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 1723-2020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12768611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 1723-2020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11_T 1723-2020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11_T 1723-2020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11_T 1723-2020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11_T 1723-2020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1_T 1723-2020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_T 1723-2020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03.080.99A 12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7232020 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s in senior care organizations 2020 - 03 - 25 发布2020 - 07 - 01 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11/T 17232020目次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管理要求2 5 人员要求2 6 心理咨询室设置2 7 服务内容2 8 服务流程与要求3 9 服务评价与改进4 附录 A (资料性附

2、录) 记忆障碍自评5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7 项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7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9 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8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养老机构常用心理咨询方法9 参 考 文 献10 I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画钟测验6 DB11/T 172320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民政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DB11/T 17232020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心理咨询服务的管理要求、人员要求、心理咨询室设置、服务内容、服

3、务流程与要求、服务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446.3 心理咨询服务 第3部分:咨询信息管理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由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交流,给予个人或群体帮助、启发和教育,使其改变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解决其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出现的问

4、题,促进其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的活动。 3.2心理咨询服务psychologicalcounselingservice由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3.3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psychologicalcounselingservicepractitioner经培训考核合格,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技能,在养老机构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 3.4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assessment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行为进行测量、评价的过程。 1 DB11/T 172320203.5 心理咨询室psycho

5、logicalconsultationroom养老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场所。 4 管理要求养老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服务规范、人员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投诉处置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 5 人员要求5.1 养老机构应配备不少于 2 名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 5.2 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a) 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两年以上,具有老年人心理咨询经验; b) 接受心理咨询等培训,并成绩合格,每年参加不应少于 30 学时的继续教育; c) 热爱老年事业、熟悉与老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d) 掌握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老年人安全保护及应急处置知识; e) 尊

6、重并保护老年人隐私,尊重老年人的民族、文化及信仰。 6 心理咨询室设置心理咨询室设置,包括但不限于: a) 咨询室面积宜为 10 平方米15 平方米; b) 环境安静舒适,采光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c) 房间平面布局应满足心理咨询服务要求,地面平整且符合防滑和无障碍要求; d) 室内空间色彩应为柔和的暖色调,并配备装饰用品; e) 应配备适老化家具; f) 应配备心理测量工具。 7 服务内容7.1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但不限于:宣传、普及老年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老年人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服务的认识。 7.2 心理咨询7.2.1 心理咨询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 7.2.2 个体

7、心理咨询由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与老年人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使老年人的不良情绪或行为得以改善。 2 DB11/T 172320207.2.3 团体心理咨询由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通过团体活动形式,引导大家就共同关心的主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从而使老年人的不良情绪或行为得以改善。 8 服务流程与要求8.1 心理健康教育8.1.1 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通过线上或线下发放问卷,收集、整理、汇总老年人及其监护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和问题。 8.1.2 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结合老年人及其监护人提出的需求和问题,选择不同的教育形式,通过培训、讲座、

8、沟通、座谈、张贴或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指导、情感教育、关系指导,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8.1.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结束后,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组织老年人及其监护人对教育效果进行满意度调查,并针对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或形式。 8.2 心理咨询服务8.2.1 预约沟通8.2.1.1 预约沟通实施心理咨询服务前,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以现场服务、电话服务、网络服务、短信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预约沟通服务,并确保服务渠道畅通、及时反馈。 8.2.1.2 预约沟通服务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向老年人介绍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时间、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等基本信息; b)

9、告知老年人保密原则、变更或取消服务等相关事宜; c) 采集老年人及其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等信息,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及存在问题并作登记; d) 告知老年人服务费用及明细,包括但不限于费用涵盖内容、缴纳方式。 8.2.2 初步评估8.2.2.1 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通过沟通、交流与观察,了解老年人的主要心理问题与服务需求,确定适合的心理咨询服务。 8.2.2.2 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实施服务前,应对老年人进行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应通过与老年人交流、观察以及心理测量等方式进行。 8.2.2.3 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采取自评或他评的方式,使用适用于老年人的量表。常用筛查量表有记忆障碍自评(参见附录 A)、

10、画钟测验(参见附录 B)、7 项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参见附录 C)、9 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参见附录 D)。 8.2.2.4 评估后,对适合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与老年人或其监护人签署书面协议与知情同意书。对不适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为老年人或其监护人进行转介。 8.2.3 方案确定8.2.3.1 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咨询服务方案,方案主要包括:预期目标、协助解决人员、解决顺序及步骤、所采用方法、时间、周期等。 3 DB11/T 172320208.2.3.2 咨询服务过程中,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

11、应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情绪变化、日常生活表现等情况调整咨询服务方案,并随着服务的逐渐深入不断补充完善咨询服务方案。 8.2.4 服务实施8.2.4.1 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按照咨询服务方案,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与其进行咨询性谈话,根据方法的不同,可为老年人布置家庭作业或者对老年人进行训练等。养老机构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参见附录 E。 8.2.4.2 个体心理咨询服务的频率宜为每周 1 次,每次时间宜为 45 min60 min。当老年人情况比较稳定、趋于好转时,可每两周 1 次或每月 1 次。团体心理咨询服务的频率宜为每周 1 次,每次时间宜为60 min90

12、 min,整个周期宜为 68 次。 8.2.4.3 咨询服务过程中,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根据问题和需求开展适宜的心理咨询服务,定期进行阶段性心理评估,了解咨询服务效果,并将其作为调整咨询服务方案和开展下一步咨询服务的依据。 8.2.4.4 当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较严重或存在自杀观念时,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及时通知其监护人进行转介。 8.2.4.5 咨询服务结束时,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引导老年人对整个咨询服务过程进行回顾,巩固咨询服务效果。 8.2.5 效果评估8.2.5.1 咨询服务结束时,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对咨询服务效果进行评估,确认是否达到预期目标。8.

13、2.5.2 当预期目标达成或老年人与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另有约定时,咨询服务结束。8.2.5.3 当预期目标未达成时,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分析原因,并根据原因和评估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8.2.6 回访8.2.6.1 咨询服务结束后,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应对老年人及其监护人进行回访,听取老年人及其监护人对咨询服务的反馈。 8.2.6.2 回访方式宜为现场回访,当老年人及其监护人拒绝接受回访时,应立即终止。 8.2.7 咨询信息管理咨询服务的信息管理应符合 GB/T 30446.3 的相关要求。 9 服务评价与改进9.1 养老机构应定期采用多种形式听取老年人及其监护人的建议或意见,可设

14、置意见箱或采取电话回访等方式。 9.2 养老机构应定期对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评价,分析投诉的问题及原因,及时整改。 9.3 养老机构应定期开展咨询服务满意度调查。 4 A.2 分数为 01 分时,记忆功能正常;2 分及以上,可能存在记忆障碍。 A.3 异常范围的分数提示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评估。正常范围的分数提示暂时不存在记忆障碍,但不排除是疾病的极早期。如果存在记忆障碍的其他客观证据,需要做进一步的其他检测。 5 DB11/T 17232020附录A(资料性附录) 记忆障碍自评A.1记忆障碍自评量表(AD-8)记忆障碍自评量表见表A.1。 表 A.1记忆障碍自评量表(AD-8)第一栏中的“是,有变化”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存在记忆能力方面(记忆或者思考)出现问题 是,有变化 (1分) 无,没变化 (0分) 不知道 (0分) 1.判断力出现问题(例如:做决定存在困难,错误的财务决定,思考障碍等) 2.兴趣减退,爱好改变,活动减少 3.不断重复同一件事(例如:总是问相同的问题,重复讲同一个故事或者同一句话等) 4.学习使用某些简单的日常工具或家用电器、器械有困难(例如:电脑、遥控器、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