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旅游化的乡村生活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12769326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与旅游化的乡村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旅游与旅游化的乡村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旅游与旅游化的乡村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乡村旅游与旅游化的乡村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乡村旅游与旅游化的乡村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与旅游化的乡村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与旅游化的乡村生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旅游与旅游化的乡村生活30多年来浙江乡村旅游取得了重大成就,产生了“湖州模式”、“乌镇模式”、“横店模式”等众多经典,去年又推出了约半数位于乡村区域的“特色小镇”的战略部署,成果不小,受到中央高度重视,为未来浙江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不断为我国乡村旅游贡献新的模式和经验,输入新的理念和路径一、传统的乡村生活乡村一般风景宜人,空气清新,较适合人群居住,人们基本依靠地力,主要从事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耕作,民风淳朴,形神有序、韵律舒缓。乡村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归乡

2、里、落叶归根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面对日益交融互动、效率速度优先的现代社会生活,传统的乡村生活在物质层面渐渐开始脱节,在安全、卫生、便捷、舒适等方面越来越难适应当下需要,由此引起乡村生活精神层面的松动、剥落、坍塌和瓦解,这些在局部地域已成大势,最近10年,90万个村落彻底消失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以及乡村文化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似乎唯有坐以待毙。但是我们心中的乡愁寄托是乡村延续的最大重任,乡村生活价值仍存,需要与时俱进,寻找出路。二、乡村生活的旅游化乡村生活不会完全消亡,那是因为乡村文化中温暖人性柔化欲求的基因仍然强大,其对人性、人际、人居、人文和人天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是我们当

3、下生活急需的。旅游化的乡村生活是全域旅游的乡村版,是有别于城市的一种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乡村生活旅游化的实践其实一直都在默默进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代,第一代是“农家乐”乡村旅游,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第三代是乡村度假,第四代将是乡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终极追求的形态和阶段,这将是居住和旅游一体,生活和工作无间的生命状态。旅游化的乡村生活,不是简单地回到以前,而是在扬弃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形成旅游休闲形态的乡村品质生活,可以吸引画家、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下乡采风创作,也可以吸引普通城市人来乡下小住月余。把乡村人

4、和城市人的身心抓住,这样的乡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最终实现居住空间舒适化,生活空间缤纷化,工作空间人性化,情感空间温馨化,换句话说就是家园、乐园、梦园和暖园。三、旅游化乡村生活的思考 1.民宿热的“拨乱反正”。东方式民宿缘起日本和中国台湾,被大陆遇见后,民宿热在内地渐起,浙江更是热力中心点,德清莫干山的民宿实践贡献了中国民宿的“洋家乐”范本,其在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诸方面产生的综合效益让人惊叹,与其说是创意设计的力量,还不如说是乡村魅力的复兴与再现,其经验一度被奉为圭臬,民宿研究和实践在浙江大地遍地开花,厚望相寄,有些地方民宿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法宝,言必称民宿,这些催动着各级官员对民宿的追

5、捧,一哄而上,出现了旧有民宿不管环境承载一味扩大规模,甚至完全建新房打造“民宿”的现象,这背离了民宿的本质经营生活。2.乡村类特色小镇的乡音不改特色小镇浙江发展的创举,是一种社会发展探索,也引发了对乡村旅游新的思考,为乡村旅游融入了新的内容,开辟了新的路径。浙江特色小镇的审批要求规定,旅游类特色小镇3年投资应达到30亿,这一定量的硬杆杆让很多具有主题性和发展前景的准特色小镇多了几分坎坷,尤其是位于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投资强度与生态性、乡村性多少会形成冲突,如此,特色小镇的产业、社区、旅游和文化四大功能将会大打折扣,势必会陷入产业园区的旧路,因此需要对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的标准做些改动。 3.乡村

6、小资源的聚沙成塔“诗画浙江”山环水绕,复杂的地形地貌成就了太多的天造地设人筑的乡村小资源,散落金华的古村老宅,静卧衢州的绿水青山、遗失丽水的民俗非遗在“四气”(清洁的空气、宜人的天气、洁净的水气、传统的地气)旅游资源理论下,这些小资源彼此依存共同构建乡村生境,乡村旅游经典的莫干山洋家乐就是这种理论的明证。以现有的自然山水地貌为大背景,以非遗为乡村灵魂,以残存的寺庙老屋古村为生活空间,进行文化艺术的改造,植入融合后的一三产业,导入休闲运动养老,可以让在乡村生活的人有事可做,内心充实,怀揣希望。比如通过乡村骑行串联小山水、小文化、小生产,串点成线,价值倍增。4.设计建设的因应乡势我们要明确不同的设

7、计建设应对不同需求,未来的乡村生活可以与城市生活做差异化的分工,城市是追求速度效率、标准化的工作生活的空间,乡村则更多地追求精神追求个性,追求与自然、生态、文化的共融,是从事创造性劳动和诗一般生活的空间,更适合那些从事文化创意、高科技、金融工作的人,也适合老人孩子,以及节假日到乡村放松身心的城市人。5.关怀人性的温润软糯乡村旅游是满足人性的本真需要,让游人产生温润软糯的情感体验。旅游化的乡村生活,既要让现有的乡民认识到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对之产生自豪,形成自觉,又要让乡村成为城市人的第二常态生活空间,不再做游人,要做乡间熟人。基于浙江实际,其乡村旅游的物质层面的建设总体成果不小,未来要把人性关怀落实到设施细节、特色服务、创意创新、乡味乡食等方面。乡村旅游的特色分为内在特色与外在特色,外在是建筑、环境、道路、设施、商品等,内在则是服务、文化、设计、理念等,浙江乡村旅游应在内在特色上下功夫,这与乡村旅游生活情感产品的打造息息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