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复发的诊断-临床表现和防治知识PPT课件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768489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风复发的诊断-临床表现和防治知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麻风复发的诊断-临床表现和防治知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麻风复发的诊断-临床表现和防治知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麻风复发的诊断-临床表现和防治知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麻风复发的诊断-临床表现和防治知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风复发的诊断-临床表现和防治知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风复发的诊断-临床表现和防治知识PPT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风复发的诊断 临床表现和防治 尽管MDT后麻风复发率很低 但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避免复发 加上有一大批DDS单疗治愈的病人也有复发可能 病人复发后往往导致患者畸残发生或发展 给病人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也给社会带来对麻风恐惧和歧视 麻风复发后还在社区内形成一个传染源 引起感染扩散 因此了解麻风复发原因 规律 表现及处理十分重要 Figure TrendofrelapseafterMDTfrom1985 2007 Figure2 TrendofrelapseafterDDSmonotherapyfrom1985 2007 MB麻风复发率高的报告1 Jamet报告BI 4 0的35例瘤型麻风MD

2、T2年 有7例在随访27 84个月出现复发 复发率为20 研究人员对同样的病人在随访22个月时复发率为2 9 作者认为疗前菌量高则越高 高菌量易复发 停药时间长 累计复发率高 MDT达15年应注意复发高峰 2 Cellona报告2003年在217例病人中 随访 12年 门诊随访复发率为9 13 142 在现场随访复发率为3 2 75 观察者不同所引起 3 DrShaw报告46例病人疗前BI 3 0 MDT2年 随访平均9 26年 1例复发 复发率为2 2 or0 2 100人年 MB麻风复发率低的复发报告1 李文忠教授报告157例病人 疗前BI均 2 7 平均随访47 7月 发现2例复发 复发

3、率为1 3 或2 1 1000人年 2 1995年 WHO作了一个大样本的问卷调查 20141例MB病人和51553例PB病人在完成MDT后9年内分别有67例和306例复发 复发率分别为0 77 和1 07 3 DrDasananjali报告45MB病人MDT2年后 随访8年 无复发报告 4 印度报告305MB病人 MDT完成后 随访5年 无复发报告 5 DrGebre报告57MB病人 疗前BI 4 0 MDT2年 其中20例病人随访5年以上 未发现复发 6 胡鹭芳教授报告四川省3257MB病人 MDT2年 随访时间最长未18年 有12例复发 复发率为0 37 或0 38 1000人年7 沈建

4、平医师报告贵州 湖南 四川27个麻风高流行县内2374例MB病人 经MDT2年 最长随访14年 有5例复发 复发率为0 2 或0 24 1000人年 PB麻风复发率报告1 印度学者报告用WHO PB方案治疗到临床不活动为止 部分多皮损和多神经受累BT病人在12次和18次剂量开始加服B663 对难以确定病情是否不活动者 MDT停药后继续用DDS单疗半年 874例PB病人监测半年至5年不等 有85例复发 复发率为5 63 79 复发者有皮损 15 有神经炎 6 为混合型复发 在皮损复发中 63 为原有皮损活跃 31 为出现新皮损 6 为两者兼有 在神经复发中 67 为原有神经再发 22 为出现新的

5、神经损害 2 中国报告1982 1996年13346例PB患者 随访3 7年 复发87例 复发率0 65 远低于DDS单疗2 54 复发率 最新复发报告Jha等对MB麻风用WHO MB方案治疗1年和2年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8000例多菌型患者分成2组 每组4000例 分别用1年和2年WHO多菌型MDT方案治疗 分别随访5年和6年 结果发现复发率相同 作者认为1年疗程可行 但有学者报告复发的潜伏期随疗程缩短而缩短 MDT1年方案治疗MB麻风后的复发 接受治疗的300名患者大部分为重症麻风患者 疗前平均BI 4 MDT后患者随访的时间1 7年 平均随访3 5年 总随访1059人 年 到目前为止 只有

6、1名患者在治疗后7年复发 该患者为治疗前高BI病例 复发前已连续几年涂片查菌阴性 这一远期复发个案提示其复发原因可能是由于持久菌的存在 无论如何 治疗后涂片阴性没有对患者最终的复发产生必要的保护 不同方案对MB疗效 17届ILC 印度 不同方案对MB的复发率 17ILC菲律宾 美国PaulSaunderson分析历年复发的文献后发现迄今报告的MDT后高复发率的地区都是麻风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 提出这些晚期复发与再感染有关 在低流行的地区复发率都很低 巴西麻风复发诊断中的潜在差错 对2000 2006年期间巴西麻风病的复发研究示在巴西已登记的10208例复发病例中 6793例 66 6 被认为发生

7、在中等或大型城市 在小型城市登记的有3415例 33 4 后者的复发比例持续高于巴西的平均水平 南部地区的复发比例最大 达到8 1 南部和中 西部地区受小型城市复发诊断的影响更多 小型城市复发的诊断导致了病例数的增加 这意味着需要加强监测 或者是病例的复发令人怀疑 2007年全国疫情登记中MDT复发报告 复发定义各型麻风患者在完成规定抗麻风治疗疗程后 显示正常疗效 并达到病情静止或临床痊愈后 又出现下列两项者可确定为复发 1 出现新麻风皮损 或原有皮损数量增多 浸润加剧 面积扩大 无明显触痛 2 皮肤查菌阴性后又呈阳性 且任一部位查菌菌量 2 或原来细菌未阴转 同一部位皮肤涂片比前次查菌结果增

8、加2 以上 或有大量完整染色菌 3 组织病理学检查 有活动性麻风特异性变化 或抗酸染色AFB较前明显增加 有大量完整染色菌 4 病人皮损活检接种正常小鼠足垫有活菌生长 复发的原因 麻风的复发可由耐菌药 持久菌或再感染引起 MDT后由耐药菌引起的复发可能性不大 主要是持久菌引起 有9 的病人体内可检测出持久菌 这些持久菌引起复发的可能性不大 与不明了的持久菌激活 出现 暴发 繁殖有关 麻风复发诱因有劳累 妊娠 精神创伤 营养不良等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免疫状态从而与引起持久菌暴发繁殖有关 体内持久菌的数量与病人疗前菌荷 疗程和治疗方案有关 疗前BI 4 0以上者 持久菌数量多 疗程长的病人复活的持久

9、菌受到药物杀伤而数量减少 含快速杀菌药的方案可减少持久菌成活的数量 这就是为何DDS必须疗程长和终生服药才能减少复发 而MDT复发率低的原因 因此主张治疗麻风时应早期给予杀菌药物 减少持久菌数量 如果先上抑菌药后 再用MDT 有可能使MDT疗效打折扣 我们都知道MDT对持久菌无效 只对激活的持久菌有效 DDS单疗病人在停药多年后 给MDT复治半年 很可能是MDT杀灭了少量激活的持久菌而减少复发有关 麻风复发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治疗不足 这一现象主要见于过去DDS治疗时代的BT或BB 以及MDT时代的分型错误 将MB分为PB 而使疗程过短 治疗不足 未能有效杀灭麻风敏感菌和激活的持久菌 目前把2根以

10、上神经受累和6块以上皮损病人按MB方案治疗 就是避免治疗不足引起复发 由于再感染引起的复发在理论上可能是存在的 特别是在高流行区频繁接触传染性病人可发生再感染 国际上已发现有四种不同单核苷酸基因型的麻风杆菌 如果一个病人在复发前后经测定是2种不同基因型麻风杆菌 那可考虑是再感染引起复发 但同一种基因型麻风菌也有再感染可能 另外在一个地区 往往是一种基因型的麻风杆菌 DistributionofnewlydetectedleprosypatientsinChinain2007 健康个体中麻风杆菌和麻风病的传播 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已经进行的使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方法 利用鼻拭子来识别生活在麻风

11、流行地区上呼吸道中存在麻风杆菌的健康人群 各种社区中存在的PCR阳性个体从1 6 至7 8 而在一个非流行社区进行的类似研究未发现任何鼻拭子阳性个体 对个体的随访表明PCR阳性是暂时性的 表明大部分鼻拭子阳性个体的发现都是在潮湿季节 有明显的季节性 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也显示出上呼吸道的暂时性携带 并且不直接表现出相关疾病 麻风流行社区人群中上呼吸道内暂时性存在的麻风杆菌很难解释 但很可能对接触和传播的模式有重大意义 麻风复发表现和诊断一般来说 MDT引起的复发潜伏期较长 均为晚期复发 复发一般在停药2年以上 麻风复发主要表现为新皮疹的发生和 或原有皮损加剧 或者是皮肤查菌阴性后再呈现阳性 或

12、菌量的明显增加 少数病人的复发是伴随反应而出现的 MB病人复发绝大多数临床症状和细菌同时出现 极少数病人临床复发症状明显而查菌阴性 各型麻风病复发的临床表现 除发生型别演变者外 基本损害原则上原发时相似 LL及BL患者复发时 少数病人可表现为组织样麻风瘤样损害 大部分复发病人身上混有新老两种皮损 老皮损逐渐消退 新皮损相继出现 往往还发生于不常见的部位如 腹部 前臂 角膜和掴窝等处 有些皮疹消退后的萎缩斑上也可发生新的损害 MB麻风复发皮疹通常仍较广泛 对称 皮疹境界似较原发明显 出现较快 经有效治疗后 皮损消退也相对迅速 PB患者复发后 可有皮疹 主要是部分原损害出现浸润 也可见有新发皮损

13、神经变粗 压痛和新的畸残 各型麻风复发后 神经症状与初发多无明显差异 PB麻风复发后 原皮肤查菌可呈阳性 特别是新发损害部位 细菌阴性的复发 要对临床皮损和治疗情况综合进行分析 停药时间越长 复发的可能性越大 皮损消退后2年以上 复发可能性大 没有消退的皮损出现活动是反应 不是复发 疑似耐药麻风的复发 由于我国65 的新病人为查菌阳性的多菌型病人 其中有20 的病人细菌指数在4 0以上 发生RFP耐药菌株的危险性要高于其他少菌型病人为主的国家 目前通过初步了解 我国的四川和云南省麻风高流行区已经存在临床难治病例 主要表现在患者临床皮损消退缓慢 细菌长期不阴转 复发潜伏期短 四川报告有反复复发3

14、次的麻风患者 每次复发潜伏期均很短 在治疗过程中并反复发生麻风反应 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准确的细菌学检查 病人的细菌学变化异常是否为细菌检验误差引起 对排除细菌学检验误差 同时符合以下指征的病人要高度怀疑联合化疗耐药 疑似耐药麻风的复发 1 长期正规联合化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在规范MDT5年时细菌仍未阴转或细菌指数下降缓慢或反上升的麻风患者 2 治疗中和完成治疗后不久 1年内 短期内有原有皮损活跃和细菌指数上升的麻风患者 麻风的复发 首先是细菌繁殖 因此早期复发损害不易察觉 有时复发皮损与麻风反应皮损鉴别困难 因而复发诊断主要是结合病史 治疗史 细菌学检查 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仔细检查

15、皮损很重要 不要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皮损 有时复发可以是很小损害如象芝麻大小 表面光滑发亮的小结节 其它这是发生在浸润基础上的小结节损害 由于浅在性浸润难以察觉 而小结节易于观察罢了 有时可看到一些小的淡红斑 遇到可疑皮损 就应查菌 因为复发皮损常夹杂于消退性皮损中 取材部位一定要选准 易多取几处部位 不应少于6处部位 皮损的查菌取材 一定要符合标准 特别是取材深度2 3cm 长度5mm 取材刀尖上一定要见到少量不带血组织血液 然后再涂片 加石炭酸复红的时间要足够 不能时间太短 特别是在冬天寒冷气候 时间太短 麻风菌染色效果差 加上盐酸一脱 很可能麻风菌的红色不明显 不易辩认 应用不加热法 滴加石

16、炭酸复红后在室温下30分钟再脱色 一般在冬季 夏季都可保证染色质量 皮损涂片镜检要仔细查找完整染色菌 一些颗粒菌对诊断复发意义不大 一般只要复发 如BI阳性则一定有完整染色菌 找到完整染色菌对诊断复发有价值 如未完整菌 应询问病人近期有无自行服用抗麻风药史 不要轻易排除复发 要综合考虑 对复发可疑皮损应取活检 组织病理学检查能为复发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活检取材组织要够大 一般0 5cm 1cm 固定时间勿超过48小时 组织制片质量好 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麻风复发时 各新 老皮损 组织学表现的程度可不一致 其浸润图象一部分呈组织样瘤 其余同各型麻风 复发初期活检中麻风菌不多 多在神经末梢内 但组织学的活动性病变明显 而后 细菌增多 LL端多可见大量AFB 但TT端则否 些时 组织病理的变化更为显著 耐药引起复发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福平的靶目标是由ropB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 亚单位 利福平通过抑制转录调节其作用 氧氟沙星通过粘附与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 GyrA 一种2型拓扑异构酶 抑制DNA复制 麻风杆菌对氯法齐明耐药的流行可以忽略不计 麻风病对二甲胺四环素的耐药还没有报道 因此 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