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清流一中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A必修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775597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清流一中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A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清流一中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A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清流一中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A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清流一中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A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清流一中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A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清流一中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A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清流一中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A必修2.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课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 (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线的倾斜角 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教学难点直线的

2、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教学过程:批 注活动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5分钟)问1:我们知道,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 那么, 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 如图, 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a,b,c, 易见,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呢? (1)它们都经过点P. (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 怎样描述这种倾斜程度的不同?活动二:步入新知,师生交流(20分钟)_Y_X_c_b_a_Ol. 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 取x轴作为基准, 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3、规定= 0. 问2: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0180.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都有确定的倾斜程度, 引入直线的倾斜角之后, 我们就可以用倾斜角来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如图, 直线abc, 那么它们的倾斜角相等吗? 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一个倾斜角不能确定一条直线.确 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一个点P和一个倾斜角.2.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 k = tan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0, k = tan0=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 90, k 不存在.由此可知,

4、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例如, =45时, k = tan45= 1; =135时, k = tan135= tan(180 45) = - tan45= - 1.学习了斜率之后, 我们又可以用斜率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3.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可用计算机作动画演示: 直线P1P2的四种情况, 并引导学生如何作辅助线,共同完成斜率公式的推导.(略)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 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 90, 直线与x轴垂直;(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即y1,y2和x1,x

5、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 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 (3)斜率k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直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得;(4) 当 y1=y2时, 斜率k = 0, 直线的倾斜角=0,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 (5)求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而得到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18分钟)例1 已知A(3, 2), B(-4, 1), C(0, -1), 求直线AB, BC, CA的斜率, 并判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分析: 已知两点坐标, 而且x1x2, 由斜率公式代入即可求得k的值; 而当k = tan0时, 倾斜角是锐角; 而当k = tan=0时, 倾斜角是0.略解:

6、 直线AB的斜率k1=1/70, 所以它的倾斜角是锐角; 直线BC的斜率k2=-0.50, 所以它的倾斜角是锐角.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 -1, 2, 及-3的直线a, b, c, l.分析:要画出经过原点的直线a, 只要再找出a上的另外一点M. 而M的坐标可以根据直线a的斜率确定; 或者k=tan=1是特殊值,所以也可以以原点为角的顶点,x 轴的正半轴为角的一边, 在x 轴的上方作45的角, 再把所作的这一边反向延长成直线即可.略解: 设直线a上的另外一点M的坐标为(x,y),根据斜率公式有 1=(y0)(x0) 所以 x = y 可令x = 1, 则y =

7、 1, 于是点M的坐标为(1,1).此时过原点和点 M(1,1), 可作直线a. 同理, 可作直线b, c, l.(用计算机作动画演示画直线过程) 练习: P86 1. 2. 3. 4.活动四:归纳整理,提高认识(2分钟)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直线的斜率公式.活动五:作业布置P89 习题3.1 1. 2. 3.4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断板书设计: 3.1.1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3.例1 练习1 练习32. 直线的斜率 4.例2 练习2 练习4教学后记:课题: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断 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课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两条直

8、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以及数形结合能力通过直线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教学难点启发学生, 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 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教学过程:批 注活动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5分钟)上一节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而且知道,可以用倾斜角和斜率来表示直线相对于x轴

9、的倾斜程度, 并推导出了斜率的坐标计算公式. 现在, 我们来研究能否通过两条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1:两条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直线, 它们的斜率有什么关系?活动二:步入新知,师生交流(20分钟) l.研究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不重合)的情形(1) 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都为90,它们互相平行(2) 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如果L1L2(图1-29),那么它们的倾斜角相等:1=2(借助计算机, 让学生通过度量, 感知1, 2的关系)tg1=tg2即 k1=k2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即k1=k2,那么tg1=tg2由于01180

10、, 0180,1=2又两条直线不重合,L1L2结论: 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 那么一定有L1L2; 反之则不一定.2.下面我们研究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形(1) (1)讨论: 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 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2) 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如果L1L2,这时12,否则两直线平行设21(图1-30),甲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

11、x轴上方;乙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下方;丙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上,无论哪种情况下都有1=90+2因为L1、L2的斜率分别是k1、k2,即190,所以20 , 可以推出: 1=90+2 L1L2结论: 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注意: 结论成立的条件. 即如果k1k2 = -1, 那么一定有L1L2; 反之则不一定.(借助计算机, 让学生通过度量, 感知k1, k2的关系, 并使L1(或L2)转动起来, 但仍保持L1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18分钟)例1 已知A(2,3), B(-

12、4,0), P(-3,1), Q(-1,2), 试判断直线BA与PQ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 借助计算机作图, 通过观察猜想:BAPQ, 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图略)解: 直线BA的斜率k1=(3-0)/(2-(-4)=0.5, 直线PQ的斜率k2=(2-1)/(-1-(-3)=0.5,因为 k1=k2=0.5, 所以 直线BAPQ.例2 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0,0), B(2,-1), C(4,2), D(2,3), 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借助计算机作图, 通过观察猜想: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解同上.已知A(-6

13、,0), B(3,6), P(0,3), Q(-2,6), 试判断直线AB与PQ的位置关系.解: 直线AB的斜率k1= (6-0)/(3-(-6)=2/3, 直线PQ的斜率k2= (6-3)(-2-0)=-3/2, 因为 k1k2 = -1 所以 ABPQ.例4已知A(5,-1), B(1,1), C(2,3), 试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分析: 借助计算机作图, 通过观察猜想: 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ABBC, 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图略)课堂练习 P89 练习 1. 2. 活动四:归纳整理,提高认识(2分钟)(1)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真实等价条件;(2)应用条件,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3) 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 判定三点共线.活动五:作业布置P89 习题3.1 5. 6.7. 8.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