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合同

上传人:zejun11****26.com 文档编号:12768430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合同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合同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合同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合同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合同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合同(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 集体合同书( 式样 )甲方(工会或职工代表): 联 系 电 话 : 乙方(用人单位): 联 系 电 话 : 合同签订日期: 年 月 日集体合同期限: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监制劳动保障咨询电话:12333甲方(工会或职工一方)协商首席代表:姓名: (签名或签章)性别: 族别: 年龄: 工作岗位及职务: 身份证号码: 联 系电 话: 住 址: 协商代表人数: 代表产生方式: 乙方(用人单位名称): (盖章)性 质: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码名称: 邮 政 编 码: 注册地址: 用人单位协商首席代表:姓名: (签名或签章) 性别: 族别: 年龄: 工作岗位及职务: 身份

2、证号码: 联 系电 话: 协商代表人数: 代表产生方式: 集体合同协商双方代表名单名单序号姓名性别族别年龄工作岗位及职务身 份 证 号签名工会或(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名单123456789用人单位协商代表名单123456789备 注:1、一式六份;2、双方代表对等(至少3名,最多10名);3、代表名单产生后予以公布,集体合同、工资协商内容生效后予以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 增强合作共事 , 促进企业发展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称工会法)、集体合同规定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集体合同条例及国

3、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工会(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双方坚持平等协商、诚实守信原则,签订本合同,并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第二条工会是用人单位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 , 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本合同由工会 ( 职工代表 ) 与用人单位代表签订。(一)工会(职工代表)应支持用人单位依法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教育引导职工热爱、关心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指导帮助职工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学习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并带领职工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贡献。(二)工会(职工代表)应指导职工依法

4、履行所订立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确定的权利和义务。第三条甲乙双方依法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书面协议。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用人单位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厂务公开,支持职工依法参加用人单位民主管理。用人单位尊重工会(职工代表)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的地位,支持工会(职工代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组织职工参与用人单位内部改革和管理,以及依照有关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

5、展工作。第五条用人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双向选择、全员竞争上岗的市场用人机制,并建立动态劳动管理和“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的绩效考核机制及努力建立健全科学量化的考核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操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诚实守信”的原则。第六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不得与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相抵触。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本合同规定的标准。第七条签订集体合同的首席代表每年至少召开一至两次职工(代表)大会,并按照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保证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职权,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集体合

6、同的履行情况,提交需经职代会审议、审查的报告和方案。未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不得实施。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尊重并支持工会(职工代表)依法开展工作。每月应按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经费。工会应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经费管理办法管理使用。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九条用人单位依法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同时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并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续订、变更、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依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第十条已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条款如与本集体合同约定条款相抵

7、触的,要在本集体合同生效之日起15日内变更劳动合同约定条款。用人单位制定和修改劳动合同文本或变更劳动合同约定条款时应听取工会(职工代表)意见。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及时与职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与职工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应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

8、,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或者职工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 , 给对方造成损害或损失的 , 按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第十四条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条件,职工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职工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用人单位应当与职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十五条因生产工作需要,用人单位与职工本人经协商一致可以变更职工本人现在工作岗位,并相应变更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相关内容。若协商不一致,工会(职工代表)应给予调解。第十六条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限按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确定。第十

9、七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本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应及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证明书。第十八条 工会(职工代表)应协助用人单位做好全员竞争上岗工作,教育职工学业务、学技术、学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择优录用意识,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第三章劳动报酬第十九条用人单位遵循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据自治区(地、州、市、县)下达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人工成本预警预测线,在兼顾国家、用人单位、职工三者利益的前提下,坚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0、,根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效益和员工劳动贡献,经与工会(职工代表)平等协商,依法确定用人单位及职工工资水平,建立工资分配和工资支付制度及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制定调整工资、奖金分配等方案,并经工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分配方案要遵循“两个低于”的原则,即: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用人单位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调整办法以及工资水平、工资标准确定、加班加点工资、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分配办法,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

11、;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资(生活费)支付办法,其他劳动报酬分配办法,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政策规定,由用人单位与工会(职工代表)通过协商另行签订工资集体协议专项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内容要根据城镇居民物价消费指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本地区和本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企业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变化而调整,使职工工资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正常增产。挂钩幅度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职工工资增长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合理确定正常生产经营下的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及岗位工资标准,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非正常生产经营情况除外)支付职工工资标准不得按

12、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用人单位在与工会(职工代表)协商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劳动定额标准。如果确定的劳动定额标准由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劳动条件改变、降低成本、原材料变化等因素需要修改时,必须由用人单位依法提出方案,并经工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不含以下部分: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加点工资报酬;中班、夜班、高温、低温、高空、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条件下的补助;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和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即劳动者个人交纳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单位通过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除法定原因外,每月日前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职工工资。无特殊原因,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不得无故克扣或拖欠。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经用人单位批准参加社会活动应视为正常工作,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职工工资。企业内部的协商代表参加集体协商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用人单位应于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