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5035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行业)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行业)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行业)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行业)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设计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作用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活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应该让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我们所使用的这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为后面知识的 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从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

2、材把生物和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引起学生对生物生存状况的关注。为第二章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章是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本章安排了数量、类型校对的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并使学生通过活动,更深刻的理解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所以本章是本单元的重点。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现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了解水平(

3、1)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特征。(2)说出调查的基本方法。(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6)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7)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8)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理解水平(1)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3)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技能性目标模仿水平(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2)尝试在探究中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3)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情感性目标1、经历水平: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领悟水平(1)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2)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二章第二节)(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第二章第四节)(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章第五节)(4)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第二章第二节)(5)尝试在探究中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第二章第三节)(6)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第二章第四、五节)2、教学

5、难点:(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习方式的转变。(3)探究能力的培养。(三)课时安排第一章 认识生物 3课时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课时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2课时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8课时第一节 生物圈 1 课时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课时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课时第四节 生态系统 2课时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课时三、教学策略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注意引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的燃点与手段。激发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亲身经

6、历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奇妙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可以体现在导入的创设情境中,教师的问题设置中,探讨交流的质疑释疑中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另外还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兴趣。2、重视探究活动,倡导探究式学习。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本册教材所传授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获得。本单元的探究活动有:观察和思考、资料分析、探究、调查、进一步探究、技能训练等。他们在能力的培养上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和“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是本单元的两个重点的探究活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7、”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拟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认真观察、记录,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是让学生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这个探究活动的6到思考题,是从探究过程的不同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的。第(1)题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2)题引导作出假设,第(3)、(4)题引导学生思考测量中的科学问题,第5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第6题训练良好的数据记录习惯。所以教师要明确编者的意图,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好本单元每一个探究活动的教学目标,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尽快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养成探究的意识和思维习

8、惯,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3、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本单元用到的科学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等。教材写出这些方法性的内容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活动中领悟总结和应用这些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目的,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这些科学方法的理解、领悟和应用。4、研读课标,确立好知识内容不同的目标水平。人教版教材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删减了死记性的知识,为主动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后,要认真研读课标,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确立好知识内容的不同的目标水平,不要在知识上加深加难。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在知识水平上使学生能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

9、非生物的特征就可以了,把时间和重点放在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自主获得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的过程中。5、注意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标准中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尤其是当前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的影响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应用日益广泛,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新动态及社会热点问题,在对学生进行STS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及时、时时的收集相关信息,处理后恰当的体现在教学环节中。 6、关注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新课程理念的第一个

10、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通过学习获得的发展也不一样。 教材在设计上给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后安排了“进一步探究”就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的空间。那么教师在备学生的差异、备教材的不同问题的设计中做到因材施教来体现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巧设导言,创设情境:音乐、古诗、多媒体、生活趣事、社会热点话题等。2、课型:合作研讨式、调查课、探究课、启发提问式等。3、探究性学习设计: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对比分析、案例分析、讨论、演示、技能训练、调查、探究、进一步探究等。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11、(1)校园生物种类、名称及生存状况的调查。(2)收集与本单元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3)做生物圈、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等课的课件。(4)探究活动中对小组长在组内分工、职责等事项提前指导。(5)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探究报告的指导。(6)准备一些研讨课所用的题签。2、 学生准备:(1)收集并处理本单元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课的材料用具准备。 六、教学流程章、节、题目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1 生物的特征生物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学生分组对图片、实物观察、对比、研讨交流得出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将图片、实物分类,学生分组,引导进行观察、研讨交流,使学生在常见

12、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的特征。1、2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小组长组织研讨本组的调查方案,实地调查,表达交流结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调查方法。对小组分工方面指导及相关事项的强调。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调查中的问题进行释疑并完善调查方法。2、1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观看影碟、观察地球仪,在交流中了解生物圈范围。播放影碟、展示地球仪,研讨:生物圈的范围?及时生成问题引导学生交流。2、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2、全班研讨交流方案可行性,质疑不足

13、,完善方案。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4、 全班交流对相关问题进行质疑,完善实验。5、观看图片:两狗争食、蚂蚁搬家、螳螂捕蝉。交流完成思考题。1、小组分工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引导学生对变量、对照实验、恒量及控制单一变量内涵的明确。3、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巡视指导,在交流时引导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完善实验。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4、出示图片,思考:图中动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还知道那些?2、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1、观察、交流。2、小组研讨教材中的思考题,确定本组问题、假设、设计方案。3、完成实验,得出结论。4、各组交流结果,

14、对比,找不足,完善。1、思考: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对思考题进行研讨、分析,确定各组问题,制定好各组的计划。并对各组计划中的 数据分析进行引导、评价。3、对各组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评价。2、4 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积累。1、观看画面,交流中说出里面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非生命物质等。2、用铅笔在书上连出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学生个别有连错的。3、全班交流,很容易得出生态系统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但很有限,人类的某些行为能使生态

15、系统失衡。4、游戏:食物链学生兴致勃勃的玩游戏。食草动物争着吃植物,食肉动物争着吃食草动物,人又吃了食肉动物,最后红粉笔都堆积到了人身上。1、出示一森林自然景观画面,思考:说出画面中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试着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连一连。3、出示草原画面,思考:(1)如果今年的雨水充沛,草茂盛,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增加?(2)为了避免狼吃羊,牧民将狼杀尽好不好?(3)为了避免草资源的浪费,多放养些牛羊多好啊,会增加经济收入,你的看法呢?4、教师帮助学生分组,10名同学扮演植物,6名同学扮演食草动物,3名同学扮演食肉动物,1名同学扮演人。由于人为原因,植物体内积累了少量的毒素(红粉笔)。按食物链链接方式游戏。试分析这个游戏说明了什么?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观看,大概能说出,但名词不准,需引导。身边的学生易举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