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23课 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讲义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69085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23课 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23课 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23课 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23课 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23课 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23课 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23课 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讲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作者简介。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首位获得世界科幻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连续多次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他的作品兼具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在世界科幻文学中树立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其“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其代表作有三体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太阳地球大炮等。2背景介绍。本文是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而成的。刘慈欣1999年发表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同年这部作品获得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一等奖。文中的“眼睛”是一副戴上它的人所看到的一切图像均可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而被远方的另一个

2、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的传感眼镜。这个20世纪的幻想,已经被21世纪的人类实现。但离文中的感同身受,目前的科技还有一定距离。3给加点的字注音。覆盖( )高频( )点缀( )吟唱( )蔚蓝( )迟钝( )草籽( )朦胧( )闲暇( )合拢( )铁镍( )心有灵犀( )4给加点的字注音。(1)娇小:(2)覆盖:(3)点缀:(4)漫步:(5)孤零零:(6)迟钝:(7)蒙眬:(8)凸现:(9)不期而至:(10)心有灵犀:(11)天涯海角:3f pn zhu yn wi dn z mng long xi long ni x(8)清楚地显现。(9)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10)指彼此心意相通。(11)

3、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1眼睛的主人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什么?印象: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娇小,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2“某些方面可能比地狱还稍差些”,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突出眼睛的主人生存的环境极其险恶。学科#网3“眼睛”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让“我”带着去?是一付传感眼镜。“我”戴上它时,所看到的一切图象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她”就能看到“我”所看到的一切。4“我对眼前的景色大发感叹,但从她的眼睛中,我听到了一阵轻轻的抽泣声。”我为什么大发感叹?她为什么抽泣?我大发感叹是因为景色半阔,沙漠已变成了草原。她抽泣是因为她被封闭在地

4、心,常梦到草原,此刻回到梦里来了。5作者在本部分对比描写了“我”与“她”对草原的感受不同,我对草原有怎样的感受?她对草原有怎样的感受?6“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棵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 “种子”指什么?这句有什么表达作用?“种子”指:那次旅行看到的情景对“我”精神方面的影响:我已开始感受自然界的诗意。作用:是对前面所写的在裤脚上发现了两三棵草籽的引申,暗示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学科#网7“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处,我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我“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到停泊在地球中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可以感受到从几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可以

5、想象着金色的阳光和银色的月光透射到这个星球的中心,听到了那里传出的她吟唱的月光,还听到她那轻柔的话音,从而产生“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的想法。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点缀(zhu)漫步(mn)大屏幕(png)B闲暇(xi)凸现(t)控制舱(cng)C合拢(lng)吟唱(jn)孤零零(lng)D蔚蓝(wi)迟钝(dn)吐鲁番(fn)2选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黄昏时站在天桥上,看着夜幕降临城市B当这种变化发展到让我觉查出来时,我又想起了她。C我发疯似的跑上楼,猛砸主任办公室的门,他不在,我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儿。D有

6、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B“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C唯一不同的是,“落日”飞船不是飞向太空,而是潜入地球深处。D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它还能通过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2)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到不正常的程度。(3)宇宙航行是的,但宇航员们能看到无

7、限的太空和壮丽的星群。A收集 丰富 冷漠B采集 丰富 寂寞C收集 丰满 寂寞D采集 丰满 冷漠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的岩浆刺目地闪亮着,翻滚着,随着飞船的下潜,在船尾飞快地合拢起来。B只有当一个人不再对生活抱任何幻想的时候,真正的解脱才会不期而至。C她在大屏幕上,还在那个封闭的控制舱中,穿着那件“太空服”,画面凝固着,是以前录下来的。D虽然见面只是微微一点头,却满含浓浓情意;虽然我们说话不多,却彼此貌合神离。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B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

8、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C那一夜,在几百公里外都能感到飞船穿过地层时传到大地上的微微震动。D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史 峰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

9、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撞碎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

10、两种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1,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比普通物质硬100倍。说到这

11、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有删改)1文章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2试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夸克

12、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3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作者介绍“水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夸克”?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海底漫步儒勒凡尔纳鹦鹉螺号的侧门开启,一线微弱的光照着我们,我们的双脚踏上了海底。尼摩艇长走在前头,他的同伴在我们身后紧跟。我们穿着沉甸甸的防水服。这衣服是橡胶的,不是缝制的,能经受得住强大的压力,恍如一副既柔软又坚固的甲胄。上衣有铜片支撑,构成一个护胸甲,保护胸部免受海水重压,使肺部得以顺畅呼吸。衣袖与手套连在一起,手套很柔软,手可以活动自如,与那些未经改进笨重难看的无袖外套护身衣、海洋服相比,这种潜水服的确很高

13、端前卫。阳光一直照射到水下30尺的海底,其穿透力令我惊讶,海水颜色渐渐变淡。我们走在一片细沙上,沙地平滑,没有褶皱,犹如一面真正的反光镜,执拗地将阳光折射开去。这细沙平原仿佛无边无垠,我的足迹在水的压力下,渐渐消失。一会儿过后,远处似有何物,影影绰绰映入我的眼帘。我辨识出来,那是一些漂亮的岩石。岩石上的花草、胚芽、贝壳、珊瑚虫被折射光一照,颜色发生轻微变化,呈现出七彩光来,犹如善用色彩的画家的调色板,真是海中奇景,让人大开眼界。尼摩艇长不断地向我们打手势,催促我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会儿,海底有变化,细沙平原消失,脚下踩到的是一片黏糊糊的泥沙。然后,我们又经过一片海藻地,这是一种未被海水冲走的深海

14、植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片纤维密实的草坪,踩上去软软的,堪与手工织成的最柔软的地毯相媲美。这些绿色植物不仅在我们的脚下连成一片,而且还在我们头顶飘动着,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条海生植物构成的绿廊。我们离开鹦鹉螺号将近一个半小时了,时近晌午,我发现阳光已经直射下来,不再折射。这时候,海底地面明显地往下斜去,我们已经下到水下100米深处,所受到的压力为10个大气压。然而,我却没有感到有巨大压力,因为潜水服正是为适应这种情况而制作的。行到300米深处时,我仍然能见到阳光,但光已经很微弱了。在不远处突显出的一堆堆模模糊糊的身影,尼摩船长告诉我,我们来到了克雷斯波岛的森林。森林中全都是高大的巨型乔木,林间空地,寸草不见;丛里的灌木枝条既不沿地蔓延,也不向下弯垂;树枝全都不向水平方向伸展,所有的枝条都往上长,深向洋面。所有的细茎,所有的带状叶子,无论是多细多薄,全都像铁丝一般地挺直。过了一会儿,我便习惯了这种奇特的排列,也习惯了我周围包裹着我们的黑暗。艇长发出信号,示意大家休息。我像所有潜水者一样,感觉特别困,因此,不一会儿功夫,我的眼皮便撑不住了,无法抗拒地陷入了半睡眠状态。(选自海底两万里,有删改)1选文中的“我”在海底漫步时都经过了哪些地方?细沙滩2“我们”的防水服有哪些特点?3选文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我”在海底漫步时依次看到了怎样的景物?(要概括出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