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__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71303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__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__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__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__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__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_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__(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四个部分唐诗、宋词、元曲。 “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蔡文姬”“陶渊明”“李白”三位历史名人的故事。“名胜佳境”: 了解三孔和长江等名胜。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谜语”和“谚语”两个部分。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

2、“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共有学生154人。他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差异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前段时间,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

3、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三、教学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

4、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四、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 学 目 的教 学 重 点单元课题第一至四周第三单元:名胜佳境(三孔)1、孔府1、让学生了解孔府及其古诗五柏抱槐、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的原文及译文。2、背诵这两首诗。理解背诵这两首诗。2、孔林1、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理解背诵这首诗。3、孔庙1、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三孔是我国三大古建筑

5、群之一。第五至八周第三单元:名胜佳境(长江)1、长江之歌1、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欣赏杨基诗长江万里图、李之仪词卜算子。学唱长江之歌2、巴山蜀水1、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2、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荆门望楚(唐 陈子昂)、上三峡(唐 李白)。欣赏古典诗词新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 学 目 的教 学 重 点单元课题第五至八周第三单元:名胜佳境(长江)3、古楚风光1、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欣赏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崔颢诗黄鹤楼。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4、吴越音韵1、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欣赏赵维烈南乡

6、子登燕子矶、杨慎临江仙。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内涵。第九至十三周第四单元:艺术乐园(谜语)1、字谜使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字谜的兴趣。搜集部分字谜。2、画谜使学生了解画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画谜的兴趣。阅读品味,了解关于画谜的知识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 学 目 的教 学 重 点单元课题第十四至十六周第四单元:艺术乐园(谚语)1、农谚篇1、使学生了解农谚的特点,培养对字谜的兴趣。2、搜集、积累部分农谚。 1、阅读品味,了解谚语的定义。2、知道农业谚语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2、学志篇1、 使学生了解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2、 制作谚语卡片。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谚语的知识。五、教学措施1

7、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1、 南园十三首 一课时2、 无题 一课时3、 问刘十九 一课时4、 塞上听吹笛 一课时5、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一课时6、

8、 生查子 一课时7、 望江南 一课时第二单元 名人长廊1、 蔡文姬 二课时2、 陶渊明 二课时3、 李白 二课时第三单元 名胜古迹1、 孔府 一课时2、 孔林 一课时3、 孔庙 一课时4、 长江之歌5、 巴山蜀水6、 吴越音韵第四单元 艺术乐园1、 字谜 一课时2、 画谜 一课时3、 农谚篇 一课时4、 学志篇 一课时课 题传统文化三孔;3、孔庙个性化修改教学目的 1.了解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中央。它是我国古代三大建筑群之一。2.学习清乾隆皇帝和现代文豪郭沫若的两首诗。3.结合插图,简要理解“活动广角”中两句文言文的含义。教学难点和重点1. 学习清乾隆皇帝和现代文豪郭

9、沫若的两首诗。2. 结合插图,简要理解“活动广角”中两句文言文的含义。教学准备:1、有选择的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孔庙的知识。2、收集能体现孔子儒家文化思想的建筑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选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孔庙的知识,让学生欣赏,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出示课题:(板书)三孔:孔庙二、讲授新知:1、教师简单的讲解孔庙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孔子)的祠庙,原址是他的故居鲁城阙里,在今山东曲阜。曲阜孔庙是全国现存仅次于北京紫禁城宫殿的巨大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型,保持着宋金以来的总体布局和金元以来数十座古建筑。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死后不久,故居改

10、为纪念他的庙。东汉永兴元年(153)正式成为国家所立的庙,历朝多有修建。北宋天禧二年(1018)大修孔庙,基本形成现在大中门以北部分的布局。明弘治十二年(1499)毁于火,弘治十七年重建,形成现在的规模。现存建筑除少量金元遗构外,主要是明清建造的。 孔庙占地近10公顷,纵长600米,宽145米,前后有八进庭院,殿、堂、廊、庑等建筑共620余间。前三进都是遍植柏树的庭园,第四进为奎文阁建筑组,第五进为碑亭院,第六、第七进为孔庙主要建筑区,第八进为后院。 曲阜孔庙孔庙虽地处山东,建筑则是历朝官修的,虽不免少量地方风格掺入,仍可视为研究金、元、明、清官式建筑的极好实例。(让学生说说。)老师在学生说的

11、基础上进行小结:师范读孔庙、游孔庙学生自读。阅读文意,了解作品的内容,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阅读“温馨点击”进一步了解孔庙,以及他在文坛上的贡献。三、拓展延伸:1、请同学展示自己所画的诗配画,比一比,看看谁最能干。2、比一比,看看谁背过孔庙、游孔庙,比一比,谁最棒!四、内化提升: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孔庙的故事,说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五、活动广角:结合孔庙中能体现孔子儒家文化思想的两个建筑物,让学生略知两句文言的意思。一句是:“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所配插图是“金声玉振”坊。另一句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配插图是“

12、弘道门”。孔子强调人谋求、播化弘扬“道”的主体能动性,这是孔子思想中颇具积极意义的思想命题。清雍正七年(1729),据此语钦定命名“弘道门”,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合稳、武、周公之道六、小结,布置作业:看看谁背的多,谁最能干!课 题传统文化长江:2、巴山蜀水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三峡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地段和风景区,主要集中在“巴蜀之地”四川省和重庆市。2、阅读上三峡、渡荆门望楚两首古诗以及陈毅关于描写三峡的诗句。3、完成“活动广角”部分中的三个活动内容。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三峡的重要地理位置。2、阅读上三峡、渡荆门望楚两首古诗以及陈毅关于描写三峡的诗句。教学准备:1、有选择的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相关图片。2、收集文坛上比较著名的关于三峡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曲长江之歌,感悟了长江的自然魅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巴山蜀水。长江流经巴山蜀水,最有名的风景是“三峡风光”。板书课题巴山蜀水。二讲授新知:1、选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巴山蜀水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出示课题:长江:巴山蜀水。2、让学生自由读诗,组内读诗,达到背诵的目的。3、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