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生活环境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4895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生活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生活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生活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生活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生活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生活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生活环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中考网http:/ 生物的生活环境复习指要: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概念: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不同的特征栖息地 特点 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型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黄粉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

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1)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2)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发包范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项中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亡B.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C.狼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D.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解析: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而B、C、D 中的因素,都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A【例2】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椋鸟对枸杞是( )

3、。 A.有害的 B.有益的 C.无害、无益的 D.有益、有害的解析: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两者之间似乎是受益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椋鸟吃下多肉的果实后,枸杞的种子不被椋鸟消化,随椋鸟的粪便被传播到各处,这样椋鸟帮助枸杞传播了种子,对枸杞繁殖后代是有益的。答案:B【例题3】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解析: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小鸟也不例外。答案:D【例4】仙人掌能够在荒漠中生长,这是仙人掌对荒漠环境

4、的( )。 A.破坏 B.适应 C.喜爱 D.讨厌解析: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仙人掌的叶退化,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茎肥厚多汁,能贮存水分,表现出对荒漠干旱环境的适应。植物对生活环境不存在喜爱和讨厌的问题。答案:B【例5】地球上不断有生物灭绝的现象发生,这是( )。A.一种自然现象 B.完全是由人类引起的C.与人类无关 D.上帝的作用解析: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淘汰。生物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栖息地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生物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不是完全由人类引起的,但与人类

5、有关。当然上帝是不存在的。答案:A最近中考:1、(2009黔东南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答案:A2、(2009济宁市)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阳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春风又绿江南岸答案:C3、(2009绵阳市)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答案:C4、(2009锦州)你不会到哪种环境中捕捉鼠妇( )A.草坪的石头堆里 B.庭院的菊花盆下 C.墙角的草丛

6、中 D.学校的篮球场上答案:D5、(2009锦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答案:C6、(2009揭阳)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7、(2009揭阳)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 ,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

7、,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答案:C8、(2009东营市)2008年初南方部分省区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B9、(2009长沙)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答案:C10、(2009潍坊)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大豆、柑橘等植物体上。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植物体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影响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吸收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

8、养物质 和植物体竞争土壤内的水分和营养 共同生活,互惠互A B C D答案:A11、(2009德城区)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答案:C12、(2009德城区)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答案:C精题精练:1.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沙漠缺乏(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适宜的温度2.生物圈的

9、范围是( )。A.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B.海平面以下20千米C.海平面以上20千米D.全部在岩石圈3.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 )决定的。 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4.下列各种动物不生活在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的是( )。 A.云南兔 B.穿山甲 C.白臀叶猴 D.大熊猫5.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 )厚的范围内。 A.10千米 B.1 000米 C.100米 D.10米6.柑橘在北方生长不好,影响柑橘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温度7.下列各项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食草动物

10、B.阳光 C.空气 D.温度 8. 一块农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田间杂草 D.水分9.同中生物之间( )。 A.有互助、有斗争 B.无互助、无斗争 C.只互助不斗争 D.只斗争不互助10.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多种1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B.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不利的C.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D.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12.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 )生活的适应。 A.沙漠 B.水中 C.陆地 D.空中13.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

11、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 )。 A.可生殖范围 B.可生存范围 C.可生长范围 D.一样大14.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生物能改变环境C.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15.猫头鹰有利爪与( )生活相适应。 A.飞行 B.草食性 C.肉食性 D.陆地16.生物圈之所以能适合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分别是、和稳定的供给等。17.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称为。18.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是位于山东省境内的,是世

12、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速率的。19.栖息地的或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20.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及,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21.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大气层的、和岩石圈的。22.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整个层的总称,是地球的最外一圈,厚度约为千米。2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因素和因素。24.在我国北方,第一次霜冻几乎会使所有的成蚊死亡,这是由的变化引起的。25.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包括生物之间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6.社会性群聚生物的蜜蜂等内部既有又有;而雄性羚羊在繁殖季节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以上说明同种生物之间既有又有。27.蜜蜂与花之间是的,鳄鱼与鱼之间存在着。28.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根和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是为了满足的需要;仙人掌的叶退化了,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29.不同生物具有的适应能力。30.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能力,就可能被。31.生物灭绝是一种现象。32.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