能在规范的招投标环境下帮助企业更好的决策并因此而提高投标中标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投标,对自身的投标活动进行思考和总结,部分先行企业还走上了同高校合作研究的道路。本论文着重对投标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加以应用,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帮助企业提高投标的科学性、提升投标中标率具有参考价值。1.2 研究思路本文按照承接递进的顺序对投标策略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研究的大体构思为:首先承包商根据

3、自身掌握的投标项目的一些基本信息对该项目进行预评价,粗略的判断是否该参与该项目的投标。在决定投标的基础上,若存在多个可供承包商选择的投标项目,此时承包商应对这些项目的盈利情况进行预测,从中选择一个自身能够完成且盈利最大的项目进行投标。投标项目确定后,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如项目成本预算、可能的竞争对手等,制定出本项目投标报价的策略,并最终确定投标报价。最后列举了一些在某一具体项目投标过程中所使用的投标策略。总结预评价的评价要素和评价准则具体研究流程如图1-1所示:投标预评价研究运用运筹学和决策树的知识对多项目取舍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投标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项目取舍的经济评价研究列举了多种适用

4、于所有项目的报价模型和投标报价策略投标报价研究投标中的策略研究图1-1 本文研究流程图1.3 招投标简介1.3.1 招标投标的理论研究招标与投标是同一“经济过程”的两个方面。招标方是商品交换的买方,投标方则是商品交换的卖方。一个买主,提出所买商品的各种要求,许多卖主相互竞争来出卖能满足买主所要求的商品,最后,买主择优购买,这就是招标投标。招标投标显然不可能产生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是市场经济这个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也是比较能体现市场的竞争特性的一种买卖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一国国内到国际,从大宗商品采购、证卷发行到大型工程建设,都已普遍采用招标投标方式。1.3.2 招标投标的特点(1)平等

5、性。招标投标的平等性,应从商品经济的本质属性来分析,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是等价交换。招标投标是独立法人之间的经济活动,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和规范的程序进行,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监督。招标方应为所有投标者提供同等条件,让他们展开公平竞争。在实践中,常常有观点认为招标投标两方显然是不平等的。一方站在主动地位,提出种种苛求,另一方为了中标,只能听任摆布。那么应该怎样来看待招标投标的平等行呢?应该从市场的均衡价格来理解。招标投标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商品的买卖方式,其均衡价格就意味着招标者愿意支付且愿意支付,投标者愿意接受且能够接受的价格,这一下体现了它的平等性。一切正常的招标投标

6、,只要排除某些不正常行政干预,它必须是按照平等、自愿、自由的原则来进行的。(2)竞争性。招标投标的核心是竞争按规定每一次招标必须有三家以上投标,这就形成了投标者之间的竞争,他们以各自的实力、信誉、服务、报价等优势,战胜其他的投标者。此外,在招标人与投标者之间也展开了竞争,招标人可以在投标者中间“则优选标”,有选择就有竞争。(3)开放性。正规的招标投标活动,必须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刊登招标公告,打破行业、部门、地区,甚至国别的界限,打破所有制的封锁、干扰和垄断,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让所有符合条件的投标者前来投标,进行自由竞争,招标活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1.3.3 招标投标的作用(1)将竞争机制引

7、入工程建设领域,将工程项目的发包方、承包方和中介方统一纳入市场,实行建设市场公开交易,给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赋予了极大的透明度,加强了公平竞争力度;(2)鼓励竞争,没有竞争,企业就没有压力,就失去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动力,也就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只有竞争才能促使企业提高综合实力,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3)通过招投标法的贯彻,可以防止垄断,防止暗箱操作,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最大限度的实现投资效益的最优化,真正为国家节约了财富,创造了价值;(4)通过严格、规范、科学、合理的运作程序和监管机制,有力的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性和交易的安全性,对规范建设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2 投标参与的预评价项目预评价阶

8、段,顾名思义是在正式参与投标前预先所作的评价,其目的是初步确定是否参与本项目的招投标。虽然由于它发生在企业获知招标信息(招标公告)后、正式参与投标前,对项目的了解非常有限,但企业是完全能够而且非常有必要根据已掌握的招标公告中的基本信息和自身实际情况,从投标的必要性、中标的可能性、自身实力、竞争对手等一些大的方面做一些粗略的定性分析,已剔除那些中标概率很小、中标意义不大、徒然浪费人力物力的的项目。2.1 预评价的意义预评价的最大意义莫过于“磨刀不误砍柴功”。招投标的本质特点就是“竞争性”,项目的预评价正是体现了招标人之间的竞争。由于企业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参加所有项目的投标活动

9、,企业必须在众多的招标项目之间进行选择。在预评价这个阶段,企业陷入招标项目的程度还很浅,在这个项目上花费的精力尚不多,及早的审时度势,判断该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激烈程度,不参与那些没有吸引力,或竞争对手太强太多的项目,既可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又可防止错过那些更有价值的招标项目,对企业增加盈利和提高中标率有很重要的意义。诚然,此时的投标人只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如工程简介、预计工期等,很难做出精确的判断,但也惟其如此,使投标人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以很少的成本从大的方面考察一个项目,从而做出更符合企业战略要求的决定。而事实上,不论投标人主观上是否认识到,他在获取招标信息后都会对是否参与竞标做出思考,完

10、成本文称之为“项目预评价”的工作。2.2 预评价的过程与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对于任何一个招标项目,决定是否应参与投标的因素只有三个,即:a 企业能否完成该项目b 是否应该争取该项目c 企业能否得到该项目显然,当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答案是“否”时,企业都会果断的退出,不参与该项目的投标。于是,预评价的过程就成了对这三个因素的定性分析和初步判断的过程。对于每个因素进行定性评价时必须综合考虑多个子因素,根据认真总结,本文归纳出(见表2-1所列)十条准则,可供企业在进行项目参与的预评价时直接使用:表2-1 投标参与的预评价十准则评价因素评价准则能否完成该项目a.若企业在资质、施工技术、资金周转、人

11、力、设备、工期、质量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能满足要求的可能性,且不能通过租赁、融资、合作等方式减少这种可能性,则放弃;否则应参与是否该争取该项目b.若企业现阶段或者在该地区实行“创牌子”战略,则只要项目预期盈利水平能达到微利即可参与投标c.企业现阶段任务短缺,急需获得该项目,则参与投标d.项目预计工期内的任务饱满,若项目的预期盈利水平不理想,则放弃e.项目预计工期内的任务饱满,且预计有其他更有吸引力的项目,则放弃能否得到该项目f.若存在比较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且本企业不再被保护之列,则放弃g.若存在比较严重的行业保护主义,且本企业不再被保护之列,则放弃h.已知或预计有多家实力远远超过本企业

12、的竞争对手参与投标,则放弃i.本企业和业主曾有过合作的历史,且彼此感觉不错,则应参与j.若有种种迹象表明本次招投标存在不规范现象,且本企业与业主无特殊交情,则放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述十条准则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即,如果某条准则是“当满足某些条件时应放弃(参与)该项目”,则当这些条件不满足时,由于还要考虑其它准则,投标人并不是一定应当参与(放弃)该项目。所以,如果对各准则进行逻辑赋值,则应当规定:当满足某条准则而应放弃该项目时,该条准则取“0”;当满足某条准则而应参与该项目时,该条准则取“1”;当不满足某条准时,该条准则取空值,用“null”表示,意思是该准则不起作用,对表2-1左侧因素的评价

13、取决于其它的准则。在对表2-1左侧的三个因素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肯定判断,即在评价该因素的几个准则中,只要有一个准则支持参与投标,则该因素的评价结果就为“是”;也可以用否定判断,即在评价该因素的几个准则中,只要有一个准则支持放弃投标,则该因素的评价结果就为“否”。显然,否定判断在接纳一个项目的条件上要严格的多。由于各条准则的取值有可能为null,所以在用数学形式表述预评价时,还必须规定:max ( null , x ) = x ,min ( null , x ) = x ,max ( null ) = 1 ,min ( null ) = 0,这样,就可以得到投标参与的预评价公式:预评价=能否完

14、成该项目是否应该得到该项目能否得到该项目即 V=amax ( b , c , d , e )max ( f , g , h , i, j ) (2-1)或 V=a min ( b , c , d , e )min ( f , g , h , i, j ) (2-2)其中,(2-1)式采用的是肯定判断,(2-2)式则采用的是否定判断。因为这是投标参与的预评价,只是初步判断是否有必要参与投标,在以后的决策中仍然会更深一层的分析这个问题,因此预评价对接纳项目应比较宽松,建议采用肯定判断。也可以任务饱满时用否定判断,任务不足使用肯定判断。经过投标参与的预评价,投标人决定放弃的项目将被永久放弃;但投标人

15、决定接纳的项目,并不代表投标人一定会从头到尾的参与,随着投标人对该项目介入程度的加深和掌握到的信息量的增加,该项目仍有被放弃的可能。3 投标决策方法与投标决策影响因素分析3.1 对招标项目调查企业要想选择适当的投标项目,首先要了解有哪些项目在招标,并收集和掌握有关招标项目的各项情报和信息,做到早期跟踪。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里,这一点对选择有利自己的招标项目,预先有目的做好投标准备工作,争取投标获胜十分重要。否则,事先全然不了解招标项目情况,等见到招标广告再去投标,往往因为时间紧迫,仓促上阵而陷入被动,继而造成失误,失去中标机会。3.1.1 企业应建立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我国招标投标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组织、有领导的进行的。有关招标项目信息来源十分清楚。主要有:(1)各级基本建设综合管理部门,如计委、建委、经委等;(2)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3)各地勘察设计单位;(4)各类咨询机构;(5)各种工程承包公司、城市综合开发公司、行业协会;(6)各类刊物、广播、电视等。3.1.2 编制招标项目一览表。企业经过上述渠道及时,准确的掌握有关招标项目的各方面情报和信息,例如,项目名称、分布地区、建设规模、大致内容、资金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