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7730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香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用菌市场的紧俏货。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有高温类菌株进入生产,笔者提倡采用水温空调出菇的措施,采用中温菌株,使得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升。主要措施为:一、设施或设备要求栽培设施: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产以后,把原来的菌袋清理出去,棚内打扫干净,检查修补棚膜,喷洒适量的药物如百病去无踪等予以灭菌处理。然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即可将菌袋搬到架子上。降温设备:水温空调器既可在夏季进行降温生产,也能在冬季进行升温栽培,一机两用,效果极好。二、菌袋制作基本配方:木屑 1800 公斤、麦麸 200 公斤、过磷酸钙 20 公斤、尿素 3 公斤、石灰粉 20 公斤、石膏粉 10

2、公斤、香菇专用添加剂 1 公斤。按照常规装袋、灭菌、接种以及发菌等管理。三、菌袋转色待全部完成发菌后,即可将白色菌袋依“井”字形码放,并覆盖薄膜、草苫等,使其升温的同时,通过调节草苫和薄膜的覆盖以及夜间的揭盖,一则促使菌袋表面的白色菌丝倒伏,二来增加菌袋的温差,促使其尽快转色。四、调温催蕾完成转色的菌袋,经打孔及补水等处理后,即可搬入棚内,间隔5 厘米左右单层排放,通过水温空调进行降温处理 12 天后,再实行高温刺激,配合棚内的水分、光照等刺激,约一周左右即有小菇蕾出现。此后,保持常规用水,尽量缩小湿差,以保证有菇蕾源源不断地出现。该阶段的基本管理指标是:温度保持在 2025之间,尽量降低;空

3、气湿度在 7595之间,由于香菇的菌盖较厚,而且适应较大的湿差,所以,不必担心过大的湿差会导致不良影响;通过调整棚顶的覆盖物,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 3001200 勒克斯;适量的通风,使棚内保持较清新的空气。五、出菇管理香菇菌袋的薄膜较厚,其菇蕾无法自行破袋而出时需人工割破薄膜。方法是在发生菇蕾的地方,用小刀片将薄膜切开,注意不要伤到菇蕾,如果管理细心,可将薄膜沿菇蕾切一圆形口,这样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发生畸形菇。从幼蕾伸出之后,就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该阶段应保持温度在 2025、湿度在 7595之间、约 5001000 勒克斯的光照和适当的通风。当菌盖直径达到两厘米以上时,可对菇体直接喷施食用菌三

4、维营养精素。当香菇菌盖边缘仍呈下卷状态但又要展开时,即应及时采收。在一定程度上,该阶段的棚内温度和叶面施肥将决定香菇产量及其质量的高低。采用菌棒出菇的管理,较菌袋出菇更加方便,但由于菌棒裸露,出菇期间失水较多,故应加大湿度,并应给予浸泡菌棒或注水处理。香菇的采收潮次较为明显,当一潮菇采收后,菌袋的失水较为严重,故需补水、养菌,然后才能收获下潮菇。补水的常用办法是:利用原有的沟、渠、坑或挖一土坑,内铺薄膜,将菌袋排入,离上沿约有 20 厘米时,铺一薄膜使其呈凹型,在凹型坑里灌满水,形成一定压力后,再向菌袋的坑里灌水,待灌满后,维持 24 小时,即可排水,将菌袋再摆于出菇架子上,参考上述管理即可。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