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5615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科技行业)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物科技行业)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物科技行业)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物科技行业)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基础生物化学新—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核 酸单核苷酸: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为单核苷酸。磷酸二酯键:单核苷酸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不对称比率:不同生物的碱基组成由很大的差异,这可用不对称比率(A+T)/(G+C)表示。碱基互补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 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 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反密码子:在tRNA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子。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6顺反子(cistron):基因功能的单位;一段

2、染色体,它是一种多肽链的密码;一种结构基因。核酸的变性、复性: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这个DNA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增色效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减色效应:DNA在260nm处的光密度比在DNA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约少35%40%), 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噬菌体(phage):一种病毒,它可破坏细菌,并在其中繁殖

3、。也叫细菌的病毒。发夹结构:RNA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局部区域为双链结构。这些结构是由于RNA单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形成氢键结合而成的,称为发夹结构。DNA的熔解温度(Tm值):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m)。分子杂交:不同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与RNA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环化核苷酸:单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分别与戊糖的3-OH及5-OH形成酯键,这种磷酸内酯的结构称为环化核苷酸。第三章

4、酶与辅酶米氏常数(Km值):用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底物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得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它们不能解离为更小的单位。分子量为13,00035,000。寡聚

5、酶:有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寡聚酶中的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容易为酸碱,高浓度的盐或其它的变性剂分离。寡聚酶的分子量从35 000到几百万。多酶体系:由几个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称为多酶体系。多酶复合体有利于细胞中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多酶复合体的分子量都在几百万以上。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激活剂,其中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抑制剂:能使酶的必需基团或酶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甚至使酶的催化活性完全丧失的物质。变构酶:或称别构酶,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催化活

6、性受其三维结构中的构象变化的调节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诱导酶:是指当细胞中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它的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增高,这 种诱导物往往是该酶底物的类似物或底物本身。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通常在有限度的蛋白质水解作用后,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酶的比活力:比活力是指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可以用下式表示:比活力=活力单位数蛋白质量(mg) 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1NA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烟

7、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2FAD(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3THFA(tetrahydrofolic acid):四氢叶酸。4NADP+(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5FMN(flavin mononucleotide):黄素单核苷酸。6CoA(coenzyme A):辅酶A。7ACP(acyl carrier protein):酰基载体蛋白。8BCCP(biotin carboxyl carrier protein):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9PL

8、P(pyridoxal phosphate):磷酸吡哆醛。第四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 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

9、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的主要方式。磷氧比: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TP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PO)。如NADH的磷氧比值是3,FADH2的磷氧比值是2。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

10、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能荷: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ATP-ADP-AMP系统能量状态。的第五章 糖 代 谢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 乳酸 甘油 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Q酶:Q酶是参与支链淀粉合成的酶。功能是在直链淀粉分子上催化合成 (-1, 6)糖苷键,形成支链淀粉。乳酸循环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

11、环称乳酸循环。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变构调节:变构调节是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酶的变构调节。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

12、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D-酶:一种糖苷转移酶,作用于-1,4糖苷键,将一个麦芽多糖的片段转移到葡萄糖、麦芽糖或其它多糖上。糖核苷酸: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的化合物,是双糖和多糖合成中单糖的活化形式与供 体。(二)英文缩写符号:1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是合成蔗糖时葡萄糖的供体。2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是合成淀粉时葡萄糖的供体。3F-D-P:1,6-二磷酸果糖,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果糖-1-磷酸生成,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糖酵解过程生成。4F-1-P:果糖-1-磷酸,由果糖激酶催化果糖生成,不含高能磷酸键

13、。5G-1-P:葡萄糖-1-磷酸。由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生成,不含高能键。6.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含高能磷酸键,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糖酵解过程生成。第六章 脂类代谢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氧化:-氧化作用是以具有3-18碳原子的游离脂肪酸作为底物,有分子氧间接参与,经脂 肪酸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由碳原子开始氧化,氧化产物是D-羟脂肪酸或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断裂,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

14、原子的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脂肪酸-氧化:-氧化是C5、C6、C10、C12脂肪酸在远离羧基的烷基末端碳原子被氧化成羟基,再进一步氧化而成为羧基,生成,-二羧酸的过程。乙醛酸循环:一种被修改的柠檬酸循环,在其异柠檬酸和苹果酸之间反应顺序有改变,以及乙酸是用作能量和中间物的一个来源。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有此循环,他需要二分子乙酰辅酶A的参与;并导致一分子琥珀酸的合成。柠檬酸穿梭:就是线粒体内的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然后经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运至胞液中,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需消耗ATP将柠檬酸裂解回草酰乙酸和,后者就可用于脂肪酸合成,而草酰乙酸经还原后再氧化脱羧成丙酮

15、酸,丙酮酸经内膜载体运回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这样就可又一次参与转运乙酰CoA的循环。乙酰CoA羧化酶系:大肠杆菌乙酰CoA羧化酶含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和转羧基酶三种组份,它们共同作用催化乙酰CoA的羧化反应,生成丙二酸单酰-CoA。脂肪酸合酶系统:脂肪酸合酶系统包括酰基载体蛋白(ACP)和6种酶,它们分别是:乙酰转酰酶;丙二酸单酰转酰酶;-酮脂酰ACP合成酶;-酮脂酰ACP还原酶;-羟;脂酰ACP脱水酶;烯脂酰ACP还原 酶。第八章 含氮化合物代谢蛋白酶:以称肽链内切酶(Endopeptidase),作用于多肽链内部的肽键,生成较原来含氨基酸数少的肽段,不同来源的蛋白酶水解专一性不同。肽酶:只作用于多肽链的末端,根据专一性不同,可在多肽的N-端或C-端水解下氨基酸,如氨肽酶、羧肽酶、二肽酶等。氮平衡:正常人摄入的氮与排出氮达到平衡时的状态,反应正常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生物固氮:利用微生物中固氮酶的作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大气中的氮还原为氨的过程(N2 + 3H2 2 NH3)。硝酸还原作用: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