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766049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康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卷(二)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及解析15:DCCBC 610:DDDCD 1115 :ABBBA 1620:AAABB 2125:BCBCD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导致私有土地增多,从而促使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从而导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出现土地买卖等,故选D项;土地买卖是土地兼并的一种形式,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贫富差距是土地兼并、买卖的结果,排除B项;地主阶级的壮大得益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排除C项。2【答案】C 【解析】据材料“耕地总面积从6亿亩增至105亿亩,

2、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以及耕地面积的扩大,满足了人口的增长,虽在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在农业上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未出现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从而说明传统农业并未转型,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耕地面积扩大、高产作物广泛种植的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经济现象,并未涉及到政府鼓励开垦荒地的举措,排除A项;“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可知材料中涉及到道光年间,玉米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与选项中“康乾盛世”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除了涉及到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之外,还涉

3、及到清朝耕地面积的扩大,排除D项。3【答案】C 【解析】由表格可知,唐代较秦汉粮食亩产量较大增长,得益于曲辕犁、水利工程等改善,精耕细作技术发展,故选C项;亩产量只有宋代较唐略有下降,之后的时期都较唐朝多,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工具出现翻车等,以及炼钢技术提高有利于耕犁,排除B项;明清亩产量提高是因为政府重视农业以及风力水车等工具的改进等,排除D项。4【答案】B 【解析】据材料“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其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产品畅销海内外”,可知明末,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而未涉及到制瓷业产品种类,排除A项;材料中民窑迅速崛起

4、,未涉及到雇佣劳动关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窑规模扩大逐渐超过官窑,而未涉及到劳动分工,排除D项。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其女子多勤苦织纴”“耘获车灌率与男子共事”可知,妇女参与了生产活动,再根据“故视他郡虽劳苦倍之、而男女皆能自立”可知,妇女经过自身辛苦劳动,经济地位提高,故选C项;材料描述的是妇女从事生产不畏艰辛从而自立的现象,并不能体现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及水平,排除A项;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的,与材料“清代前期”这一时间不符,排除B项;由材料“男女皆能自立”可知,当时上海女性已不再屈从于夫权饱受盘剥,排除D项。6【答案】D 【解析】“越窑因匣钵的使用,

5、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属于技术推动生产发展的典型,故选D项;“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属于专技应用,不能说明“广泛”,排除A项;“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无法知道北方的制工艺,排除B项;“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不能判断“享誉世界”,排除C项。7【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可知由于瓷器的传入导致东南亚国家的饮食习俗

6、得到改善,从叶子到器皿,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进步,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瓷器改变东南亚的饮食习俗,而未涉及到文化的同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促进东南亚文明进步,而未涉及到向近代文明的演进,排除B项;材料侧重于促进东南亚地区的文明进步,而不是强调两地之间的交流,排除C项。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977年到1077年农业税比重下降,工商税比重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工商业环境较为宽松促进商业繁荣,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迅速,排除A项;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外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9【答案】C 【解析】材料中“输入大

7、米不下数百万石”体现明朝时期农产品商品化提高,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区域生产的不同,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买卖关系不体现雇佣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耕织分离,故谈不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D项。10【答案】D 【解析】由材料“乾隆”、“商贾贸易”、“关口以征税”可知当时市镇的兴起与商业贸易、交通和政府职能相关,故选D项;政府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发展,但“相辅相成”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长途贩运”是明清商帮的典型特点,与市镇经济无关,排除B项;政府“遏制”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11【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白银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可知白银对政

8、府的货币制度造成很大的冲击,进而会打破政府对货币的垄断权,故选A项;白银货币化“切断了货币恶性通货膨胀”这种说法过于武断,且不切合实际,因为白银货币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政府滥发货币,但专制政府的权力过大,其抑制作用必然有限,排除B项;白银货币化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不是民间私有资本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及明朝时期商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12【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自战国以来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官卖制度”、“王安石变法则主张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南宋更多是官商勾结,共同牟利”,古代政府不抑制官商,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

9、古代的商业,故C项错误;发展官商,并不等于鼓励官员经商,故D项错误。13【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中国通过赔款和鸦片贸易,大量白银外流,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虽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且中国传统手工业水平高,抵制了外国商品的流入,使得中国在海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故B项正确;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后被打破,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政治稳定,文化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大,与材料“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不符,故D项错误。14【答案】B 【解析】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在中英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清政府谈判代表丝毫不懂得近

10、代外交技巧的运用,故A项错误;在1840年前后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中国,是根本无力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进行市场竞争的,耆英所谓的沾沾自喜不过“天朝上国”又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罢了,故B项正确;耆英的沾沾自喜和懵懂无知,恰恰是没有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性,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打击中被迫放弃而非主动放弃的,故D项错误。15【答案】A 【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卷入国际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材料中18431860年全国茶叶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就是其结果之一,故选A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

11、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农产品日趋商品化是材料所描述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18431860年全国出口的茶叶数量剧增,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茶叶产量的增加并不是其主要原因,且茶叶产量急剧增加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D项。16【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图一为“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图二为“蒸汽机模型”,体现了社会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故选A项;中国古代也有商品经济,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B项;C选项是表面现象,与“实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农业到工业的转变,排除D项。17【答案】A 【解析】普遍“雇佣”劳动,工资基本上“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加班”“加资”等表

12、明洋务派的经营活动具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故选A项;衙门式管理与“雇佣”不符,排除B项;工资按技术高低定和加班加酬的做法,不是平均分配,排除C项;雇佣关系表明不是强化封建性剥削,排除D项。18【答案】A 【解析】“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反应了中国社会性质,既有外国的特权,又要防止国内的欺压,故选A项;“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没有说明自身的问题,排除B项;“船头悬挂英国旗”不是外国支持的结果,而是防止国内欺压的畸形结果,排除C项;“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不是其软弱的结果,排除D项。19【答案】B 【解析】仔细

13、研读材料可知,1956年的历史教材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与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及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关,而2004年的历史教材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从近代化的角度,而且更加客观,这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有关,因此,这反映出了历史解释的时代性,故选B项;历史事实本身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但历史解释会带有主观性,排除A项;历史评价的结论跟多种因素有关,但并不能因为结论不同就认定其具有随意性,排除C项;历史观点是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的,因此并不具有统一性,排除D项。20【答案】B 【解析】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结束,故A项错误;题干提及厂矿、资本猛增,与清末新政中的奖励实业相

14、关,故B项正确;甲午战后,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故D项错误。21【答案】B 【解析】“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可得出他们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可得出他们与最先进的制度打交道,也是最早把新事物引入中国的人,对中国的近代化是有促进作用的,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这里提到了买办的形成,但没有说明其后来的发展是否形成民族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

15、理买卖”可其主要作用为经济活动服务,故D项错误。22【答案】C 【解析】到辛亥年时,中国海关税收仍被帝国主义控制,没有实现自主化,故A项错误;由于庚子赔款的压力促使清政府加紧剥削民众,但材料强调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都在增加,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据材料“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而各地财政,也多有结余”可知,虽然有外来侵略加剧,但近代中国的经济仍在曲折中发展,经济近代化成效显著,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是晚清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不能全面概括经济发展的原因,故D项错误。23【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34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但白银的走私

16、进一步剧增”,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下,美国等国放弃金本位制,从而导致全球经济秩序混乱,殖民国家与殖民地之间冲突加大,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白银外流,而非强调中国进出口情况,排除A项;依所学,1935年底,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币制改革,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而是白银外流,未涉及到官僚资本敛财,排除D项。24【答案】C 【解析】由材料“时局复有改变”、“筹建战时工业”可知,当时为了支援抗战,民族企业由沿海内迁,适应了抗战的需求,故选C项;内迁主要目的是保护民族工业,工业布局仍存在不合理性,排除A项;民族企业发展的目的是“支援抗战”,根据国家需要进行调整,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D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D项。25【答案】D 【解析】1932年时处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荣氏家族企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故选D项;实业救国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