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第21课 《庄子》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68900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第21课 《庄子》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第21课 《庄子》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第21课 《庄子》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第21课 《庄子》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第21课 《庄子》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第21课 《庄子》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第21课 《庄子》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背景探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很少,惠子是其中一个。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人生哲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就记述了两人辩论的场景。2主旨归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追求。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濠梁( )鲦鱼( )4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是鱼之乐也:(2)汝安知鱼乐:(3)全矣:(4)循其本: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3h

2、o tio5(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来到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觉得鱼儿也很快乐。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学科#网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是如何讲究辩论艺术的?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一文中的论述有什么特点?本文通篇采用幽默轻松的笔法叙事。“是否知鱼之乐”本是一个深奥的逻辑问题,但通篇却以轻松闲适的笔调展开论述。且论辩双方并非言辞激烈地展开对峙,而是像日常聊天一样娓娓道来。二人语言幽默,将论辩话题谈得妙趣横生,使人读后感到韵味无穷。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在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辩论中,你认为谁是胜利者?观点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观点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

4、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利者。5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6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学&科网7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惠子力辩、拘

5、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齐谐者,志怪者也D南冥者,天池也2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

6、/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翻译:你并不是鱼,你没法儿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C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翻译: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D庄子曰:“请循其本。”翻译:庄子说:“请遵循事物的根本。”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

7、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6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我们看到了庄子的力辩、惠子的巧辩,他们都是能言善辩的高手。下面,我们也来训练一下语言的表达能力吧!八年级(3)班的王昌同学最近遇到了麻烦事:他经商的父亲赔钱了,欠了一身债,不想让成绩中等的王昌上学了。王昌同学的学业就要被毁掉了,请你为他尽一份力吧!(1)如果班上派你去和他的父亲见面,你打算怎样去说服他的父亲让王昌继续上学呢?(2)他的父亲被说服后,你若是王昌的班主任,你会怎样

8、劝他努力学习,力求上进呢?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

9、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A惠子相梁(做宰相)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D请循其本(本心)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鹓鶵其如土石何B夫鹓鶵发于南海子墨子闻之,起于鲁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拔山倒树而来D我知之濠上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段,借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B鹓鶵的故事中,庄子用“鹓鶵”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

10、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C【乙】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庄子钓于濮水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

11、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2)庄子持竿不顾( )(3)宁其生而曳尾涂中( )(4)吾将曳尾于涂中(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吾 闻 楚 有 神 龟7翻译下列句子。(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8庄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两位大夫的?9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10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请说说你的看法。【2018年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象记【明】林璐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

12、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思陵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注】林璐

13、: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守土者:地方官员。备:充任。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牝(pn):雌性的。廉:查访。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数数(s):数,通“速”,快。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必入山告语之曰(_)会明亡(_)候已竟去(_)守土者异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3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1B2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文句式总共分为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

14、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注意结合句子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本题中的B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句意是: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故答案为B。3D【解析】D项,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改为: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或: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此题要把表达两个事件的句子断开。学科#网4D【解析】D项,翻译不正确。“请循其本”的意思是“请追溯话题本源”。5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C项,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故答案为C。6(1)示例:叔叔,我知道您家现在特别困难,理解您的苦衷。但是,叔叔,您想过吗?如果现在您放弃了王昌的学业,那他还会和您一样过这种日子,他也将无力培养下一代成才。叔叔,您说呢?(2)示例:王昌,你爸爸在这么难的情况下都没有苦了你,让你继续上学,我真佩服他,也为你感到高兴。我也相信,你会成为你父亲的骄傲的,你自己有信心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