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散步》同步讲义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69230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散步》同步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散步》同步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散步》同步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散步》同步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散步》同步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散步》同步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散步》同步讲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作品有长篇小说 、系列小说集 、中篇小说透支时代、中篇小说陪都旧事、中篇小说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2读准下面的字词。熬( ) 嫩( )芽 霎( )时拆( )散 分歧( ) 水波粼粼( )3理解下面的词语。(1)各得其所:(2)委屈:(3)粼粼:(4)悠闲:(5)分歧:1课文描绘了什么事情?主人公是谁?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用文中

2、一个词来概括即“分歧”。3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4“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责任的重

3、大。 学#科网5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母亲、妻子、“我”分别是爱幼、贤惠、尊老的人。6“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4、。“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鱼塘(tn)委屈(qu)分歧(zh)B拆散(chi)熬过(o)散步(sn)C粼粼(ln)霎时(ch)嫩芽(nn)D稳当(wn)习惯(un)铺着(p)2选词填空。 (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 (信服 佩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后来发生了分歧不过,一切都 (决定 取决)于我。 3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又敖过了一个严冬。B这南方的

5、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扑着,有的浓,有的淡。C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D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3)“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一、阅读散步一文的片段,完成后面各题。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知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

6、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1选文第段,为什么把“我”排在第一位?2这句话很有意思,试做简要的赏析。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爱是一朵无声花葛 闪二十三年前

7、,我在家乡里的一个邮局工作。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我点点头。“多少

8、钱?”她弱弱地问。“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愣。接着,又一边摩娑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我心里一暖,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

9、如此相像。“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

10、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3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4在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老妇人听到“我”说的拍电报价格之后,为什么会“短暂的

11、一愣”? 5在选文倒数第四段中,“我”为什么特意在“六毛”上加重了语气? 6结合加点词语,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1)“多少钱?”她弱弱地问。(2)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7文章结尾,“我”为什么会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没了踪迹”?【2018年中考湖南邵阳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奶奶的第一次合影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照相,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她照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

12、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印记。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一直想给她拍张彩照,等她百年之后使用,毕竟,她已年过九十了。但她从不配合,我的想法一直未能实行。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毛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奶奶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更加蹒跚。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

13、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天没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转眼冬天来了。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有高速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呀?”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到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回去看看。院子里依然静悄悄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耳后,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回头看,是奶奶。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走出

14、她“宅”了许久的屋子,微笑地看着我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从不知道这棵树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我一抱都搂不严。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树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保不住了。二丫,你给我照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我的眼泪竟然“哗”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透过被泪水模糊的眼,我看了看镜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摁了快门。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一年后,奶奶和那棵老油桐以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选文有删改)1根据第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2小说为什么以“奶奶的第一次合影”为题?3小说多处提到油桐树,请说说油桐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XXK1D【解析】A项中“歧”应读q;B项中“拆”应读chi;C项中“霎”应读sh。2(1)信服(2)取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