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必修二第七章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4928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必修二第七章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科技行业)必修二第七章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科技行业)必修二第七章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科技行业)必修二第七章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科技行业)必修二第七章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必修二第七章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必修二第七章生物进化理论课下作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1使用农药后,某种农业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而越冬后存活的大多是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敏感性的个体在冬季能大量繁殖B害虫的基因频率不会因自然选择而变化C农药的选择作用与低温的选择作用相同D抗药性的个体不耐低温解析:此题主要是审题,答题时应明白抗药性和耐低温是两码事,就可得出D项正确。答案:D2有关物种叙述正确的是 ()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A BC D解析:不同种群的生物不一定不属于一个

2、物种。物种的形成可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经过生殖隔离。答案:C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B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答案:C4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

3、析:现代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 生物的变异可分为有利变异与不利变异两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B5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非有害无益,捕食者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C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并经漫长进化形成包括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的生物多样性D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物种的大爆发及某些物种的绝灭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多

4、样性的形成及生物间的共同进化解析: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物种的大爆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如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形成了大量无脊椎动物,从而促使由两极生态系统向三极生态系统进化,丰富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在进化历程中有些物种的绝灭,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白垩纪末期恐龙的绝灭,为哺乳动物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从而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一页。答案:D6(2010广州测评)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

5、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解析:基因突变不受环境控制,环境只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保留种群中有利的变异类型,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答案:D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C D解析:

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从根本上解释进化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进化的原因,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及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正确。答案:C8(2010济南质检)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13.2% B5%C14% D9.3%解析:Xb的基因频率(5%21%7%)/(244%5%221%43%7%)9.3%。注意计算时男性只计算其中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Y染色体不予考虑。答案:D9.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右

7、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Ee个体繁殖成功率也比较低,但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高,因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E的基因频率降低,而e的基因频率增加,所以经过选择之后,EE的个体数量最少,而ee的个体数量最多,Ee的个体数量处于两者之间。答案:C10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双选)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

8、标志。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答案:CD1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Aa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解析:a表示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表示地理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必须经过地理隔离。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与 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D12图示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A环境条件发生变

9、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解析:生物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前就存在着变异,只是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生存了下来。答案:AC二、非选择题13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

10、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解析:(1)a、b和c处于不同的纬度,存在地理上的隔离。种群b和种群c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存在生殖上的隔离。物种的形成需要三个环节,分别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已经知道DD和dd分别为10%和70%,所以Dd为20%,第一年该种群D的基因频率是:(10%220%)/200%20%

11、。同理第二年该种群D的基因频率是:(4%232%)/200%20%,所以连续两年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推断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14(2009上海高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图1(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

12、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解析:(1)生物进化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为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3

13、)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为基因库。(4)由于过度繁殖,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性状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当环境缺少食物时,联趾个体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更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从分子水平看是对有利基因的选择,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5)同一物种个体间的差异为遗传多样性,可用PCR技术扩增后进行检测其DNA碱基序列的差异。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基因频率(5)遗传PCR(聚合酶链反应)15科学家观察某种鸟的种群变化情况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