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20课 曹刿论战(第2课时)》同步讲义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68957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20课 曹刿论战(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20课 曹刿论战(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20课 曹刿论战(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20课 曹刿论战(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20课 曹刿论战(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20课 曹刿论战(第2课时)》同步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20课 曹刿论战(第2课时)》同步讲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曹刿论战(课时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曹刿( )小惠未遍( )小信未孚( )又何间( )焉公与之乘( )长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肉食者鄙:(2)弗敢加也:(3)必以信:(4)小信未孚:(5)神弗福也:(6)公将鼓之:(7)既克:(8)望其旗靡: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牺牲玉帛()(2)小大之狱()(3)必以情()(4)忠之属也()(5)又何间焉()(6)可以一战()(7)肉食者鄙()(8)再而衰()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1)神弗福也()(2)公将鼓之()5理解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曹刿)乃

2、入(宫)见(庄公)问:“何以战?”(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6主旨归纳。本文通过描写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经过,阐明了作战必须以取信于民为先决条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7成语积累。(1)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做完。(2)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3)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1u bin f jin chn sho2

3、(1)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加,虚报,这里指以少报多。(3)信,实情。(4)孚,为人所信服。(5)福,赐福、保佑。(6)鼓,动词,击鼓进军。(7)克,战胜。(8)靡,倒下。3(1)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2)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4)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5)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6)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能够。(7)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8)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4(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鼓

4、,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1跳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个部分。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2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将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问战参战释疑)。3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以“论”为中心。第一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二段记叙战斗经过;第三段通过“叙”来“论”战

5、争胜利的原因。来源:Z_xx_k.Com4“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你悟出了什么?“伐”是兴兵攻打的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可以看出,记载这一史实的一定是鲁国的史官,而且,齐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鲁国是正义的卫国战争。5作战地点选在哪里?长勺,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6“何以战”这三个字引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个方面的准备呢?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

6、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前两个方面的准备,曹刿都予以否定民弗从也、神弗福也,第三个准备,得到了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来源:Zxxk.Com8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战斗刚开始,不等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9曹刿对战争能获胜的原因分析,可以用哪几个成语来概括?冲锋要待“彼竭我盈”之时,

7、曹刿是要鲁军“以逸待劳”;追击要选择“辙乱旗靡”之时,曹刿是要鲁庄公能够“知己知彼”。10课文的核心人物是曹刿,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鲁庄公?写鲁庄公是为了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突出他的深谋远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2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B这本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

8、个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D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4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艺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你应该怎样回答你的同学呢?( )A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B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C谢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D谢谢你,听说这一场演出很吸引人,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享,实在遗憾。5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6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

9、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一、阅读下面的课文,回答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

10、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B小大之狱/公将鼓之C又何间焉/惧有伏焉D曹刿请见/战则请从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

11、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注】致:送去。宰藏:蓄积财物。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景公使使者至_分食食之_使者

12、反_子辞之何也_5下列句中的“之”与“是寡人之过”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B齐之习辞者也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至之市6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7选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2018年中考湖北宜昌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汉阴老父范 晔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 )!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

13、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注】延熹:汉桓帝的年号。幸:皇帝驾临。乱:混乱。理:治理。父:像君父那样(关爱)。役:役使。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逸:放纵,放任。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阴(_)(2)异(_)(3)斯(_)(4)奉(_)2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A不知何许人(_)B我野人(_)C子何忍欲人观之(_)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桓 帝 延 熹 中 幸 竟 陵 过 云 梦 临 沔 水 百 姓 莫 不 观 者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5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皇帝(幸),百姓(_)老父(耕),张温(_)张温(言),老父(_)张温(惭),老父(_)来源:学科网ZXXK6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7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