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数字电子技术_触发器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69450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数字电子技术_触发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数字电子技术_触发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数字电子技术_触发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数字电子技术_触发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数字电子技术_触发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数字电子技术_触发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数字电子技术_触发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 概述 在各种复杂的数字电路中不但需要对二值信号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适算,还经常需要将这些信号和运算结果保存起来。为此,需要使用具有记忆功能的基本逻辑单元。能够存储l 位二值信号的基本单元电路统称触发器。为了实现记忆1位二值信号的功能,触发器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具有两个能自行保持的稳定状态,用来表示逻辑状态的0 和1,或二进制数的0 和1。 第二,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可以置成1或O状态。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研制出了许多种触发器电路。根据电路结构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 触发器、主从触发器、维待阻塞触发器、CMOS 边沿触发器等。这些不同的电路结构在状态

2、变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动作特点,掌握这些动作特点对于正确使用这些触发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由于控制方式的不同(即信号的输入方式以及触发器状态随输人信号变化的规律不同),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在细节上又有所不同。因此又根据触发器逻辑功能的不同分为RS 触发器、JK 触发器、T触发器、D 触发器等几种类型。此外,根据存储数据的原理不同,还把触发器分成静态触发器和动态触发器两大类。静态触发器是靠电路状态的自锁存储数据的;而动态触发器是通过在MOS管栅极输入电容上存储电荷来存储数据的,例如输人电容上存有电荷为O 状态,而没有存电荷为1状态。本章只介绍静态触发器4 . 2 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a 基本RS

3、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b 同步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c 主从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d 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4.2.1 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 基本RS 触发器(又称RS 锁存器)是各种触发器电路中结构形式最简单的一种。同时,它又是许多复杂电路结构触发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二章讲过的各种门电路虽然都有两种不同的输出状态(高、低电平,亦即1 、0 ) ,但都不能自行保持。例如在图4.2.1 ( a )所示电路中,如果只有一个或非门G1,那么当另一个输入端接低电平时输出的高、低电平将随输入的高、低电平而改变。因此,它不具备记忆功能。 如果用

4、另一个或非门将反相(同时将的另一个输入端接低电平),则的输出将与同相。现将接回的另一个输入端,这时即使原来加在输入端上的信号消失了,和的状态也能保持下去。这样就得到了图4.2.1(a)中由两个或非门所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电路。 由于和在电路中的作用完全相同,所以习惯上将电路画成图4.2.1(b)的对称形式。Q和称为输入端,并且定义Q=1、=0 为触发器的1 状态,Q=0、1 为触发器的0状态。称为置位端或置1 输入端,称为复位端或置0 输入端。 当1、0时,Q1、=0。在1信号消失以后(即回到0), 由于有Q 端的高电平接回到的另一个输入端,因而电路的1 状态得以保持。 当0、1 时,Q0、

5、1 。在1 信号消失以后,电路保持0状态不变。 当0时,电路维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当1 时,Q 0 ,这既不是定义的l 状态,也不是定义的0状态。而且,在和同时回到0以后无法断定触发器将回到1 状态还是0 状态。因此在正常工作时输入信号应遵守的约束条件,亦即不允许输入1的信号。 将上述逻辑关系列成真值表,就得到表4.2.1。因为触发器新的状态(也叫做次态)不仅与输入状态有关,而且与触发器原来的状态(也叫做初态)有关,所以把也作为一个变量t列入了真值表,并将称做状态变量,把这种含有状态变量的真值表叫做触发器的特性表(或功能表)。 基本RS 触发器也可以用与非门构成,如图4.2.2 所示。这个电路

6、是以低电平作为输入信号的,所以用和分别表示置1输入端和置0输入端。在图4.2.2 ( b )的图形符号上,用输入端的小圆圈表示用低电平作输入信号,或者叫低电平有效。表4.2.2是它的特性表。二、动作特点 由图4.2.1( b )和图4.2.2(a)中可见,在基本RS 触发器中,输入信号直接加在输出门上,所以输入信号在全部作用时间里(即或为1 的全部时间),都能直接改变输出端Q和的状态,这就是基本RS 触发器的动作特点。由于这个缘故,也把()叫做直接置位端,把()叫做直接复位端并且把基本RS 触发器叫做直接置位、复位触发器。top 4.2.2 同步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 在数字系统中,为

7、协调各部分的动作,常常要求某些触发器于同一时刻动作。为此,必须引入同步信号,使这些触发器只有在同步信号到达时才按输入信号改变状态。通常把这个同步信号叫做时钟脉冲,或称为时钟信号,简称时钟用CP表示。 这种受时钟信号控制的触发器统称为时钟触发器,以区别于像基本RS触发器那样的直接置位、复位触发器。一、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实现时钟控制的最简单方式是采用图4. 2. 4 所示的同步RS 触发器结构。该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由与非门G1、G2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和由与非门G3、G4组成的输入控制电路。它的特性表如表4. 2. 3 所示。 从上表中可见、只有CP1时触发器输出端的状态才受输入信号的控制,而

8、且在CP1时这个特性表和基本RS 触发器的特性表相同。输入信号同样需要遵守SR = 0 的约束条件。 在使用同步RS 触发器的过程中,有时还需要在CP 信号到来之前将触发器预先置成指定的状态,为此在实用的同步RS 触发器电路上往往还设置有专门的异步置位输人端和异步复位输入端,如图4. 2. 5 所示。 只要在或加入低电平,即可立即将触发器置1 或置0,而不受时钟信号和输入信号的控制。因比,将称为异步置位(置1 )端,将称为异步复位(置0)端。触发器在时钟信号控制下正常工作时应使和处于高电平。 此外,在图4. 2. 5 电路的具体情况下,用当在CP0 的状态下进行,否则在或返回高电平以后预置的状

9、态不一定能保存下来。二、动作特点 由于在CP1的全部时间里S 和R 信号都能通过门G3和G4加到基本RS 触发器上,所以在CP1的全部时间里S 和R 的变化都将引起触发器输出端状态的变化。这就是同步RS 触发器的动作特点。根据这一动作特点可以想象到,如果CP1的期间内输入信号多次发生变化,则触发器的状态也会发生多次翻转,这就降低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top4.2.3 主从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 为了提高触发器工作的可靠性,希望在每个CP 周期里输出端的状态只能改变一次。为此,在同步RS 触发器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了主从结构触发器。一、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主从结构RS 触发器(简称主从RS 触发器

10、)由两个同样的同步RS 触发器组成,但它们的时钟信号相位相反,如图4. 2. 8 所示。其中由与非门G1G4组成的同步RS 触发器称为从触发器,由与非门G5G8组成的同步RS 触发器称为主触发器。 由于输出状态的变化发生在CP 信号的下降沿,所以图4. 2. 8 的主从RS 触发器属于CP 下降沿动作型,在图形符号中用CP输入端的小圆圈表示。图形符号中的表示“延迟输出”,即CP 返回O 以后输出状态才改变。 将上述的逻辑关系写成真值表,即得表4. 2. 4 主从RS 触发器的特性表。 从同步RS 触发器到主从RS触发器的这一演变,克服了CP = 1 期间触发器输出状态可能多次翻转的问题但由于主

11、触发器本身是同步RS 触发器,所以在CP1期间和的状态仍然会随S 、R 状态的变化而多次改变,而且输人信号仍需遵守约束条件SR = O 。二、动作特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主从结构触发器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动作特点: 触发器的翻转分两步动作。第一步,在CPl 期间主触发器接收输人端(S 、R 或J 、K )的信号,被置成相应的状态,而从触发器不动;第二步,CP 下降沿到来时从触发器按照主触发器的状态翻转所以Q 、端状态的改变发生在CP的下降沿。 因为主触发器本身是一个同步RS 触发器,所以在CP1 的全部时间里输入信号都将对主触发器起控制作用。 由于存在这样两个动作特点,在使用主从结构触发器时

12、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在CP1期问输入信号发生过变化以后,CP下降沿到达时从触发器的状态不一定能按此刻输人信号的状态来确定,而必须考虑整个CP1 期间里输人信号的变化过程才能确定触发器的次态。在图4.2.10 的主从JK 触发器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即CP = 1 的全部时间主触发器都可以接收输入信号。而且,由于Q、端接回到了输入门上,所以在0时主触发器只能接受置1 输入信号,在1时主触发器只能接受置0信号。其结果就是在CP1 期间主触发器只有可能翻转一次,一旦翻转了就不会翻回原来的状态。但在主从RS触发器中,由于没有Q、端接到输入端的反馈线,所以CP1期间S、R 状态多次改变时主从触发器

13、状态也会随着多次翻转。 因此,在使用主从结构触发器时必须注意:只有在CP=1的全部时间里输入状态始终未变的条件下,用CP下降沿到达时输入的状态决定触发器的次态才肯定是对的。否则,必须考虑CP1期间输入状态的全部变化过程,才能确定CP下降沿到达时触发器的次态。top4.2.4 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 为了提高触发器的可靠性,增强抗干扰能力,希望触发器的次态仅仅取决于CP信号下降沿(或上升沿)到达时刻输入信号的状态。而在此之前和之后输入状态的变化对触发器的次态没有影响。为实现这一设想,人们相继研制成了各种边沿触发器电路。目前已用于数字集成电路产品中的边沿触发器电路有利用CMOS 传输门的边

14、沿触发器、维持阻塞触发器、利用门电路传输延迟时间的边沿触发器以及利用二极管进行电平配置的边沿触发器等几种。一、利用CMOS 传输门的边沿触发器 图4. 2. 14 是利用CMOS 传输门构成的一种边沿触发器。虽然这种电路结构在形式上也是一种主从结构,但是它和前面讲过的主从结构触发器具有完全不同的动作特点。 这种触发器的动作特点是输出端状态的转换发生在CP的上升沿,而且触发器所保存下来的状态仅仅取决于CP上升沿到达时的输入状态。因为触发器输出端状态的转换发生在CP的上升沿,所以这是一个上升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它的持性表如表4. 2. 6 所示。因为输入信号是以单端D 给出的,所以也把它叫做D 触

15、发器。 为了实现异步置位、复位功能,需要引入和信号。因为和以高电平作为置1和置0输入信号的,所以必须把图4.2.14中的4个反相器改成或非门,形成图4.2.15所示的电路.边沿触发器在图形符号中以CP 输入端处的“”表示,如图4.2.15所示。二、维持阻塞触发器 边沿触发器的另一种电路结构形式是维持阻塞结构。在TTL 电路中这种电路结构形式用得比较多。 图4. 2. 16 是维持阻塞结构RS 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图。这个电路是在同步RS 触发器的基础上演变来的。 ? 为了达到触发器的次态仅仅取决于CP上升沿到时的输入状态这个目的,首先在电路中增加了G5、G6两个与非门和 、 两根连线,使G3和G5形成一个基本RS 触发器G4和G6形成另一个基本RS 触发器。 为避免出现和同时为1这种情况,又在电路中增加了 、 两根连线。这两根线将G3和G4也接成了基本RS 触发器,所以即使先后出现1、1的情况,G3和G4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也不会改变状态从而保证了在CPl 期间G3和G4的输出不会改变。 为适应输入信号以单端形式给出的情况,维待阻塞触发器也经常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